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父亲诞辰92周年之际(散文)
樊爱岭
2024年正月初四,是我父亲诞辰92周年的日子。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勾起我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思念。
我的父亲叫樊洪泉,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辛店乡西樊村人,生于1932年,仙逝于2014年,享年83岁。父亲先从政后务农,一生光明磊落,忠于党,热爱社会主义。老人家为人本分、忠厚、仗义、有担当,热爱生活,崇尚科学,善于钻研,敬仰文化。他曾亲自执笔整理从明初洪武年间起近700年30余世的樊氏家谱,客观翔实地追溯了整个家族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徙的历史过程。
父亲是一个家族观念极强的人。2009年—2010年,他带头组织编纂樊氏家谱,率队到山东省高青县清河镇樊家村寻找洪武年间失散的宗亲。当父亲说明来由,受到当地宗族的热情款待。经过认真询根问祖和查找相关佐证资料,判定清河镇樊家村这股血脉正是洪武年间失散的那宗亲,与当年从山西到山东省惠民县辛店乡西樊村的这一支是一奶同胞的兄弟。据家谱记载,洪武年间樊家因官府禁防爆乱闹事,特意将兄弟几个家族强行异地分开,西樊村樊字宜为老大一族,清河镇樊家村为老二一族,清河镇的林樊村这股为老三一族。经过艰辛努力,调阅省内外大量资料,以及历史迁徙近30余世子孙后代辈分排序沿革,终于为理清家族源流找到了强有力的证实依据。他老人家又执笔用小楷书写,经过数次修改、校对、讨论,最终定稿,顺利完成了樊氏家谱编纂工作,并将家谱传诸后代,现己存入樊氏祖谱祠堂。并举行了隆重的认祖祭奠仪式。那时的父亲已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他的执着精神值得家族和后人的传承和弘扬,留给后人的是涓涓历史,更是浓浓回忆。父亲的付出,实现了国家对党史村史留存和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为档案事业留存查询增加征收量,得到了当地史志部门高度评价,为姓氏家族传承有序奠定了基础。
父亲是一个善于钻研、乐于奉献的人。他一生对待事务一丝不苟,始终有一种不服输的人格魅力,为人待客彬彬有礼,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光荣传统,深得当地人民群众赞誉好评。七十年代初期,农业农村百废待兴,特别文革时期,虚假数字,瞒报收入,农村农用设施非常落后,人民群众生活异常艰难,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农村使用的还是延续千年祖宗留下的手工织布机。父亲对父老乡亲的疾苦关切于心,潜心研究改良农用机具及传统涉农家用设施,反复试验,大胆创新,经数月刻苦研发,成功改造升级传统纺线车,比原始纺线机提高工作效率90%以上,大大减轻了农村妇女劳动强度。他发明的人工半机械化纺线机,方圆几十公里乡亲排队借用。他还主动分享改造图纸,不少群众模仿制造,极大减少了纺线劳动量。父亲不但在锐意改革创造上有所造诣,在书法、素描、木工、铁匠以及果树栽培剪枝、园艺设计也颇有研究,深得烟台苹果基地中心有关专家的高度赞誉。
父亲是一个慈祥而又孝顺的人。他年轻时代在镇政府负责财务工作,由于1958年自然灾害和偿还前苏联国债,政府发的工资养不了一家老小,爷爷责令退职还乡,当了农民。或许,当时顺从便是父亲心目中的另一种“孝”。
父亲是一个循循善诱的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精神的力量是伟大的。在我小的时候,父亲经常给我们讲外公的故事。我的外公是我党最早的地下工作者,曾任麻店、辛店区委书记兼区长,为当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敌人曾重金悬赏外公的人头,多次受到敌人围追堵截,在敌人面前,他临危不惧,从未屈服,不顾个人安危多次组织群众运送棉衣棉鞋和粮食弹药等重要物资。妈妈经常说起她六、七岁时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故事,家里有两颗手榴弹就放在外公家的衣服箱子里,手榴弹木把上边有个盖,拧开有根线。有一次,妈妈踩着凳子在箱子里找到了手榴弹,拧开了后盖,幸亏外公回家发现及时,幸免于难。人们都说我的外公是个了不起的人,从他身患重病到去逝,没向国家要一分钱。他们这一代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用生命赴使命,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新中国的今天,让我们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光阴荏苒,父母亲的音容笑貌时时在脑海中浮现,更加缅怀双亲把我养大成人,我也从未辜负父母对儿的教诲,从政44载,兢兢业业履职尽责,虽已正式退休,但为国为民的情怀却一脉相承。古人讲,忠孝不能两全。很多时候,我就是在忠诚与孝道之间痛苦挣扎。在父亲诞辰92周年之际,我内心最难抹去的便是亏欠,亏欠我的父母。2003年,母亲病重离世前留下最后遗言,“小岭(我的乳名),妈知道你忙于公家的事,你如果现在不回家看妈一眼,再也见不到妈了。”长途电话就这样挂断了,这一挂即是人世间生离死别。放下电话后,立即订哈尔滨飞往济南的机票,经过一小时五十分的飞行,到达济南上空,不知老天爷有情还是为母亲哭泣,一时倾盆大雨,飞机无法降落,只好飞往青岛备降,此时心情悲痛交加,下机后泪水雨水交织在一起,感觉天都要塌了,一时不知所措,茫然无主……
这一生,我最亏欠的就是父母。母亲的离世是我一生的痛,悔恨和自责时时扣问着我的灵魂。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的泣求“小岭,妈知道你忙于公家的事,你如果现在不回家……”时常在耳边回荡,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一辈子从部队到地方,在5~6个行政部门做“一把手”,老干部、困难职工、伤残军人,每逢佳节我都要去看望慰问,革命生涯44年,回家探亲还不到6次,为了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了应该做的事,“子欲养,而亲不待”却成为我终生的遗憾。
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仅以此文祝愿父母在天堂新年快乐,幸福安康!祝愿在天堂的所有父母,再无病痛折磨,再无忧心牵挂,新年快乐,幸福安康!

樊爱岭,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文学爱好者,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刋杂志和新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