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土包子”的养鱼经历
刘东平
我是生于大西北的甘肃省会宁县,历来干旱少雨!有“干会宁”的“雅号”!养鱼可以说是我们会宁人的奢望!
恰恰相反,我今年六十岁,间断养鱼也有快五十年的经历了!

第一次见养鱼:
1974年,我和妈妈到会宁县名老中医陈佐汉老先生家看病时,看见他老人家养鱼!很多五颜六色的裙带鱼(这是后来我知道名字的,当时不知道它叫啥名)在鱼缸里游动!陈佐汉老先生给它们吃的就是煮熟的鸡蛋黄晒干研碎的细粒粒!那时候的鱼缸都没有过滤系统及照明和供氧等。
第一次养鱼:
记得大概是1975年左右,我到县城西河湾去玩耍,祖厉河流着碗口粗的一股水,水里有好多“鱼”,但通体呈土灰色;我抓了几条,放在灌了水的小瓶子里,拿回家准备养起来;回家后,还给“鱼”洒了一些馒头渣,可是,到家不久,那些“鱼”全死了!
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工作了好多年了,一次在一个视频上看,那个“鱼”,其实就是泥鳅!
第一次见兰州人养鱼大概1978年左右,我二姐夫醋志孝家在兰州西关十字,我去时看到一个很大的量杯中的一条红色的金鱼在欢畅地游动!
第一次从兰州买金鱼带来会宁:
就是那次去兰州(1978),我回会宁时买了兰州的金鱼四条,(当时一条五分钱),放在一个玻璃罐头瓶子里,一路上提着、抱着,非常小心地拿着。定西下火车后,正好路边上有一辆“会宁县水电局”的“解放牌”卡车,恰好此车司机我二姐认识,给人家说了一下后同意带我们回会宁;我们就坐在卡车车箱里,我小心翼翼地抱着我的装有几条金鱼的罐头瓶,生怕里面水淹出来把金鱼溅到外面或者水流干金鱼也就死掉了啊!那时候,兰州的水质非常好!没有我上兰州医学院(1980年代中末期)时那样严重的污染!鱼儿离不开水呀!“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里天天唱!所幸完好无损地把几条金鱼从兰州拿到家了!
刚开始四条金鱼在玻璃罐头瓶里养着,后来我四表兄杨汝成给我做了一个鱼缸(用铝合金角钢做的),就用它养!那几个金鱼活了三四年,也算是“高寿”了!记得当时有时候我会到会宁一中有水的水渠中捞孑孓(jié jué蚊子的幼虫,是蚊子的卵在水中孵化出来的,体细长,游泳时身体一屈一伸。通称跟头虫。)给金鱼吃。

后来我在二十一冶医院工作时,家里也养鱼,是黑尾红剑。都是用无过滤系统的鱼缸养鱼!鱼缸两三周要换水一次,比较费力费时。
在淮安四院工作时,办公室及家里都有我养的鱼,都是锦鲤。近几年,又养金鱼、又养裙(彩)带鱼等(这几种鱼分别在不同的鱼缸,不宜放在同一个鱼缸里。)且都是用有过滤系统的鱼缸养鱼,也就是说这种鱼缸要用电!氧气泵可以半天开亦可全天开!一半年才换水一次,此时把过滤棉洗干净(千万不要用洗衣粉洗,就用自来水洗,因为上面有适合鱼生长的益生自然菌群。)用自来水洗干净,再放进去就行了。活性炭、陶粒、麦饭石等可以一年半载换一次。至于鱼缸壁长青苔,我感觉隔断时间用刷子刷掉比拿药水清除要来得快且好。给鱼投喂一般十天半个月一次即可。
鱼有炸鳞、烂肤、白点等,需要加盐及其它硝化细菌、鱼缸快清等特殊制剂。我平时放“鱼乐宝”药片最多。
总而言之,养鱼每个人的体会各自不同。但养鱼绝对要勤快。也是对人的耐心、毅力等的一个培育和挑战。
当你看到彩色LED灯照射下更加色彩斑斓的鱼缸和里面欢快畅游的多彩多姿的鱼儿时,养鱼付出的辛劳就会飘散到九霄云外!
养鱼的好处:可以放松心情、舒缓心情、怡情悦性、老幼共赏。
想不到吧!我一个大西北干旱少雨地区的“土包子”走北闯南地也有近五十年的养鱼实践经历了!
特记之,求分享!
2024.02,21于淮安寓所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刘东平,男,1964年3月生;甘肃省会宁县人,清末进士刘庆笃先生嫡玄孙。内科副主任医师;九三学社社员;从事内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发表论文40余篇。业余爱好音乐(二胡、笛子)和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