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漫记
(5901——5920)
张 鹏

5901.心累。想不明白,说不清楚,无处倾诉,无人理会,导致个体的孤独与封闭,久之,心累弥漫性展开。憋屈,压抑,郁闷,迷茫相伴而生的时候,人甚至厌恶交流,走向无语之境。这种心累,比拉车爬坡、搬砖垒墙、长途跋涉还能耗费精力。
5902.平静的周日。12月3日,一个初冬的平静的星期日,上午、下午均抽出两到三个小时来躺在床上休息,看闲书。白昼的睡眠能达到三四个小时,白菜豆腐,稀粥馒头,吃得不饥不饱,喝喝茶水,上上网,散散步,这样一个美好的星期日,是我多少天以来梦寐以求的。什么是快乐呢?悠闲自得,没有杂事干扰,这样的日子可谓闲云野鹤云淡风轻。奔波与忙碌中,常常思念这样的日子,远离交通工具,远离开会填表,远离一切俗务,与自己和平共处。
5903.年龄。在校园里,在社会上,在各种各样的机构、部门和场所,每当遇到比我小很多的人,二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看着他们矫健的身影,充沛的活力,飞扬的激情,说实在话,我多多少少还是会有一些或深或浅地羡慕甚至妒忌。理智告诉我,这些年轻人所面临的生存、生活、求学、婚恋、职业的压力,丝毫不会比我当年所经历的要轻要少,我在他们的年龄的时候也曾经如此年轻过奋斗过神采飞扬过朝气蓬勃过,但内心深处的这种轻微或深刻的羡慕和妒忌还是挥之不去。
5904.我在把各种各样的心情描述出来的同时,当然需要酝酿构思、遣词造句、整合条理,书写的过程中也逐渐抚慰安顿自己的灵魂,使之尽快平和、平静、平稳下来。多年的经验是,一种情绪和经历,只要能描述出来,也基本能治愈和康复。
5905.无视一切尘世的清规戒律,直奔自己的内心,尊重并相信自己的直觉,老老实实记录下来,这是一切写作的天条。自恋并专断地追随内心世界,除此之外,我不清楚,写作的动力究竟何在?
5906.非此即彼,彼此彼此。《论语》一书中,关于人性,孔子大量的“君子如何如何,小人如何如何”的对比性结论弥漫全书。近日,我在深思,其实绝大多数的人,既不是孔子口中的君子,也非孔子口中的小人。大量的人们,是介于君子和小人之间的普通人,无论用君子还是用小人为其命名,都言不及义。如果硬要下结论,小市民。
5907.心到。我听一位青年学者谈到他在读博士的时候,资料室的工作人员是一位四五十岁的中年女性,无论春夏秋冬,这位博士总是积极主动地把资料室脸盆里的水保持半温半凉,让那位女工作人员每次洗起手来都特别舒适。这位博士说,免费的开水间就在离资料室十几米远的地方,仅需要跑一下腿,就能够给人带来愉悦。你能给他带来愉悦,他自然也能给你带来愉悦。资料室的这位女老师专门给他配了一把钥匙,让他随意24个小时出入资料室,可以查到任何他想查到的资料。一个人只有真心真意地对他人好,才能获得他人真心真意地对自己好。做人的道理说起来深奥无比,实际上,大道至简,就如此简单,舍得对人好,这是做人最基本的起点。
5908.扛自行车的日子。上个世纪80年代,我念初中的时候,从老家樊家庄到泗水县城有一段三公里的泥路,每逢雨天或雨后,黏腻的黄泥沾在自行车的瓦圈上,推不动,骑更无从谈起,用木棍往下戳也弄不掉。无可奈何啊,只好把自行车扛在肩上,一步一步地走过泥泞。如今,无论受到什么的苦,我常常会想起那段雨中或雨后扛自行车的日子。
5909.世上最关心最疼爱你的人,无非希望你健康平静轻松愉快。如父母一样,他们甚至舍不得我们太成功,因为,他们深知太成功的背后是太辛苦太劳累。
5910.动车经过高密站时,我还是禁不住想到了莫言。作为高密有史以来最大的名人,莫言一定没少在高密站进进出出,上上下下。人优秀到一定程度,自身早已与故乡融为一体,如孔子之于曲阜,苏东坡之于眉山,蒲松龄之于淄川,鲁迅之于绍兴,他们的故乡的旅游业甚至要强烈依赖他们。故乡不一定为他们的成功提供过多少具体帮助,至少,故乡是他们生命最初的摇篮。
