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味儿》
作者:马涵馨 (女.11岁)
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虽然,过这些节日都能体会到开心,但我还是感觉过春节更开心。
春节又名阴历年,欢度春节也俗称“过年”。春节的两天前,爸爸妈妈带我回了老家。
我和弟弟在春节未到的那两天前,无聊透顶。甚至在以前养过鸡的鸡房里玩火。而且还一直盼着天黑,甚至会觉得“玩”的太没有意思了。
过春节的时候可就不一样啦:大年三十儿早上,我、弟弟,还有爸爸和爷爷去坟上祭祀完,回家后便开始贴对联,妈妈让我俩看着对联贴好后就可以放炮玩耍。我俩用打火机点燃炮的导火索,冒火星时我和弟弟赶紧跑开,炮"噼哩啪啦"地响开了,听着很爽。这情景正如王安石的《元日》诗中的描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吃完年夜饭,我和弟弟提早商量好,立马给爷爷奶奶跪下拜年,嬉笑着说:“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爷爷奶奶边开心的笑边从衣袋里各掏出两张大红钞票,给我和弟弟每人一张。
每年我们都会在大年三十儿晚上去太太家拜年,今年还是如此。我和弟弟还是向往年一样对三爸、小妈等长辈说了些祝福语,开心地拿到了红包。
接近凌晨,我们才回了家。放完烟花后,我将得到的六张大红钞票包在小红包里,准备放到枕头下面压“祟”。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妖怪,名叫“祟”,在大年三十儿这天晚上,他会摸正在熟睡孩子的头,他摸过的孩子,便会高烧不止。有一对夫妇年纪很大了,才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大年三十儿晚上,他们害怕“祟”来作怪,不敢睡觉,也不敢让孩子睡觉,就拿了八枚铜钱和一张红纸让孩子玩。孩子玩了一会儿,困得实在不行了,就将铜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到枕头底下睡着了。
半夜,忽然一阵风将门吹开,屋里的灯都被吹灭了。“祟”走了进来,刚想摸孩子的头,枕头底下就闪出一道红光,“祟”被吓的转身跑了。第二天,夫妇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左邻右舍,乡亲们一传十,十传百,传到后来,大家都知道了。从此,人们在大年三十儿晚上都会给孩子散钱,并用红纸包好压在枕头底下来防止“祟”来做怪。随着时间推移,“压祟钱”又叫成了“压岁钱”,是所有家长希望自己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吉祥。
眼看年要过完了,但真正懂得在家乡过年趣味儿的孩子可能并不多,跟我体会到的趣味儿也可能是不同的。我体会到的趣味儿是:家庭的团聚、亲情的温暖、快乐与放松!
我喜欢过年,过年真好!
2024.2.22 星期四
马涵馨,女,11岁。原州区第十四小学五年级学生;钟声工作室文学公益讲堂学员,喜欢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