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年华系列诗之四
在鹰厦线上,像当年的红军回来了
作者 李武兵
注定有一支队伍
既拿枪又扛着镐头
从战场到战场
放下背包就开始奔跑
带着浓浓的硝烟味
用打仗的精神修铁路
像当年的红军回来了
“风展红旗如画”
想把山山水水都铺上铁路网
让新中国舒筋活络
扬眉吐气
告别湛江的浪花
千军万马从四面八方赶过来
放眼都是沸腾的生活
那时候的思想是山里的红杜鹃
纯朴地热烈,一场誓师会巳经激情澎湃
一切为了抢修这条战备路
铁道兵机关更是闻风而动
毅然决然,敢跟着铁路工地走
从京城搬进了深山老林
连那么多家属孩子也跟着吃苦
试问世界上哪里有过铁道兵这样的部队
有过这样的领导机关
——作风出战斗力
遇山能凿路,遇水能架桥
“铁道兵前无险阻”
在鹰厦线上
这里是咽喉地段
打通大禾山
铁龙就会向着厦门飞
工期不能耽误在花岗岩前
拿下大禾山
鹰厦铁路就功成大半
新中国有骨气站起来
也有能力强起来
闻所未闻的故事
写入了铁道兵史记
老司令员用在南泥湾开荒的手
操起了铁铸的风枪
还是那么威风凛凛
还是那么驾轻就熟
这也是在打仗呀
将军身先士卒
唤起的热情
爆发出智慧和力量
掌子面有雷霆滚动
从南北两端开挖
大禾山被掏了一个长洞
山风从这头吹到那头
——所有的喜悦
都在长隧贯通的一刻
化作欢呼的狂潮
迎接汽笛长鸣
图片选自百度 在此致谢
李武兵,铁道兵著名诗人。1968年应征入伍,系原铁道兵文化部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著有《李武兵抒情诗选》(上下册),散文集《太阳鸟》,长篇纪实文学《自然之子》。
责任编辑 李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