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榜作者:刘玉亮 范亮厚 李云生 (农民诗人) 李贵生 亢仁才 毕海明 张月生 张秀双 江金旺 (农民诗人) 李芙蓉 王文生 杜绪亮 李亮生 李来旺 袁晋峰

七绝•静乐剪纸(下平六麻)
文/刘玉亮
心灵细剪斗芳华,百态疏姿透璧纱。
栩栩如生风影动,跃然纸上泛流霞。
2024.02.01

满江红·祖国颂
亢仁才
大好河山,蛟龙跃,祥光洪掷。赞盛世,军威民裕,冀图章册。堤畔槐杨沉嫩绿,埂畴麦浪呈波碧。惬意欢,望断翠装天,勤劳获。
弘正气,行良策,除垢弊,惩邪迹。江山到处灿,放喉情释。看万簌佳图翠遍,恰如神匠珍雕怿。感慨多,不尽亿民贤,承龙脉。
2024.2.2

七律·最美乡村
文/王金亮
徒游美景赏风光,细品农家菜味香。
溪水树林仙境窈,沃田禾稼叶滋芳。
红花万朵姿飘动,翠柳千丝絮远扬。
热闹欢迎天下客,勤斟白酒醉疯狂。

竹香子.大美静乐
文/李云生(放下)
大美鹅城新貌,放眼阔街热闹。辉煌业绩万民荣,富裕当骄傲。
河滩筑坝改造,碧水欢、福禄征兆。聆听老辈杀倭奴,更让今人炫耀。
七律.花光血汗钱
文/放下
纵欲花光血汗钱,梅开冷季失曾缘。
过桥艳女香风拂,举目白云舒意颠。
许是向来情不尽,可堪且则梦无边。
也思遁入空门里,晨暮敲钟静悟禅。

七律•醉美家乡
文/日月
天柱峦巅紫燕游,香烟瑞气翠峰丘。
松声浩荡龙泉驿,殿阁巍峨塔影楼。
二水交融龙厥地,三山环抱鹅城周。
故乡美景传千里,顾客盈门久恋留。
2024.06.05

五绝•歌家乡
文/毕海明
静乐赐黄袍,诗坛居彩鳌。
四时松柏翠,汾水浪滔滔。
2024.02.04

七律•山村感怀(上平十四寒)
文/范亮后
山路崎岖残雪远, 阳光明媚扫春寒。
篱笆院内无门锁, 户牖窗中有寿丹。
袅袅炊烟街畔起, 喳喳喜鹊树头欢。
妪翁闲日偶相怼, 心底无私地自宽。

七律•汾碾之水
文/李贵生
碾水帘涛紫燕欢,汾河雨露绿莺翩。
登堤野鸭盈姿影,踏岸天鹅喜日迁。
汉白银桥灯夜灿,公园湿地草花绵。
厢城土壤频滋润,栗谷丰香富贵连。

五律•赞静乐诗社(下平一先)
文/范亮后
上元开运早, 夜醉玉盘圆。
炮竹声声脆, 花灯盏盏妍。
飞龙精戏耍, 抬搁妙翻颠。
试看新诗社, 将追千古贤。
2024.2.18

亢仁才老师摄影
七律•迎春
张秀双
玉絮飘飘送瑞祥,娇梅艳艳傲银霜。
挂灯串串迎春舞,喜对联联放彩光。
爆竹擒魔辞旧岁,烟花紫气接安康。
风调雨顺年年旺,五谷丰登户户昌。
五律• 鹅城美
王文生
峰峦连沃土,汾水绕城乡。
万户安居乐,千家事业煌。
白鹅游静地,王母降仙床。
天柱龙泉景,岑山宝塔光。
2024.02.23

汾河岸边习作
文/李亮生
汾河夜
一轮明月跃南山 ,
洒下碎银饰睡莲。
流水如鳞逐浪去 ,
空留散客自清闲。
怡汾园夜
塔峰燃火映空腾,
汾水白鳞绕古城。
眷侣岸边相窃语,
恐惊河里恋鱼情。
过客
晚饭无聊独自游,
伴灯信步大桥头。
行人闪烁匆匆过,
汾水滔滔不息流。
雪落家乡
雪落汾河栈作琴,
轻轻脚步踏阶音。
寒流脉脉朝东去,
一路深情一路吟。 
七绝• 鹅城迎新春街景
文/王文生
道旁枯树塑花开,五色星星别样裁。
昨夜天公飘瑞雪,冰灯玉挂报春来。
(释: 塑花一一指塑料鲜花)
2024.02.05