5911.黄海明珠青岛,是一个弥漫着浪漫主义气息的小布尔乔亚式的城市,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太平洋的海风吹来令人愉悦的异域情调。青岛是相对保守稳重中庸的山东文化的异数,总让我想到德意志的建筑风格,教堂尖尖的塔顶与曲阜大成殿和泰安天贶殿的四平八稳风格迥异。从2000年夏初次青岛之旅以来,掐指算来,至今一共来此不过六七次而已。毫不矜持地讲,我喜欢青岛,甚至喜欢得有些略带自卑,宛如一个建筑工地上人到中年的民工喜欢一位风姿绰约的都市妙龄女子。总是觉得,青岛的曼妙与优雅,距离拙朴粗鲁的我比较遥远。从学科的角度讲,目之所及,青岛与老舍、梁实秋、沈从文、萧红们息息相关。昨夜十时半至,今午后一时离开,这次竟匆匆忙忙到连栈桥都未及游览,仅仅在距离栈桥不远处拍了几张照,让迴澜阁成为摄影的远景。
5912.我在大雪节气的夜晚,在夜空之下仰望木星,慢慢地踱着步,这片水泥平台还是去年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每天晚上稍事活动的小地方。长几十米,宽十几米,周围是枯草,枝头还有尚未凋零的叶子。听着京沪线上的火车来来往往,我感到岁月流逝得那样匆匆,早已经过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龄。每一天都像一场战争,让人轻松不起。夜晚的游步,独属于遐想和纵情,一任夜风料峭。
5913.对待睡眠,我是贪婪的,骨子里是敬畏和崇拜的,甚至想把一切自己能决定的闲散时光都转化为酣睡,以这样的积累,来应对匆忙时的匮乏。当然,更多时候,实在难以入睡,但至少可以坚持躺卧,用这种姿势向入睡求爱。总是觉得,能入睡,能尽多时光入睡,才是人间清欢。
5914.还有几分钟马上到泗水南站了,我在车厢里起立,用站姿表达对故乡山水的敬意。
5915.文学何为?对我个人而言,仅仅是一种审美的维度,一种语言的沐浴,一种向历代文学先行者们的致敬,文学已令我满足乃至陶醉。自幼年时代的喜欢文学,一定多多少少让我拥有了一份欢愉、自得与深情。
5916.受人尊重是相当高的一种欲求,每个人都深深渴望被尊重。事实上呢?我们一方面自己渴望,另一方面却又吝于尊重别人。一位挚友告诉我,离开故乡多年以后回到故乡,他对那些尊重过自己的人(比如主动邀请吃饭喝茶、参加座谈会、约稿、郊游),总是格外感激,并不惜一切地加以回报。你的成功与否,需要在他人对你的态度中找到证据。成人的世界,甚至话语本身的温度,都是受尊重的度量衡。
5917.对善良、正直、诚实的无情否定和嘲弄,是社会生活中令人窒息的场景。我很多场合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每当听到谁谁很善良正直诚实,嘴角立刻浮现不屑与轻蔑,似乎在他看来,人间已四处充斥着坑蒙拐骗狡诈虚伪。历经沧桑,我始终坚信真、善、美依然存在,依然未曾在天地之间遁形。人善人欺天不欺,很多人深受上苍和命运垂青,无他,长期默默奉行与人为善、童叟无欺的本真言行而已。
5918.居民小区的微信群动辄数百人,可是里面一天到晚争争吵吵的内容无非是停车、垃圾、快递、水电暖的诸种杂事,没有丝毫的诗情画意。朋友说,可能诗情画意的东西或思想共鸣的东西不容易在小区的微信群当中产生吧?我反问他,到底哪种群里边儿能够产生这种诗情画意和思想火花呢?学生的家长群?大学老师的微信群?博士硕士的微信群?还是学术会议的微信群?过尽千帆,经历诸群,依然发现,除了一地鸡毛的闲扯就是气急败坏的争吵,我们在哪里能够找得到思想火花的闪烁,文学灵光的闪烁和真善美的自由表达以及对于人生、社会问题的积极探讨呢?多乎哉?不多矣。
5919.嗓音。近几日,两次受到陌生人的夸奖,记下。其一,12月6日下午,由青岛返回的动车上,一少妇听我接完电话,大夸我嗓音底气充沛。要知道,那天上午刚讲了一上午课,午后返回,嗓音仍好,欣慰。其二,12月8日中午,在泗水农行之路东一家灌制香肠的肉店,师傅夸我,说你的声音有一种特殊魅力,适宜在大庭广众中讲演,浑厚,磁性,宏亮,共鸣。所夸虽天生之嗓音,仍非常自豪。更强化了好为人师的职业自信。
5920.12月11日,农历十月二十九,大雪节气后,苍天果然不爽约,凌晨终降雪。早晨外望楼下,颇为可观的一层雪,覆盖了远山近树,皑皑白雪给予尘世一个美丽的童话般的意境。风雪之中,让心情和精神为之一新,让岁月在2023年仅剩三周的收官阶段闪耀清辉。
张鹏,泰山学院副教授、上海大学文学博士、山东省作协会员。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