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锁爱
认识王先生似乎由来已久。不知怎样莫名其妙地我们就走到了一个群里。几年之内,虽然天涯海角、天南地北、千里万里从未谋面。但我们常常在微信群里相识,而且我会常常看到他的那些英勇无比、威猛十足的马和马群,边上也有他那诙谐幽默、浑然天成的诗句。让人感觉他就是一位诗书画一体的天才艺术家。而真正见识王先生的庐山真面目,则是两个月前的事了。那天,作为候鸟的我们,来到了他的领地——三亚君和君泰小区,误打误撞地就遇见了王先生,并且有种一见如故之感。
岂不知,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异乡土地上,他这个人物几乎成了一个传说。当地的艺术名家、书画大家、社会名流、文艺团体、党政宣传部门的头头脑脑,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家欣赏着他的马、赞扬着他的马、爱戴着他的马,仰慕着他的马。而他的马也在这里放眼全国,走向世界。 2014年,他的画作以及书法作品,就被海南书画艺术网收藏;2018年,他的长达26米的四尺长卷,随中国海外书法家协会瑞士分会主席鲁吉光女士,赴迪拜参加有关画马作品的展出,得到很高的赞誉。
王先生画马是有天赋的。他从小就喜欢马、爱马、恋马如痴如醉。他自己也自称是一个“马痴”。他说小时候常常到邻居家的“马厩”里去看马,常常一追就是几里地;也常常到亲戚家去看那些各色的、健硕的马儿,有时也与它们耳鬓厮磨、与它们亲切对话。马的习性、姿态、奔放与豪迈、狂傲与放荡不羁的形象,都深深地刻在他童年的记忆里。他甚至连农村广播匣子里的“说马”也不放过。评书《少林寺》、《岳飞传》、《隋唐演义》、《杨家将》等等评书作品,都成了他的最爱。他喜欢里面的英雄人物,然而,他更喜欢那些与英雄相匹配的战马,那仰天长啸的嘶鸣,如雷贯耳的嘚嘚马蹄声,那铿锵作响的兵戎之战,都给了王先生无限地想象空间。后来,他喜欢画画,虽然涉猎了许多山水、花鸟及各种动物的图案,但他情有独钟的还是儿时那些马的记忆。这同时也与他在异地创业时,遇见的那些画马大师有关。山西运城的临猗县,仅仅一个县城,就集聚了许许多多卓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王宗甲、徐大虎、卫佳志、胡增福、乔建峰等诸多老师,在国家级的画坛上也是高手。王宗甲老师的作品,作为国庆和奥运的国礼,曾经两度悬挂在天安门城楼里。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师就在身边,这也给了王辉先生得天独厚的文化土壤。他暗暗下了决心,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定位,确定了目标和方向,决意扑下身子加油干。于是,他就像一颗庄稼苗一样,如饥似渴的吸吮着这些充足的养分。他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于是,他拜在各位大师的门下,经常上门聆听教诲,现场观摩练习,在导师们的授意下,他亲自操笔上阵,下苦功夫掌握绘画要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也意识到,只有借鉴别人的经典,才能快速提升自己。无论什么时候,没有哪一个人就能随随便便成功;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信自己并坚定前行。也只有保持初心,通过不断努力,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学什么,怎么学?于是,在王先生的借鉴中,就出现了多层面的经典。有国内的、国外的、有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更有如今身边的。他纵向横向、南方北方、塞外的马、草原的马、以及那些石刻上的马;把韩干、张萱、李公麟、赵孟頫、郎世宁、徐悲鸿、刘勃舒、贾浩义、宫春虎等历代名家的马,都统统拉到他的场地上来,观摩比较、分析解刨,掌握要领、启迪智慧;在洋为中用时,他收录了意大利托斯卡纳区首府佛罗伦萨、名门望族《美第奇,里卡迪宫》广场上的贵族马上照片,马的全景、侧景、前景、后景、收集和观察马的造型、姿态、骨骼、肌理、体毛和力量,甚至马的表情、感情等等,都观察得细致入微。在天涯海角景区里的两个骑马勇士的雕塑前,他说:每观察一次,都会觉得有一种高高在上的王者风范。在这些细微地观察中,王先生撷取了艺术的灵魂,深入到艺术的骨髓里,一遍遍地完善着自己、丰盈着自己、完美着自己。即使网络视频截图,他也在寻觅各种马的姿态,把别人的长处拿来,补自己的短板。在博采众长中,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神韵。
