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头寄语: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随着散落的小雪花湮没于尘土之中,洋洋洒洒的飘落与我心中,一切在皑皑之中,显得那么苍凉,却透露着温馨。昨日的伤秋之绪,如今已不再留有痕迹,悄然溜进了凛冽的烈寒。
刘亦工《化雪》浅折:
作者胡兴武
《化雪》:
即使再沉重的轻,在这会儿
也变得那么冰清
虽然只是那么一会儿
但你已经看到了一朵雪花消融的全过程
就这样捧着你的双手吧
你融化了多少雪,就融化出了
多少江河的源流
我看过不少写雪景雪花的诗歌了,但写雪花消融的诗歌却很少见到,也许是我孤陋寡闻,也许是诗人们多喜欢写雪花飘飘的美景,不愿落笔雪融玉碎的悲壮罢了。当我见到这首《化雪》时,不禁眼前一亮:整首诗句短意长,揭示了一朵雪花在消融时刻的深刻内涵!诗人没有写化雪的过程(没必要写,意义不大),而是把它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去揭示一朵雪花消失的"沉重的轻”。一朵雪花是轻盈的,也是微不足道的,然而,一场雪却是铺天盖地的、沉重的,而一场雪则是由无数朵雪花组成的,故一朵雪花也是沉重的,当其消融时,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更加沉重。此时,诗人有意识地将自然人"你",放入化雪的特定环境中,让其体检出一朵雪花的融化过程,体验出一滴水可以见太阳的精神所在,体验出"你融化了多少雪,就融化出了多少江河的源头"的美妙感受!大江大河的源头,正是由无数朵雪花融化后形成的,这种递进似的比喻,真的是太美妙丶太神奇了,让人拍案叫绝!
刘亦工先生为人低调,且担任过某区多个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他的论文,先后有4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但他从未声张过,写诗也是最近几年的事,但他一发不可收,在网络或纸媒等平台发诗近千首,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刘亦工的诗,有诗味,有意境,有哲理,有张力,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深受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喜爱。……
(武汉/文友2024-2-12、正月初三于汉口)
文友(胡兴武),业余创作数十年,已出版《陈毅诗词鉴赏》丶巜湖畔听秋》等5本诗文集,发表各类诗文近千篇〈首)。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长江诗歌研究会会员,现居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