静乐老汉与后生(叙事诗)
文/江金旺
(改革开放前)
这道梁这块田,
老汉扶犁在前头小伙子点粪在后边,
唉!这老汉粗糙的手扶着光滑的犁把,
浑浊的眼睛眼屎布满,
一步一罗圈一步一罗圈。
那年解放太原老汉是八路军的侦察员,
湿地里一趴多半夜,
闹下了腿疼抽筋的疾痪,
双腿打弯成了罗圈,
一到阴雨天疼的好像钢针穿。
小伙子点粪在后边,
这是社里的高产田,
老汉是他老爸他在弟兄中排行老三。
二十大几了还未结婚,
满头乱发像蒿草一般。
点粪好似扬场扬的灰头土脸,
随着老爸的罗圈腿一步一点,
唉!这年轻人这老汉。
( 改革开放后)
还是这道梁还是这块田,
老汉扶犁还在前,
小伙子点粪在后面。
这块地是他家的责任田,
呀!这老汉新尼子帽带头上,
蓝布衫上还有金点点,
腿还罗圈但比从前迈的欢。
改革开放了政策放的宽,
大儿子在太原开着大饭店,
年收入几十万,
给他常买新衣与好酒好烟,
又买回了大小活络丹和各种舒经活血的药丸。
二儿子有工作在西藏,
买回了冬虫夏草和红花丸,
吃药后大大见效,
冶好了疼痛冶不了罗圈,
可脚步比从前迈的欢。
老伴过世早晚上经常到三儿子家把大彩电看,
如今的电视不同从前,
男女撮对儿亲嘴撒欢,
儿媳面前老汉觉的难堪,
罢罢罢让大儿子再买一台彩电,
捎带着买个和尚脑圪蛋(座钟),
夜晚给牲口倒草好看个钟点。
想到此心花怒放,
把贾桂林的金水桥再唱一遍:
秦英你太无理,万不该去钓鱼……
呀!这老汉。
小伙子点粪在后边.
走几步就把粪里的籽颗数一遍,
生怕点不匀误了丰产。
时不时把偏分头往后摔,
有几络头发总挡眼。
掏出手绢来擦汗,
上面绣着几朵并蒂莲,
那是他妻子的杰作,
妻子生的美名叫王秀莲,
容貌美好象名字一般。
前年承包了村委的砖场,
今年就盈利十七八万,
砖包新房盖了八间,
各种电器买的齐全,
小康日子非常美满,
夫妻恩爱比蜜还甜。
甜的嗓子发痒忽然把济公演办:
鞋儿破,帽儿破…
呀!这青年。
2024.2.23


