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记
(5921——5940)
张 鹏

5921.三、四天之前,气温宛如初夏一般煦暖。昨夜今晨的飞雪,让人觉得冬天来得措手不及。早晨的雪,落在地面上的,经过车轮碾压和行人踩踏,尤其是大地的温度仍略高于空气,基本融化殆尽。塔松上,冬青上,法梧上,公交车站亭棚上,楼顶上,仍有白雪不少。从书房北望,泰山山麓上依然白皑皑的,颇合姚鼐“苍山负雪”之谓。初雪如初恋,总是冒冒失失,懵懵懂懂,略显青涩与稚嫩。空气为雪所洗,呼吸吐纳之间,颇感清冽纯净。雪是圣洁的,是上苍献给大地洁白的婚纱,也是一年之中暖温带气候的泰安罕有的丽景。目之所及,一片白雪,养眼怡神。
5922.上午在课堂上跟学生一起欣赏曹文轩老师的《草房子》中“细马”一节,细马的命运的巨大改变。其实源于一场连阴雨造成的涝灾。过继了他的二叔家的房子被水泡塌了,变得一贫如洗。下午,泰安和山东各地传来即将有暴雪的消息。天气从来是我们在世界上生活时必须重视的巨大因素,天气的变化很多时候都会影响人类生活。多少的周密计划,在天有不测风云之间,被一再推迟、顺延、取消、搁置。天人关系,乃人类必须敬畏之关系。
5923.昨天中午与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朋友告诉我,香港艺人周海媚因病医治无效在星期一去世。我当时连名字都没有听清楚,回家打开新闻,打开微信,打开网络,四处皆可以看到周海媚的名字。周海媚活着的时候,我从来没有关注过她,她的去世反而让这个名字进入了我的视野,我们的生活太匆匆了,世界太大了,每个人关心的焦点都非常有限,名气这么大的一个艺人,我居然从来没有听说过,感到万分遗憾。我同时估计,自己津津乐道的某位作家,你跑到大街上问一下路人,人家极可能也闻所未闻。
5924.不要为难一个年幼的孩子。1983年秋天我在泗水城关中心校读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时候,一位姓C的老师,他不教我,但是跟我比较熟悉,因为我们同住在一个小小的校园里。有一次,他给我五毛钱,让我到炸油条的小店铺去买油条,看着买回来的热腾腾的油条,他既未表达谢意也没有让我吃一根,他却说油条有些少了,让我回去再找一下卖油条的人。当时我非常难堪,用手拎着油条走到半路上,可以说是进退维谷,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我突然心生一计,虽然当时口袋里空空荡荡一分钱都没有,我跑到自己班里,向一位比较有钱的同学借了五毛钱。我回去对那位姓C的人说,我说这样吧,叔叔,这个油条算我买下了,你拿着这五毛钱自己再去买吧,姓C的人看到我这个态度,就没有再继续刁难我,乖乖地收下了那份儿油条。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快四十年了,我依然记忆犹新,成年人为什么要刁难一个无缘无故的孩子呢?那位姓C的老师,他已七八十岁了,至今回泗水,有时还会在街头看见他,我怎么也搞不明白,四十年前,他为何要刁难九岁的我。
5925.不世故是一种命运,没有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彻底不通人情世故,完全变成一个任性、自由、无拘无束的性情中人,因为这样跟在尘世间谋取到功名利禄是相牴牾的。如果一个人拥有彻底不世故的命运,其实也就跟人间的功名利禄基本绝缘了,这样的人适合做艺术家,适合做旅行家,适合做行吟诗人,适合做作家或画家,但唯独在弥漫着世态炎凉气息的江湖或庙堂中终将一败涂地。
5926.友人D君留言,读之心痛。“不懂人情世故,别奢谈功名利禄了,甚至一个农民工都不一定能找个包工头让自己有碗饭吃!”人情世故本身不是宪法和法律,也不是物权法,但却比天条更厉害。无数乡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超市,科研机构、医院、工地,但凡有人喘气的地方,人情世故无孔不入,无远弗届,将人绳捆索绑,牢牢控制。每一个身居其间的个体,都是一颗不自由的小沙粒。
5927.今日,冬月初二,自晨及夕,白天冷雨霏霏,时有白雪或小冰粒夹杂而降。上午四节课,中午因琐事与人微信交涉,竟未能小憩。下午又去校内填表若干。晚饭后疲倦,小睡至九时。醒,沏茶,进苹果一枚。下楼,举伞游步,仍夜雨,淅淅沥沥。上楼,喝茶,信手涂鸦,随笔数札。
5928.每讲课至冰心女士,我都大发感慨。这是一个多么幸运幸福的女性啊!生于1900年,逝于1999年,她的一生,与二十世纪紧紧拥抱。生于福州大门大户,父亲海军军官。幼年长于烟台海滨,少年求学北京,青年留学美国获文学硕士学位,嫁给社会学博士吴文藻。一生夫妻和睦,儿孙绕膝,福寿绵绵,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窃以为,二十世纪中国作家之中,若论幸福感,女性当首推冰心女士。
