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
文/ 铁裕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以傍桑阴学种瓜。
这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吟咏孩子的一首诗。孩子那天真、无邪、可爱、浪漫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们曾经是孩子,被父母爱过、宠过、教育过、希望过。同样,当我们为人父母时,又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们也是同样的希望孩子,期盼他将来能有所作为,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包容心之人。
孩子,我曾这样问过孩子:你知道什么是人生?
孩子无无言以对。我说:孩子呵,人生不过是一个历练的过程。
当一个新生的生命从冥冥之中偶然来到这个世间,然后成长,然后奔波,然后苍老,然后死去。但是,他这一生的苦磨、辉煌,都又将会在荒野之中沉寂,而又无踪无影。

只因为孩子是可爱的,才有那么多的诗人吟咏孩子。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雷 震)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杨万里)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李 忱)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殷尧藩)
作为父母,都会指着自己的孩子说:“孩子是我的”。可是,他们哪里知道,孩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是我们的。他们只因渴望生命,只因眷恋这充满苦难和幸福的世间,而凭借父母的血肉之躯,降生于世。作为父母,只是尽了自己的义务,给了他们呵护、温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讲的话共发生共鸣,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弦对准音调”。

因此,我这样对孩子说:“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愿为你承担苦难的只有你的父母亲”。
孩子,苦难是一杯浓茶,在夜深人静时,你把它喝下去,慢慢细品,你就会领悟人生。
我们可以爱孩子,但却不能给孩子思想,因为思想是与生俱来的;
我们可以荫呵孩子,但不能无故的去阻止他,因为行动是孩子的自由与权力;
我们可以教授孩子,但不能桎梏孩子的思维,因为这样会毁掉他的天性与想象力和创造力;
我们可以模仿孩子,但是不能让孩子反过来学我们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因为生命是不可能倒行逆施的;
我们可以向孩子灌输知识,但我们难以想象孩子将来会怎样,因为我们任何一个人都难以去左右或无法预知他们的命运;
我们可以教孩子许多为人处世的哲理,但是,我们是无法、无力,也不可能去为他塑造一个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生、未来、前程;
我们可以对孩子说,为人要忠厚、老实、善良,要学会知足、感恩,要有同情心、爱心、忠孝心,要有慈悲与善良。但是,我们无法左右他的灵魂。
罗兰说:“一个人只能为别人引路,不能代替他们走路”。
在孩子面前,我们是父母;但在上帝面前,我们又都是孩子。因此,上帝把我们造化在这尘世间:
不是要我们狂妄、自大,而是要我们善良、感恩;
不是叫我们抱怨、流泪,而是要我们宽容、坚强;
不是要我们蛮横、霸道,而是要我们理解、善良;
不是要我们相互攻击、诽谤,而是要相亲、相近。
周国平说:听到自己的孩子头一回清清楚楚地喊你一声“爸爸”,这感觉是异乎寻常的。这是造物主借孩子之口对你的父亲资格的确认。面对这个清纯的时刻,再辉煌的加冕也黯然失色。我心里甜得发紧,明白自己获此宠赏实属非份”。

对于孩子的未来,我们可以说是很难预料的。我们就像那弓一样,让如箭矢的孩子从这弯曲的弓上飞出,至于他们能射中什么目标,只有孩子知道。只因如此,对孩子不要过高的期望,也不要强求,更不要过早的下结论。
庄子曰:“大人之教,若形之于影,声之于响。有何而应之,尽其所怀”。
我们可以教育孩子,但不能去设计好孩子;
我们可以希望孩子,但不可能去强求孩子;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但不可能决去定孩子;
我们可以供养孩子,但不能供养他的灵魂。
2024年2月21日。


作者简介:铁裕,云南人,笔名:一荒玄。系《散文悦读》专栏作家,《作家前线》、《世界作家》、《霖阅诗刊》、《仙泉文艺》、《当代美文》等十余家平台特邀作家。96年开始散文、诗创作,先后在《柳江文学》、《华商时报》、《合肥日报》、《中央文献出版社》、《清远日报》、《工人日投》、《诗歌报》、《诗选刊》、《边疆文学》、《昭通日报》、《中国青年报》、《昭通文学》、《昭通创作》、《乌蒙山》、《作家驿站》、《湖南写作》、《昭通作家》、《世界作家林园》、《网易》、《名家访谈》、《一点资讯》、《凤凰新闻》、《中国人民诗刊》、《作家》、《江西作家文坛》、《滇云文苑》等报刊、杂志、平台发表诗、文五千多首、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