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岭历史及名字来源
文/张志良(甘肃)

《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三68页:马岭县,东南至州六十七里。本汉旧县,属北地郡。汉末为虏所侵,到后魏为朔州之地。隋大业元年(605年),分合水县于此置马岭县,复汉县之旧名。(从这段文字来看,汉末到隋马岭被少数民族侵占着,属一段没有文字记录的空白状态。)十三年陷贼,县废。(隋大业十三年陷贼,县废(公元617年)是指薛举在兰州称帝,之后派儿子薛仁杲进攻秦州(今天水)。攻占秦州后,薛举迁都秦州,又派兵一路东征长安,意图一统全国。此时,太原太守李渊已占领了东部大部地区,长安也在其势力范围之内。十二月,从天水向东杀来的薛仁杲部队,在今陕西凤翔和李渊之子、秦王李世民相遇,此役薛仁杲战败。)
义宁二年(617年),于今县理北四十里百家堡(旧唐志:天家堡)置马岭县,属弘化郡,
以县西一里有马岭坂(1),因而为名。
注:(1)《广韵》作“阪”。本义:山坡,斜坡。
据明嘉靖年间傅学礼主编的《庆阳府志》(第400页)载:“马岭废县,在县城南一百三十里,汉置,后魏废为镇,隋复置,唐因之,宋废。范仲淹复筑为镇,金、元因之。明朝成化中,都御史马文升复为修筑,居民御虏甚,便之”。《庆阳县志》记载:马岭县为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始设,汉代为北地郡郡治。隋、唐皆设县。北宋范仲淹在此筑城,城周375步,宋、金、元等朝代废县为镇,所筑城池毁于战火。现存马岭城遗址,为明代成化年间,巡抚马文升所修筑。《清一统志·庆阳府一》 引《寰宇记》:马岭山俗名箭括岭,与青山相连亘。在废马岭县西一里有马岭坂,左右带川,相传汉之牧地也。
∴

张志良,男,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人,庆阳陇东学院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庆阳市范仲淹研究会及庆城县范仲淹研究办公室成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作者联谊会会员,喜欢文学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