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别一下,如何?
张玉庭
民间有句“名言”:“小别胜新婚”,
什么意思?是说妙用距离是一种大聪明。
正如梁简文帝萧纲的《咏人弃妾诗》:“常见欢成厌,非关丑易妍。”
正如清代的许缵的诗:“算来若不隔银河,怎见得相逢更好?”
是的,小别的确有了距离,可是有很多东西,正因为是隔着一段距离,凭想象去猜测它的“美好”,才会觉得它格外“妩媚”。
不妨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对于人生来说,初恋是一段最美好的时光,因为,它朦朦胧胧,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正是这种不确定性,使男女双方如痴如醉,并用无穷无尽的想象丰富着对方,直到把对方想象成了天底下最辉煌最美好最神圣的人。正所谓“情人眼中出西施”,既便对方是个标准意义上的丑八怪,也会认定他(她)美不胜收。啊!人真聪明,人又真糊涂,其实,天底下哪来那么多的西施!
两个平平常常的人,居然成了一对“西施”,这美丽的错误之所以出现,说到底,不就是因为两人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吗?也正是这段距离,使双方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爱了个走石飞沙。自然,当两人真的组成了一个家庭,当两人真的朝夕相随没有了距离,无奈与失望也便随之而来--你看我“普普通通”,我看你“平平淡淡”,于是,在“不过如此”的感叹声里,无穷无尽的争吵出现了,“知有今日,何必当初”的失落感出现了,其中最极端者,甚至会拔刀相向,直闹的鸡飞狗跳天昏地暗,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有了那句无可奈何的悲叹: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啊!距离!它的的确确在创造着奇迹!也的的确确在创造着悲哀!
因此,承认距离的人,是客观的人,清醒的人。
因此,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距离,是聪明的,是理智的,是深刻的,这样的人,也将因此而赢得从容。
著名的婉约诗人秦观曾在他的《鹊桥仙》中描写过这种迷人的美:“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是的,相思是一种思暮,相思是一种期盼,如果总是搂抱在一起,岂不是反而远离了美?
于是想起马克思的一段话:“在我看来,真正的爱情是表现在恋人对他的偶象采取含蓄、谦恭甚至羞涩的态度,而绝不是表现在随意流露热情或过早亲怩。”这是对谁说的,对他未来的女婿拉法格。拉法格何许人?是法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曾被马克思称为“出色的小伙子”,可是,当拉法格热烈地追求马克思的二女儿劳拉时,马克思就曾对拉法格过于热烈亲怩的求爱方式提出过猛烈的批评,马克思毫不流情地告诉他:“过分亲密很不合适”,“如果您想继续维持你同我女儿的关系,你就应当放弃您那一套求爱的方式”。
马克思是最伟大的思想家,这些话的确发人深思。
是的,承认距离,从更深刻的层次上理解距离,的确是件极有意义的事。
既然如此,有意识地小别一下,岂不是妙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