藜麦之乡·静乐
文/刘玉亮
2011年,稼祺公司将第一粒藜麦种子带到静乐,开始了国内藜麦发展的产业化之路。2013年稼祺公司发起并助推静乐县成为“中国藜麦之乡”。在过去的10年中藜麦为当地特色农业发展起到了名片化效果,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引领带头、扶农强县的积极作用。 2013年8月,山西省静乐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花卉食品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藜麦之乡”。 作为中国最大的藜麦种植生产县,被誉为“小杂粮王国”的静乐,以其得天独厚的特殊气候和水土环境与藜麦成功结合,彻底改写了静乐农业生产“广种薄收”的历史。
藜麦,来自南美洲安弟斯山区,古代印加人称之为“粮食之母”,种植史可追溯到7000年前。藜麦的营养成分与人体需求完全匹配,这一古老作物曾是古印加人的主食,历经岁月沧桑,人们逐渐将它淡忘,直到1980年,藜麦才又被人类重新认识,美国航空航天局研究发现,藜麦富含多种营养,其中有人体必须的9种氨基酸,包括谷物中缺乏的赖氨酸;藜麦中的蛋白质、矿物质、纤维素、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其他有益化合物含量都高于普通食物,而且与人类生命活动所需要营养及其比例几乎都完美匹配,在已知天然食品中无与伦比。发现它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是“闭合生态生命支持系统(CELSS)”首选作物,对于防病患于未然、保障人体健康意义十分重大。联合国粮农组织把藜麦推荐为全球唯一全营养食品,并且被选为宇航员的太空食品之一。藜麦也因此赢得了“太空粮食”“超级谷物”“营养黄金”“未来食物”等诸多美称。
藜麦从遥远的南美洲漂洋过海,迁徙于黄土高原的沟壑山岭之中。静乐成功引进和推广了黎麦种植,让举世瞩目的“营养黄金”在静地乐土安家落户,静乐成为南美、美国之外世界第三大种植区,被誉为”中国藜麦之乡”。现在静乐藜麦种植也由娑婆乡“一枝独秀”发展到全县“滿园芬芳”,种植的规模由点到面,由北向南,由东向西全面铺开。如今,静乐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藜麦主产区。
藜麦能够抗拒寒冷、霜冻、不怕干旱,可在海拔1500米以上,年降水量在400一600毫米之间,气候凉爽,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无污染的环境中种植。加工品有藜麦米、藜麦粉、藜麦醋、藜麦酒等。藜麦全身是宝,不仅籽实可以作为谷物实用,其嫩苗还是很好的蔬菜,叶片和秸秆具有饲用价值。
七月的静乐山姹紫嫣红,生机盎然,呈现出一派葱茏繁盛的景象。藜麦也在这个季节点燃了大地的生命,赐给了静地乐土鲜活的信念,她的花絮稠稠密密,粉红色的花蕾,喧喧嚷嚷,沸沸扬扬。蜜蜂飞来,嗡嗡嘤嘤,吸食花粉;蝴蝶光临,五彩斑斓,翩翩起舞。藜麦的花绚丽多彩,远远望去,恰似少女招摇的红头巾,又象一簇簇燃烧的火焰,在山川大地里奔窜。红艳艳的花,绿茵茵的叶,给大地平添了一抹醉心的彩虹,红花欲燃,又恰似一道彩色屏风。有的挺拔玉立、昂首向天,一如苗条少女;有的粗壮结实、顶天立地,宛若壮士倚天。清风吹过,散发出幽幽的芳香,颤巍巍的,在平和的空气中流淌。那似乎不是藜麦,而是鲜花,是娇艳婀娜的鲜花在秋风中摇曳;那似乎不是田野,而是一幅天造地设,由大自然勾勒出的七彩图画。
秋天来临,一株株藜麦穗头饱满结实,像含羞待嫁的新娘。“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滿乾坤”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藜麦不畏高寒,不怕干旱,花开绚丽,果实珍贵,不仅能观赏,还能食用,并且营养价值极高。它不仅具备梅花彻凌寒无畏,牡丹的色彩艳丽,还具备了奉献人类果实的高贵品质,从鲜花般美丽到硕果累累,所奉献的不只是色彩、深远的意境和高尚的情操,更重要的是造福人类的实体,它的这种生为人类观赏,死为人类健康的精神尤其令人感动。
2021年静乐县制定了藜麦产业发展五年规划,就藜麦全产业链发展与山西农谷稼祺种业有限公司签定了框架协议。2021年丰润千亩藜麦新品种试验与新技术展示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同年9月,举办了藜麦实打实收测评现场会,结果为251.02kg/亩,标志着藜麦的产量上到一个新台阶。
静乐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藜麦品种研发、制种、种子加工、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特色县,每年转化本地及全国藜麦产区原粮达5000吨。在2021年项目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藜麦新品种试验及藜麦种植环节新技术的试验、使用及展示,抓住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机遇,巩固静乐县脱贫成果,推动藜麦全产业链发展。
稼祺公司依托晋中国家农高区大平台,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太谷和静乐两处基因库资源。同时,不断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演示和试验,将藜麦的适应性和效益性在全省更多更广的范围内进行推广和拓展。
前年6月6日上午静乐县举办了5万亩藜麦播种启动仪式,标志着该县2022年藜麦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全面启动。
作为“中国藜麦之乡”,静乐县坚持藜麦“特”“优”产业发展,依托品牌优势,按照功能齐全、体系完备的“育繁推一体化”县域种植体系模式,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的立地条件,鼓励扶持广大农民、企业参与藜麦种植。其中,藜麦新品种试验与展示基地1000亩,藜麦良种繁育基地1000亩,景观藜麦种植基地5处共3200亩,有机藜麦试验种植基地6处共1600亩,其他优质藜麦示范推广基地29处共2.8万亩。通过“试验示范基地+推广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农户种植”种植模式,带动全县藜麦种植面积首次突破5万亩。
启动仪式之前,该县还举行了藜麦全产业链专题培训会,通过技术人员演示并讲解,领导亲自示范,学员参观学习的方式进行。今秋藜麦大丰收,产量达到预定目标。
如今,静乐今后将乘势而上,借机发力,让全社会聚焦藜麦,关注人类营养,关注粮食安全。静乐这片土地将生产出更多安全、营养、健康的“超级谷物”,殷实小康的“富民梦”将尽快实现。藜麦成就了南美“粮食之母”扎根静乐黄土地的农业文化传奇,也成为静乐特色农业的一张鲜活名片。藜麦已经把静乐点缀成“中国藜麦之乡”,为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贡献力量。静乐将随着“中国藜麦之乡”这张五彩斑斓的名片飘扬四海,誉滿五洲。

