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攻鼓子著名民间鼓舞已被列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叙事诗) 萧濂
凉州攻鼓子,又称武威攻鼓子或西北攻鼓子舞,是流传于武威市凉州区四坝镇等乡镇的著名民间鼓舞,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因为表演威武雄壮、气势恢宏,与大西北粗犷豪放的地域历史底蕴相契合,因此又被称为“西部鼓魂”。获讯览照欣喜,即兴赋诗以记。
名叫武威攻鼓子,
凉州别称攻鼓子。
或攻鼓子西塞操,
是传流于武威市。
四坝镇诸多社乡,
民间悠久群枝艺。
为非物质国家级,
文化遗产名录记。
因表演威武壮雄,
恢宏豪壮而神气。
与西北奔放粗狂,
地域史底蕴合契。
因此得荣誉称为,
河西边塞鼓魂艺。
或如虎跃龙腾奔,
又似燕翔曼剪式。
一起一伏皆勇刚,
变化莫测阵容异。
洒脱演绎与豪强,
观众感无比魅力。
表演队形基本为,
两人对五对一式。
肩红鼓裤玄衣乌,
白纽黑靴黑帽子。
黑帽两角各饰着,
野鸡翎羽树一匹。
眉毛涂黛粗而翘,
古代俨然勇武士。
表演以攻为特长,
鼓将敲大鼓化异。
节拍速度具非常,
浓郁河西特色气。
其表情刚毅冷凝,
动作强劲而恒力。
步伐矫健而持重,
将古代西北武士。
威武壮雄军队形,
表达得淋漓酣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