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清头条】总第338期。运河名城,山东临清,江山如此多娇,运河浪花真好。每篇文章阐明一个道理,每首诗歌突出一个主题,雅俗共赏,怡情益智,启迪人生。请大家分享刘旭东老师的优美散文《过年听说书》。



【原创作品】
过年听说书
文/刘旭东(山东)

2024年2月15号,正月初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走进聊城临清过大年直播节目里,有一段在餐桌边表演山东快书的视频。那是山东快书代表性传承人阴军老师在东宛园的现场表演:“正月里,会客拜年得上座,俺一家人其乐融融笑呵呵。各样的食品都摆上,这一桌饭菜有特色……”这段快书作为节目的压轴戏为全国观众送上新年祝福,引起我小时候过年时的诸多回忆。
记得小时候过年,除了贴春联、包饺子、点炮竹、舞龙灯、串亲戚、看大戏和赏杂技之外,还时兴一种特殊的娱乐形式:看曲艺表演。在我们家乡俗称是“听说书的”。曲艺表演,演员少,道具简单,甚至不需要舞台,所以到处可见。可这小小的说书,却为儿时的我增添了过年时浓浓的乐趣。

儿时的曲艺表演大都集中在年后到元宵节前这段时间里,也没有什么舞台。一片空地上,一所场院里,一个大院内,甚至麦田里,就都是舞台。人们围在一起便是舞台,凡人登在高处,便是舞台。大喇叭一支就是舞台。甚至没有扩音设备,一张桌子,一面羊皮鼓,一副紫榆板,一副鸳鸯板,外加一面折扇,就是舞台。年前年后,当地的、外地的老艺人们,负鼓携琴,赶集上店,呼男唤女,敲鼓击板,拉弦弹琴,你方唱罢我登场,嗓子一亮就开场,而且不用拉幕,也永不落幕。
我的家乡金郝庄镇,位于临清、高唐、夏津三县市交界处,曲艺资源较多。我从小喜欢听说书,尽管有的半懂不懂。我爱看艺人们那绘声绘色的表演,那一人多角的变换,觉得非常有趣。我听过张振武的木板大鼓、艺名“小钢炮”的河南坠子、侯延贞的评书、李春岭的西河大鼓,张书超的山东快书和快板书。说书的内容,因为是过年期间,大都是些喜庆的、幽默风趣的和孝顺爹娘劝人向善的段子。什么《四季花开》,《小拜年》、《劝世文》、《偷年糕》,《酒迷戒酒》,还有艺人们通过口传心授掌握的小段,和他们自己根据《七侠五义》、《包公案》等自创的和那时流行的长篇小说《平原枪声》、《烈火金钢》等改编的长篇大书。我的爷爷经常带我去听说书,记得那时只需花一两毛钱就能买到票进场。进场落座后(有时是自带座位),爷爷就给我买一两毛钱的糖块,瓜子什么的,一边听书一边吃。爷爷懂得不少民间故事,听到精彩处,他会高声喝彩,或使劲鼓掌。这在那时是比较少见的举动,常常引得一些人回头看他。爷爷便微微低了头,很抱歉的样子。记得有一次,不知为什么,爷爷听着一段木板大鼓,竟然偷偷擦起泪来。我不知为什么,或许因为想起了早就去世的我的奶奶吧?我问他:“爷爷,你哭了?”爷爷发觉到了自己的失态,捏捏我的手,轻轻说了句:“快听说书!”
儿时听说书,在集上听的时候多,也有晚上去邻村听的时候。那时生活拮据,甚至连手电筒也没有,摸黑去摸黑回,一路上议论着下一回人物的命运,猜测着故事会怎样发展。书场上,有时天还冷,人头攒动,挤在一起,开场前乱轰轰说话声,和着艺人暖场前的敲鼓声,倒也热闹。
长大以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我学会了编写曲艺段子。我写的段子多次上过市里省里和国家的舞台,给我带来了莫大的欣慰。我想,这与我儿时就爱听说书的很有一些联系的吧?
2024年2月16日


刘旭东,临清市金郝庄镇文化站原站长,系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胡琴专业委员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齐鲁文化之星,聊城市文联签约文艺创作员。有多篇作品在全国获奖。著有《乡园旧事》、《运河飞歌》等多部图书。联系电话:13562012082

【平台主编简介】
韩积蕊,笔名寒冰,山东临清人。自幼喜欢读书,擅长书法、篆刻。民盟盟员、中学退休教师。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五老”志愿者,聊城市老教师宣讲团成员、京杭书院宣讲团成员、临清市关工委传统文化宣讲团成员、市委宣传部理论讲堂(电视台)宣讲人,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讲师,《都市头条·运河浪花》文学平台认证主编。1988年开始写作,编撰六部书稿(120万字),出版三部。著书立说搞讲座,发挥余热做公益。

【运河浪花】
~~~~~~~~
纵情笔墨 愉悦自我
~~~~~~~~
特邀顾问:冯喆
文史顾问:文博 鸿涛
总编:运河浪花
主编:寒冰
美编:玉玲
校对:凌云
编审:冰凌斋主人
编委:立诚 圣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