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原文】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i4①,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le4②,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③,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注释】
①忿懥zhi4:郑玄注:懥,怒貌也。
②好乐:喜好娱乐、逸乐。

第四章
【原文】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pi4焉,之其所贱恶wu4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jin1而辟焉,之其所敖ao4惰而辟焉①。故好hao4而知其恶e4,恶wu4而知其美者,天下鲜②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e4,莫知其苗之硕③。”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注释】
①人之至辟焉:之,犹于也。辟,偏也,指情感上的偏袒或偏见。敖惰,敖通傲,傲慢懈怠。
②鲜xian3:鲜,罕也。
③硕:硕,大也。

第五章
【原文】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ti4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gao4》曰:“如保赤子①”,心诚求之,虽不中zhong4②,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③,一国作乱。其机④如此,此谓一言偾fen4⑤事,一人定国。

【注释】
①如保赤子:《尚书·周书·康诰》原文作“若保赤子。”这是周成王告诫康叔的话,意思即保护平民百姓如母亲养护婴孩一样。赤子,婴孩。
②中:指大道目标。
③一家至贪戾:《礼记正义》:“‘一家’、‘一人’,谓人君也。贪戾,犹贪利。”郑玄注:“戾之言利也。”
④机:本指弩箭上的发动机关,这里指关键。《礼记正义》:“机,发动所由也。”
⑤偾〔fèn〕:败,坏。《礼记正义》:“偾,犹覆败也。”

【原文】
尧舜率①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②。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③。故治国在齐其家。

【注释】
①率:与“帅”通用,领导的意思。
②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礼记正义》:“有于己,谓有仁让也。无于己,谓无贪戾也。”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有善于己,然后可以责人之善;无恶e4于己,然后可以正人之恶e4。皆推己以及人,所谓恕也。”
③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藏,隐匿,怀着。喻,使人通晓,开导。指自身不能行恕道,而能晓谕他人,这种事是没有的。

【原文】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en1。之子于归,宜其家人①。”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②。”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te4,正是四国③。”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注释】
①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引自《诗经·周南·桃夭》。《礼记正义》:“夭夭、蓁蓁,美盛貌。之子者,是子也。”归,古谓女子出嫁曰归。宜,善也;和睦也。
②宜兄宜弟:引自《诗经·小雅·蓼lu4萧》。
③其仪不忒〔tè〕,正是四国:引自《诗经·曹风·鸤shi1鸠jiu1》。仪,仪表,仪容。忒,差错。四国,四方之国。

第六章
【原文】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①;上长zhang3长而民兴悌②;上恤孤而民不倍③;是以君子有絜xie2矩之道也④。所恶wu4于上,毋wu2以使下⑤;所恶于下,毋以事上⑥;所恶于前,毋以先后⑦;所恶于后,毋以从前⑧;所恶于右,毋以交左⑨;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⑩。

【注释】
①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指在上位的人。老老,上一个老字是动词,下一个老字是名词。郑玄注:老老长长,谓尊老敬长也。而,关系词,就的意思。孝,孝顺父母。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老老,所谓老吾老也。兴,谓有所感发而兴起也。”长长,同上。

②悌:尊敬兄长。通行本作“弟”。“弟”的本义是兄弟的弟,引申而有尊敬兄长的意思。大概在汉以后,这个意思就用“悌”字。

③上恤孤而民不倍:恤,体恤xu4,周济。恤孤,救济孤苦无依的人。《礼记·王制》:“少shao4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guan1,老而无夫者谓之寡。此四者,夫民之穷而无告者也。”这里举“孤”以概其余,指穷而无告之人。不倍,不相背弃也。孔颖达疏:“孤弱之子,人所遗弃,在上君长,若能忧恤孤弱不遗,则下民学之,不相弃倍也。”

④是以君子有絜xie2矩ju3之道也:《礼记正义》:“絜,犹结也;矩,法也。言君子有执结持矩法之道,动而无失,以此加物,物皆从之也。”

⑤所恶于上,毋以使下:孔颖达疏:“譬诸侯有天子为上,上有不善之事加己,己恶wu4之,则不可回持此恶wu4事使己下者为之也。”

⑥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兼摄“者”字的作用。恶,动词,憎恶。毋,禁止,不要。孔颖达疏:“此以下(至民之所恶恶之)皆是絜矩之道也。言臣下不善事己,己所有恶,则己不可持此恶事回以事己之君上也。”

⑦所恶于前,毋以先后:先,引导。孔颖达疏:“前,谓在己之前不以善事施己,己所憎zeng1恶,则无以持此恶事施于后人也。”

⑧所恶于后,毋以从前:从,跟随。孔颖达疏:“后,谓在己之后不以善事施己,己则无以恶事施于前行之人也。”

⑨所恶于右,毋以交左:交,对待。上、下指地位,前后指辈份。孔颖达疏:“谓与己平敌,或在己右,或在己左,以恶加己,己所憎恶,则无以此恶事施于左人也。举此一隅,余可知也。”

⑩此之谓絜矩之道:《礼记正义》:“能持其所有,以待于人,恕己接物,即絜矩之道也。”




顾问:中华楹联学会主任倪进祥
诗经学会主任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刘翠玲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审稿:杨秀红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祝红生 李晓华 田卫
野鹤 冰冰 段志军
收稿:刘建萍 成人之美
制作:李凤梅 俞子兰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编辑部
2023.1.5
360个图网:xishui186.360doc.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