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那么多碗(十三首)
张守刚
最早是土碗
泥土一样的朴实
眼前的吞咽和咀嚼
都那么真实 低进尘埃
头上方的白云和青山
是故乡特意打制的
和端在手里的碗
一样沉重
那些年的老家
土碗已经喂不饱
面黄肌瘦的山川河流
只身南下的坦洲
瓷碗就是一个流浪人的身份
在大饭堂里排队
就是当年排队生下来的样子
用过那么多碗
在碗里找不到的人生
却藏着腮边遗漏的米粒中
稗 子
更多时候它们被扯出来
搭在田埂上
剩下的代表弱势群体活着
尽量活成稻谷的样子
可是稗子依旧是稗子
它们在收获之后的米粒中
藏不住细小的黑
邮寄袋
它的突然出现让我措不及防
白色的帆布
干瘪在一个角落
邮寄袋身上的姓氏笔画
似乎还在辽阔的人间赶路
若隐若现的身体
几乎被日子掩埋
那个叫坦洲的地名依旧清晰如昨
放大我颠簸的岁月
一家老小的依存不好安放
有时突然忘记了邮政编码
有时还记不清老家的门牌
就把自己的命运押进
看不见的归途
老家送来苞谷
苞谷壳依旧叶片一样青
苞谷须还是年轻的胡子
这几颗还穿着外衣的苞谷
代表老家几千亩土地的慰问
那时我种苞谷的手笨拙
总是被它柔软的身子绊倒
老家送来的这几个苞谷
有一大半是我认识的
我在清早啃着
眼前一大片青山绿水
在扑腾
甚至翻滚
作 物
早些时候
曾和它们打过交道
对它们的习性知道一些皮毛
有的喜阴 有的喜阳
同样在土里生长
有的长在枝头上
有的埋在泥土里
一部分自己享用
一部分牲口裹腹
这些在大地上行走的作物
怎么看都好看
它们用人一样的生老病死苦
养育人们
没有怨言
转身已是秋
阳光依旧怒放
栾树花大面积溃败
细碎的黄飘落得惊心
铺在缓缓失去温热的地上
转身已是秋天
渐凉的风吹着中年的思想
身体里传来陈腐的气息
写完这首诗就去喝酒
喝酒已经成为习惯
写诗也是
两者之间相辅相承
没有感觉到什么不适
写完这首诗就去喝酒
诗和酒常常给我快乐
但往往是意犹未尽
残留的句子在酒中流淌
喝下去的酒有时变成了诗句
有时变成了不完整的梦
九 月
登高的肉体渐渐疲软
用虚拟的目光攀爬
高处孤悬
尽头的白云寂静
悄悄打探大地上
隐忍的事物
想要寄托的肉身
越来越矮
枯黄不是真实的
我也不是
空 地
空出来的泥土
干巴巴的
杂草也不愿意落脚
比起我的空
它还有依靠
而我把内心腾出来
空不是虚无
2023.9.5
乡 音
他们怎么就从我的口音里
听出我来自北边还是南边
从小都是这么说话
嗓门是故乡的河山给的
想说出多大的声音
就在人间发出多大的动静
把憋在内心的土气释放
就是在为自己说话
多次拈起松针
风从背后吹来
松涛依旧阵阵
弯腰爬坡的午后
那么多松针的黄
迷乱我的眼睛
拈起自以为是的黄金
一次一次扑空
青山巨大
藏下那么多财富
只给泥土分享
2023.9.6
老钥匙
它的悬挂多么执拗
锈迹斑斑了还锁住
老屋的只言和片语
门搭扣僵直成老铁
把让门把手把守严实
这回真的回不去了
不可能用静脉曲张的老腿
踹开老家的秘密
那时钥匙已经不在
我也不敢轻易逃离
2023.9.6
村
一片菜叶的青
也许能代表干净
很多年没有回去
我在虚度的浮生
打捞
那一条忧伤的流水
就停止了奔跑
泥土也许太旧了
它好久没有新过
不知道要种植什么
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2023.9.12

【作家简介】
张守刚,重庆云阳人,生于70年代,中国作协会员。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扬子江诗刊》《作品》《四川文学》等国内外报刊发表诗歌一千余件。有作品入选《现代诗三百首笺注》《朦胧诗二十五年》《年度最佳诗歌》(连续7年,辽宁版)《中国新诗年鉴》等几十种重要选本。有作品被译介为英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另有诗作入选小学中学语文读本。出版有诗集《工卡上的日历》《徘徊在城市和乡村之间》《60首诗 张守刚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