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文安
这两天,我一直在想:今年春节我一边拜年一边撰稿,老婆笑我是在记录“拜年的流水帐”。而我不这样认为:写作不仅是个人行为,更是一种与广大读者分享的行为。作为土生土长的苗乡人,能够亲眼目睹苗乡发生的一点一滴的变化,内心是喜悦的。在拜年稿中,我记叙了“开创南山牧场的勇士石崇斌老人”、也写到“全国劳模陈元贵”、更多的是记叙苗乡村寨的变化。正如文章《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中所说的:“发生在苗乡山山岭岭的变化,让我看到苗乡的前景无限美好!”
元宵节是过年中的热闹的一天,这一天我能写点什么呢?我记得大年夜三十晚上十点与丹口杨光勋老人通电话,他说到大年夜一家老小围坐一起“开展年度述职”,我内心是十分敬佩。“这十多年来,我夫妻俩组织年夜饭里的述职活动:以亲情为纽带,大家老老小小都谈谈这一年来的收获,大人谈工作成绩、家庭教育;小孩谈学习谈成长,然后大家互评,最后父母总结发奖,大家过年在一起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杨光勋老人为人十分豪爽,他本人官至正县级领导,一生在忙碌奋斗中度过,二十多年来自费创办乡村图书馆“自强图书宬”,只愿乡村的孩子有好书读。在过年时分,老人家发现亲友们彼此来往很少,如果过年这个时候不加强亲友团聚,那么真的会造成一家人也不那么亲了。于是他想起了发动“过年家庭述职表彰会”,得到老少们的一致同意。
我想到现在网上都在说“年轻人开始断亲了,即不喜欢走亲戚了,亲戚都快陌生了。”随着时代的变化,观念的更迭,年轻人更喜欢“圈子文化”,更喜欢“孤独相处”。“走亲戚没意思,长辈打听的都是自己的私事,如分数多少、聚老婆没有生不生二胎,你烦什么他就问什么!”也正因为如此,不少年轻人都渐渐地与亲戚疏离,有的人竟然连父母也失联了。这或许是时代发展的特点,但杨光勋老人找到了一条路子,发挥了“家庭年会”的功能,让家人们围绕“新年给父母拜年”这一契机加强亲人之间的了解互动,让大家在聚会中得到快乐、获得满足,“暖暖的年味,亲人们欢聚一堂,彼此叙述一年来的思念、一年来的成绩,有收获有提升,在欢笑中感受年味,在父母鼓励的奖状及红包中感受人间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