多彩的天柱山
李芙蓉
周末,艳阳高照,是个出行的好日子。我们三五好友便相邀一起去天柱山游玩。天柱山坐落于山西省静乐城以南1公里处,海拔2000米以上,巍峨峻秀,古木参天,像一道坚不可摧的雄伟屏障。
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时,我们已行至天柱山半山腰。大家都累得气喘吁吁,呵出的热气瞬间凝结成小珍珠,垂在发梢,嵌在眉头。我们彼此笑着,似乎进入了耄耋之年。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历史文化墙,九大名人夹道欢迎。读着先辈们曾经的辉煌故事,我们肃然起敬,驻足敬礼。再往上走,是各种红墙金瓦的庙宇,院内香烟缭绕,梵音袅袅。从大雄宝殿顺着西侧一条小道绕过去,就是闻名遐迩的龙泉。龙泉乃静乐八大景区之首,清澈的泉水从龙嘴一泻而出,滋养着山上的花草树木以及山下的广袤田地。椿林常年郁郁葱葱,苍劲有力。每日清晨,人们上山锻炼身体时,总忘不了带一两个水桶。下山时顺便提上龙泉水。据说,龙泉水能治百病,是王母娘娘仙游时路经此地,见天柱山就像一个威猛的将军,身着绿色盔甲,日夜守护着静乐城。王母娘娘甚为欢喜,便下到凡界游历一番,发现美中不足的是天柱山少了点灵气,一声召唤叫来龙王,龙王心领神会,大嘴一张,一股清泉喷涌而出。从此,巍巍高山因为有了龙泉而更显灵气。
“叔,这水能尝一口吗?”我问正在打水的一个中年男子。
“能啊!”他递给我一个铝制水壶,并说:“这里没有水杯,只能嘴对嘴喝了”。我吸溜了一小口,啧啧嘴,感觉不过瘾,又喝了一大口,哇! 清爽甘甜,犹如一股清凉的溪流从胃、肠道一路冲刷而下,浑身顿觉舒畅。朋友们看着我陶醉的样子,一个个抢壶饮用,像品尝琼浆玉液,回味无穷。不觉间,半壶龙泉水喝了个精光。
男子看着我们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呵呵直笑,指了指山上,说:“你们沿着这条小路继续向上,就能看见王母娘娘的‘仙床’了。当年王母娘娘游完天柱山之后,异常疲乏。山神大手一挥,便招来一块平坦的巨石摆放在山顶上,供王母娘娘临时休息。后来被人们尊称为‘石磴仙床’ 。至现在,巨石上还留有一个麒麟印。”
我们带着对仙床的好奇向山巅继续攀爬。这条路特别陡峭,目测斜度有七八十,但道路修筑完好,得感谢近年来的悉心修缮。我观察了一下,发现山顶上站的人并不多,这时想起了那句话“成功路上不拥挤”。山脚下人头攒动,挤挤挨挨,每到更高处,往往人迹罕至,寥寥数个。不愿吃苦的人,永远看不到世间圣境,永远摘不到成功之果实。想到此,一股无形的力量不由得从心底生发。
山巅之上,迎接我们的是“思过崖”凉亭。设计者很是聪明与体贴人,知道爬山者到达山巅肯定疲惫不堪,急需此凉亭休整体能。据传,有个李姓居士曾经在此凉亭修成正果,得道升天。凉亭向西几步就是仙床了,果然厚实巨大,呈长方形,上面有一个深深的蹄印。我们站在仙床上,放眼四野,到处高楼林立,鳞次栉比,顿感心旷神怡。常居闹市,难免追名逐利,实则应该抛却世俗的枷锁,踏上巍巍高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来一场纯粹的灵魂荡涤,人生一世,除了名利,还应该有更高的追求。
多彩的天柱山巍然屹立,苍松翠柏万古长青,给人勇气与力量;甘冽的泉水沁人心脾,犹如香醇美酒,让人流连忘返;奇幻的神话故事,寄托着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神秘大自然的感恩。


张月生老师纂刻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