元宵佳节话三元
〇 文/徐世春
【导言】
今天正值龙年正月十五元宵节佳日,我兴致勃勃地乘车来到泉城,亲眼目睹了济南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让市民在品民俗、赏花灯、逛文博中欢庆节日。我在泉城看到了璀璨赏灯游里”上元佳节看泉城,千门灯火照街明”。奇妙民俗游中"锣鼓喧天庆元宵,庙会游园人熙闹"。浩瀚文博游中”古城掇英佳节迎,趣览文史书画行”。真是热闹极了。

一、古今上、中、下三元节日
我国是一个重视传统节日的国家,每到这些重要的日子,总会举行大大小小的许多集会和庆祝活动。在我国每年的正月十五是上元节,又被叫做元宵节。
很多人只知道元宵节,并不知道上元节是三元节佳节日之一,其实这三元是指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而今中元节和下元节至今已很少提到。那么这三个节日又是怎么划分的呢。
【上元节】
关于三元节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汉代。其中上元节,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汤圆的节日。传说是因为汉武帝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都会在甘泉宫祭祀天神。于是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都习惯了张灯结彩,渐渐的形成上元节。
在佛教传入汉代之后,政府又下令这一天百姓点灯祭祖,还要吃汤圆,这个习惯一直保留到了今天。
汤圆有着特殊的含义,最早被叫作圆子。除了因为外形之外,很多人也想借此表达团圆的含义。
人们在一年的忙碌之后,正月十五这一天一家人都会聚集在一起,团团圆圆。现在我们已经很少使用上元节这样的名称,多数是称元宵节。只是这吃汤圆和家人团聚的习惯,与几千年前没有区别。这些流传的节日,不但拉近了家人之间的感情,还让我们学到了传统文化的意义。
感叹之余龙年心潮澎湃自潮诗曰:
皓月凌空浮云蔽,玉影徘徊雪霰齐。
吴刚伐桂洁玉兔,嫦娥对镜巧妆梳。
元宵织女握华为,船飞月宫神州美。
齐州儿女舞金龙,泉城趵突挂彩灯。
英雄游天对视频,共赏花灯展谜功。
龙行龘龘创未来,齐鲁元宵快乐行!
注:齐霰水:指今年正月十二泉城所下春雪中的雪霰(软雹)。
【中元节】
中元节最早是祭祀天地之神的日子。后来已经发展成了鬼节,这是因为人们在这一天,常常去祭祀祖先。
中国人把鬼看成生命离开之后的另一种形式,并不认为人死去之后就会终结,因此这一天逐渐发展成为了鬼节。
按照道教的说法,在这一天很多恶鬼都会被当日解放,这增添了一丝救赎的色彩。在佛教里面有专门超度亡魂的盂兰盆节,也是在7月15这一天。
传统观念里,这一天是全年当中阴气最重的时间,因此要格外小心。
按照传统,中元节把尧舜禹当中的舜,奉作赦罪清虚大帝。那是因为舜在传说中最为孝顺,所以祭祀祖先的人都会以他为榜样。
中元节作为传统节日,一直到今天仍然存在,每到这一天,大家就会带着准备好的祭品去拜祖先。祈求祖先可以庇护子孙,保佑自己平安健康。
除了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之外,也是对于亲人思念的一种缓解。这个传统节日,在教会了人们孝道的同时,也对于生命本质的探讨上升到了另一个层面。

