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朝人的元宵节
王云霞

说起元宵节,我们自然就会想到花灯。其实,中国人元宵节放花灯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2000年前的西汉时期,汉文帝刘恒复位后,为了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平定诸吕之乱,就将这一天定为元宵节。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汉明帝刘庄为表佛法大明,下令于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在皇宫和寺庙“燃灯表佛”。后来,士族和庶民纷纷效仿,就形成了元宵夜赏灯的习俗。到了宋朝,经济繁荣,国富民丰,为了稳固统治,宋太祖在正月里下诏:“上元张灯旧止三夜。今朝廷无事,区宇乂安,方当年谷之丰登,宜纵士民之行乐。”并将放灯时间由原先的三天改为五天。元宵节成了宋朝人最为热闹的世俗狂欢节。
时间过去千年,我们无法穿越到宋朝去观灯,但可以通过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来感受宋朝人元宵夜的盛况。
在宋朝人心中,元宵节的地位不亚于春节。中国人有个习俗,不出正月十五都算过年。农历元月是一年之首,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中国人做事讲究圆满,家人忙碌一年,也要团团圆圆。因此,元宵节是春节的高潮,是一个比除夕夜更加热闹、隆重、盛大的节日。

记忆里,婆家博山的灯会曾经很火爆。从年前开始扎架子、搭彩棚,到初五以后扭秧歌、舞狮子、踩高跷,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的赏花灯、猜灯谜,人们一直沉浸在浓郁的节日气氛里。就像我所经历的博山灯会一样,宋朝人也是在年前就开始为元宵节做准备。先是在汴京宣德门前的御街上用竹竿木板搭建好用于放灯的棚楼,扎上各色彩旗做装饰,或者挂上画有神仙故事或坊市卖药卖卦之人的布画,类似今天的宣传广告。那些走街串巷的艺人们也开始在御街两侧的廊道上表演拿手绝活。根据《东京梦华录》的记载,有吞铁剑的张九哥;演傀儡戏的李外宁;表演魔术的小健儿;演杂剧的榾柮儿;弹嵇琴的温大头、小曹;吹箫管的党千;作剧术的王十二;表演杂扮的邹遇、田地广;筑球的苏十、孟宣;说书的尹常卖;弄虫蚁的刘百禽;表演鼓笛的杨文秀。用小品《说事儿》宋丹丹的台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其节目的丰富、多彩,决不亚于今天的春晚节目。
到了放灯之期,棚楼万灯齐亮,灯火相映,金碧交辉,堪比仙境。“灯球、灯槊、绢灯笼、日月灯、诗牌绢灯、镜灯、字灯、马骑灯、凤灯、水灯、琉璃灯、影灯”,各种花灯争奇斗巧,令人目不暇接。孙思邈发明的火药,也变身为璀璨的烟花,绽放在宋朝的天空。施耐庵在小说《水浒传》里,曾多次描写到宋朝元宵节的火树银花盛况。宋朝华丽元宵夜的盛景,催生了宋代元宵诗词的兴盛,也反映了宋朝经济文化的繁荣。

宋朝人的元宵节,不仅是万民狂欢节,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说起古代女子,人们往往会想到“躲在深闺无人识”,以为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那可就错了。宋朝女子享受充分的自由。平日里,汴京的女子可以呼朋引友,去茶坊吃茶,或去小吃店宵夜。宋是一个产生美食的朝代,今天世人熟悉的东坡肉、火腿、涮火锅、油条、汤圆、爆米花、各式面食糕点等美食与小吃,都发明或流行于宋朝。《东京梦华录》里说:“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酒店24小时营业,是不是让人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元宵夜更是女性夜游的狂欢夜。华灯初上,宋朝女子便穿上漂亮的抹胸和褙子,戴上喜爱的首饰出门,不仅为观灯,更为观人。

元宵夜逛街观灯的女子有多少,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来。在宋朝,时兴一个词叫“扫街”,与今天的长跑者喜欢把绕城跑称为扫街不同,宋朝人的“扫街”,是在元宵节深夜人流稀少时,提着一盏灯笼,沿着街道拾宝,往往能捡到观灯女子遗落的贵重首饰。《武林旧事》记载:“至夜阑,则有持小灯照路拾遗者,谓之‘扫街’。遗钿堕珥,往往得之。亦东都(汴京)遗风也。”“华灯宝炬,月色花光”。妙龄女子走在熙熙攘攘的观灯人流中,美目四盼,巧笑嫣然,觅得如意郎君,便携手并肩低语,借赏灯掩饰自己狂乱的心绪。男孩子们更是不错过这个谈恋爱的最佳时机,“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犹未已。”因此,宋朝人的元宵夜,是一个很容易产生爱情的浪漫节日,也是中国最古老的情人节。

宋朝人的元宵夜,演绎出许多爱情故事。既有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欣喜,也有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的悲伤。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宋朝人的元宵节,将苏东坡的千古名句演绎的淋漓尽致。


作者简介:
王云霞,回族。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南万松浦读者俱乐部会员,张炜读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八期少数民族创作班学员,中国华能集团评委库成员。《国杰律师》杂志主编,国杰文化沙龙发起人。
文字散见于《大公报》《文艺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辽河》《意林》《天池小小说》等报刊。散文《“窃”书岁月》获全国第四届“书香三八”征文一等奖;作品入选《山东散文选》《最受小学生喜爱的散文全集》《最美文·中学生本》等多部文集;多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转载。著有散文集《跑步穿过黑松林》。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