5929.冰天雪地里,明天即将迎来全国大学生四、六级英语考试,下个周末即将迎来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这些年轻的学子们,必将在这些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命运得到分化和确认。考试,确立了一种社会秩序,是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忆及2000年春节来临前夕的两个周左右,腊月中旬,我也参加了考研,那个时代的考研一般在春节前的半个月左右,冰天雪地里,在曲阜师范大学东门外住宿于民房中。踏着皑皑的白雪,在曲阜师大地理楼参加考研,室内温暖如春,窗外冰天雪地。几张试卷,几场考试下来,人生的命运极可能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感谢考试,感谢考研,那些激情澎湃的青春岁月,因为有了这些考试,变得熠熠生辉。很难想象,在高考之后,如果没有考研,我的人生是什么样子的。考试,不断考试是我们命运发生变化的契机。
5930.冰天雪地中,冬月初四的一弯新月悬于深蓝的冬日黄昏夜空中,月色与白雪相映生辉,一种清新高远冷艳之美扑面而至。任何时候,审美的目光,总让人多欣赏了天地大美。
5931.过多的财富,是过多的劳累带来的,亿万富翁必有不堪之累。才华亦然,不世之才,必有心灵不堪之重负。平庸者,往往庸福绵绵。彼此大可不用互羡互妒。
5932.活钱。哪怕一个马云式的富人,也希望隔三差五有些零七碎八的小活钱到手。我的故乡,把钱分为两类:死钱和活钱。死钱越花越少,给人坐吃山空之惊惧;活钱涓涓细流,给人滋润美艳之惊喜。说到底,活钱让人感到了生命的律动与丰盈。
5933.一个再外向,再阳光,再乐于分享信息的人,也有自己的清规和戒律,哪些无法外露,哪些守口如瓶,自己对自己必有一定之规。阳光多么炽烈灿烂,光与影之间的界线多么清晰明显。
5934.JD高铁站检票口等车,马上检票,我在队伍排头。年轻的女工作人员手持步话机倾听和回复各种列车进出站及停留车道信息,我也能听到,其间说话的男女工作人员的声音,并非是标准的普通话,有方言有土话,我甚至根据其语音能判断出他们的故乡,具体到哪市哪县。人的声音,与生俱来的口音,也是终生伴随的个人标志性特征。我甚至由此推断,哪怕是最严肃的高级别场合,参加人员的发言,也是南腔北调。
5935.故乡的预制菜。有一次,我给家乡泗水的一位老人聊天,谈及预制菜。老人哈哈一笑,“咱们早就搞过预制菜啊!每年进入腊月灌香肠,以及除夕前几日的油炸丸子、藕合、带鱼、小酥肉,咱们老一辈人要省惜着吃到几乎元宵甚至二月二,这不是预制菜?”老人的联想和表达让我钦佩。是啊,太阳底下无新事。什么现象,什么事物,能在故乡显得新鲜亮丽呢?
5936.公务员考试当中的申论,拓展开来就是申而论之的意思。中国古籍当中最早能够见到申论或者申而论之这种说法出自于清朝编撰的《四库全书御制读史记儒林传》,文中有所谓“申而论之”之说。无疑,申论乃申而论之的缩略。申论一词,一直是为国家政务的科学决策而服务,为了更好地决策而就某一事件、某一问题展开充分地分析,严密地论证,从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事理的过程,也是一类文体的总称。概而言之,所谓申论,作为动词的申论之后写下的文章即是一个名词,就是我们所谓的申论文体,我觉得又可以称之为行政写作,或者公务写作,或者策论。
5937.作为一个官员,一个公务员,或者说一个行政人员,如果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比一般百姓和群众都等而下之,如何能服众呢?所以所有的公务员选拔考试和编制考试,写作能力都是要严肃慎重进行考察的。至少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字去服众,语言通顺,没有错别字,表达清晰流畅,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段落分明,言简意赅,首尾照应,一目了然,才能从文字上让人宾服。
5938.如果硬要我推荐几篇古代申论的典范,我觉得贾谊的《过秦论》,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还有赵秉忠的状元卷,都是极好的申论作品,值得每一个现代考生去仔细琢磨,尤其是苏洵的《六国论》,我觉得毫无疑问,即便用今天公务员考试的眼光去看,也是一篇结构严整,中心突出,首尾照应,观点鲜明的非常优秀的申论杰作。
5939.一篇篇幅1000字的申论文章,如果按照我的理解,结构大抵如此:开头大约150字左右,结尾100字左右,首尾占了全文篇幅的1/4。中间分三段,每段250字左右,呈平行之势,三段均匀合理,结构可以并列,可以递进,三段中的中心句字数最好相等并置于段首,成排比递进并行之势。文无定法,文有常规,我自认为这样的一种安排是最符合文章审美常态的,也基本上把内容与形式融会贯通相映生辉。
5940.防止文章跑题,最简单的办法,莫过于让题目中的关键词或题目本身迅即在首段闪现,并频繁闪现于全文,尤其结尾处,重申之,照应文首,豹尾一般收束有力,结束全篇。文章最忌讳通篇不提及题目,此则离题之明显症候。
张鹏,泰山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文学博士、山东省作协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