【下元节】
关于下元节,如今已经提到的很少了。有些传统节日会保留下来,而有些传统节日经过大浪淘沙,已经被人们所遗忘。
然而,这个下元节最早是由道家提出的,听说这一天是天庭水官们最忙的时节,要总结一下这一年的雨水天气。
因此人们会在这时祈福,希望天庭的神仙听到自己的心愿,让未来能够风调雨顺,让五谷丰登有个好收成。人们为了表示诚意,朝廷还禁止这天杀戮,就算是有重犯要被处决,也要特别跳过下元节这一天才能执行。
今天,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大家已经知道了雨水形成的背后原理,也就不再迷信祈福能够带来好天气,渐渐的这个节日被大家遗忘。只有提到三元节时,才会想起曾经有这样一个传统节日。
【中元节烧纸的由来】
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有很多我们今天看似平常的习俗,都有它多彩的形成传说。在中元节这一天,很多人都习惯了为祖先烧纸钱,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最早烧纸钱的做法是如何形成的。
话要从东汉时期说起,那时有一个叫蔡伦的人,发明了造纸术。这时他的嫂子看到蔡伦因此而发达,于是她想要分蔡伦一杯羹。嫂子故意躺在棺材里,让其他人在周围焚烧纸张。正在大家奇怪不已的时候,她嫂子突然从棺材里坐起来,说起自己在阴间的日子不好过,但是因为有了纸钱,就可以免受苦难。人们听到她嫂子的话都将信将疑地把故事传开出去。就这样纸钱可以在阴间流通的说法便流行起来,纸张也卖得特别好。蔡伦嫂子的这种营销方案便成了今天对已故亲人寄托哀思的一种形式。
【盂兰盆节跟中元节的融合】
盂兰盆节起源于佛教故事,传说一个叫目连的人,看到自己母亲死后一直在阴间受苦。因此他便求来了一部经文,只要念此经文,就可以帮助母亲缓解。
这个经文就叫做盂兰经。传说中人念起这种经文,四方都会有诸神赶来,共同帮助阴间亲人的亡灵。在佛教盂兰盆节这个概念传入之后,就和中元节结合了起来,并且都在同一天。
从此之后,中国人有了“地狱”这样的概念,很多人都开始相信,只要念诵经文,就可以让逝去的亲人减轻痛苦。
人们还认为,中元节这一天很多鬼魂都会跑出来,但是通过念诵咒文,就可以将祭品变成饿鬼们可以吃的,让他们饱餐之后离开。
【结语】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有着特定的意义,比如三元节,要么是和亲人团聚,要么是祭祀祖先。这是因为中国人一向重视亲情,尤其是重视血脉传承。
这些节日除了告诉人们,无论走得再远都不要忘记祖先之外,也希望人们可以常常联络感情,感受大家族的温暖。三元节让人们之间不再淡漠,感受到了心灵的依托和归宿,这些传统都属于中华文化的瑰宝。

二、古代科举中的三元
1、古代科举考试有“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哪三元
三元是解元、会元、状元的合称。
古代科举制度: “三元”介绍: “三元”分别指明清时代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明代也以殿试的前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
2、以三元开头的四字成语:
(1)、三元及第
三元是指科举时代的乡试、会试、殿试都是第一名,而及第则指科举应试中选,且从乡试到殿试都考中了第一名。
成语典故:清·李渔《笠翁对韵》:"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
(2)、三元白法
成语释义:术数家计算甲子的方法。 清 黄宗羲 《七怪》:“形法,理之显者也;方位,理之晦者也。三变而为三元白法。方位,一定不易者也;三元白法,随时改换者也。其法即历书所载一白、二黑、三碧、四緑、五黄、六白、七赤、八白、九紫。
(3)、三元八会
古代划分大时间的方法是:古人把20年称为一运,一元有三运,三个20年为一元,即60年一元。三个元运就是上元、中元、下元,每一元三个运,三元总共是180年。
又见清术数家清 黄宗羲计算甲子的方法《七怪》中有:“……三元白法,随时改换者也……六十年为一元,三元凡一百”之说。
成语典故”三元八会"中"三元有日﹑月﹑星。三元再加上木﹑火﹑土﹑金﹑水五行为八会”。这是在仓颉造字之前,由三五妙气凝空而成的"云篆"﹑"天书",为一切道经之相,即《道祕天书》,又名“无字天书”,“三元八会之文”。该书文始道传承的一部上古字典,学会《道祕天书》后,可以轻松破解甲骨文、金文、象牙文等一切上古文字。《云笈七籤》卷七有:“《道门大论》曰:一者阴阳,初分有三元、五德、八会之气,以成飞天之书。
后来“三元”指三种最最基础的笔画。点、圆、方。再进一步简化的话,可以说是点、弧线和直线。点,是指大道,也就是天地宇宙演化的起始点和终结点;圆指天;方指地。所谓八会之”八”本义是指分:”会”本义是指合。八会,就是分合聚散的意思。在这里更多强调的其实是分散的意思。
三元八会,意思就是把天地大道规律分门别类地来描绘和展示。同时,八会,又指点、圆、方、拆分而成的八个基本笔画。到了黄帝时期的仓颉,把三元八会文,又改成了十二个基本笔画。
文叙到此,让我们借龙年元宵节欢乐气氛之光,齐鲁儿女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携手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的明天!以奋斗的姿态不负时代,不负华年,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创造国泰民安大强富美的新山东!新泉城!谱写伟大祖国时代发展的新篇章!
祝泉城人民元宵节快乐!幸福安康!
(2024 02 24正月十五下午2时写于平安轩长春居)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