王先生悟出画马的重中之重是马的结构,于是,在庖丁解牛的故事中,他也受到了启发,从马的部位到画马大师的运笔成画,一个个肢解,打断了重组,便容易找到快速成画的成因。王先生将生动的马的躯体,用简单的椭圆形体来构图,就将其组合成了一幅活泼生动的画面。无论是站立,或是奔跑、构图一出,大势所去,那意念中的画面很快就会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人耳目一亮。由此得出结论,庖丁解牛是为了更好地肢解,而王先生的绝招则是反复地肢解重组,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王先生的创新之路,是一种别出心裁的画法,是他的高智慧所致。

纵观王先生的马群,他是很讲究构图的。那一白一黑、一前一后、一张一弛、一收一放、一淡一浓间,刻意夸大了马的动感。拉长了马的脖子、飘扬了鬃毛、加宽了马的肩部和背部的厚度,融进了道家的思想与光辉,使呈现在纸张上的东西,瞬间活了起来,健硕而威仪,彪悍而又力度,给人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能从中体会到奋斗拼搏的精神意志。
王先生能画出马的精气神来。他在其中总结了53条的心得体会,也可以叫做画马技法并烂熟于胸。即使一个小小的团扇,他也敢用大写意的手法,用豪迈和粗犷的线条来描述。他的马总是以气势取胜,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均能看到威风凛凛的模样,给人以进取和奋进的力量。
他的《王辉画马》一书的封面,是一匹昂首挺胸的骏马。它缓步前行,扭头遥望远方,没有恐惧、没有孤单,更多地是骄傲。它给人虽然是背影,但勇往直前、信念满满地姿态,已经成了先生的一幅自画像。他的《天涯共此时》,在辽阔的沙滩上,有一对《双骏图》,面对海上升起的明月,相依相偎,静静地享受着月光、海浪以及静谧的爱的时光。再看王先生那一幅幅奔跑中的马群,无论是双骏、三骏、五骏或者八骏图,以及那浩浩长卷里的成群结队的马群,领头的一马当先,紧随其后的昂首挺胸,后面的呼朋唤友,个个气宇轩昂、鬃缕飘然、仰天长啸、一往无前、马蹄入地、铿锵有力、绝尘而去、气势逼人。
王先生的马,大多没有马蹄。朋友问起,他总是微微一笑答道:“那马蹄不是扎在地下的泥土之中吗!或者是在那无尽地烟尘里。”其实,没有马蹄比有马蹄更显锋利,这或许就是王先生有别于他人的艺术特色,也叫他的创新之路吧!
王先生也将他的龙马精神运用在职场中,他在2017年就在三亚的君和君泰小区里,建了书画院。,开展了百余场的艺术交流,让传统文化在南北方的交融中,得到更好地传承和推广;小区里的各项文体活动,也做得红红火火、风生水起,彰显了他独特的个人魅力。
如今,在三亚这片热土上,只要看见过王先生的马的英姿,就会在不经意间领略到王先生那纵横驰骋的《奔马图》,实在像他本人一样,立马天涯、奔涌向前、所向披靡、一展雄风。
(作者系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西女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曾任运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都市头条网是以“民众关心的热点,社会关注的焦点”,倾听百姓心声,反映社情民意,追求公平正义,报道事实真相,弘扬法制精神的公益性民生类门户网站。 都市头条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发展与改善都市的方针政策;解析读者关心的都市热点问题;交流各地都市建设经验;提供建设性意见建议,服务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反映舆情民意,开展舆论监督,为读者打造一个表达意见和建议的平台。 都市头条网以“全球高度、中国视角、现代思维”报道都市最新动态,用理性眼光,从中国立场解读都市热点,进行都市论述。
都市头条网努力建设成一个全新的、有影响力的、集中研究都市的亲民网站。网站将坚持正面报道为主,舆论监督为辅;注重人文关怀,提倡理性思考;在实事求是前提下,大胆开拓创新,科学办网、严肃办网、依法办网、干净办网,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收获优良信息资讯,获得高雅精神享受。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