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津沙龙
作者:王玉权
这是个老小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单位集资建的房。
改开后,市郊农田被圈,城市疯狂扩张。人们形容其为钢筋混凝土森林。周吴郑王四个老的却认为说成鸽子窝更恰当。
小鸽子渐渐长大,飞了。剩下飞不动的老鸽子蹲着窝。这个老小区成了老人国。
道旁香樟木碗口粗了,高高的,四季常青,肃穆地立着,间有长不大的冬日掉光了叶的紫薇木,骨感的干光秃秃的,亦如进进出出的老人的样子。
小区安静,悠闲,一切都显得慢腾腾的,和外面车水马龙,灯红酒绿,闹闹攘攘的世界迥异。
四个老的都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初,均为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同属一个教育系统不同学校的退休教师。彼此早已熟悉,如今相遇于同一小区,成了莫逆之交。于是有人不无揶揄地说他们,是臭气相投的"老四人帮",以别于那个臭名昭著的四反角。
"老四人帮"?他们听了哈哈大笑,名称起得真不丑。但说他们臭气相投,大老吴头一个吼起来,放屁!哪个龟儿子说的?
小个子,疏眉细眼,文绉绉的周必之说,吴大炮,这两个字能从嘴里出来吗?那是菊门专利也。老郑倾着左耳方才听清了,口中小声嘀咕,什么局门?老王用拳头捣了一下他的屁股,老郑这才恍然大悟,忍不住嗤嗤地笑出了声,好你个大炮仔哉,上口和下口不分哪!说得虎臂熊腰,声若洪钟的吴安栋面红耳赤。
周必之他们称吴安栋为大炮是有来头的。不妨把他们上次聚会时,按周吴郑王的顺序,就各自姓名的说词重提一下。
小个子周必之先开场。
不愧是教中学语文的,一套一套有鼻子有眼。
敝姓周,不关门,中一吉字,开门大吉!我的网名"开门大吉"即缘于我的姓。我这姓氏很古老了,中华文明的源头书,群经之首的《周易》,相传是文王被囚于羑里时,在八八六十四卦的基础上演绎的。
周朝是文王之次子周武王姬发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的。武王伐纣是信史,距今三千多年了。东西周八百年,是中国所有朝代中历时最长的。我这姓氏开门大吉不假吧!
名字是祖父起的,必为排行,之,这里作动词,到达的意思。教过小学,和细猴子们鬼混过。教初中高中,初一到初三,小循环;初一到高三,大循环。都玩过。春风桃李结籽多,丝尽烛残老渡倌一个是也。
头,开得漂亮。
轮到大个子吴。他说,轮到我献丑了。有次,人问他贵姓?我回,免贵,一人一大口。把人家木住了。他说,你想想,吴字拆开,不是一人一大口吗?对方点点脑壳,向他翘起大拇指,高!老吴,幽默大师!
我是教体育的,科班出身。国家运动健将。大球小球,长跑短跑,武术体操,十项全能,样样能玩。如今廉颇老矣尚能饭,一蹦能跳三尺高,老顽童一个。人老心雄,像我的姓,大口呑天。
名叫安栋,老爸起的。这世栋梁没做成,当柴火还可烧几天。老周说他是老渡倌,我何尝不是。生性直砲筒子。孙中山外号孙大炮,与民国国父为伍,光荣之至!吴大砲成了我的别名。网名,一会儿叫一人一大口,一会儿叫大口吞天。
胖子郑重,人如其名,体重足有一百公斤。老天不公平,怎不分点肉给开门大吉周,特别是瘦寡寡的老王呢!
教了一辈子数学,几何代数,函数微积分,拓扑学等等。不是吹的,滚瓜烂熟。随手一笔画个圆,比圆规画的还好。学生惊呼,太神了!朝教室一站,宝塔镇河妖,一股儆气立刻笼罩全室,不怒自威。我的课堂特别安静。
可惜退休后,一次车祸,命是保住了。血糊淋落的,右外耳被撕去了半边,右耳失聪。人家在右边说话,总要转半个身,斜着头用左耳听。有时听不真切,干脆装聋作哑。偏爱读庄周南华文,人家就给我取了个别名,庄(装聋)子。呵呵,我哪有庄子的大才!
有时瞎琢磨,我这姓怪了,简体字不是关右耳吗?妈的,莫非三生石上就定了我的命运!两耳本是对数,于我而言,遗憾,对不成了。
若按繁体鄭,我曾编了个谜语让人猜。“左边大公鸡,右边猪八戒。"(打一姓)人家猜半天也猜不出来。我这水平咋样?说罢,嘿嘿地笑,脸上肥肉颤颤的,好得意。
瘦王说,你庄子这道谜语不错!要解,必得转个弯子。地支酉配属鸡,懂这个就容易解了。这在谜语中属什么格来着?记不起来了。右边耳旁,猪的大耳朵也说得过去。
老郑朝老王竖起大拇指,连夸有学问,有学问。老王接着说,你这数学,既令人痴迷又令人愤恨。喜欢的,乐不可支废寝忘食。不喜欢的,一见就头疼。现在回过头看,这主科空耗了我们大把年华。除了做敲门砖,没多少大用。日常生活中普通人小学的加减乘除就够了。即使敲开大学门,除了理工科,也大都束之高阁。我看教改在这方面应有大文章可做。
我是教政治的,说学了那么多年数学用处不大,可能政治学科,好比水泊梁山的军师吴(无)用,最空洞了。
照老子哲学,无为即有为,无不为。那么无用即有用,有大用。意识形态虽然抓不着看不见可又非常现实。古今中外不管哪种社会,无不由意识形态主宰。
拿老周教的语文来说,文以载道,这道就体现为某种意识形态。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政治是挂帅的,永远是。一说政治,你们就烦,说我说瘦了,好,不说了。
说说我的姓名。王李两大姓,数一数二。据有关统计,今年王姓超过李姓。十四亿人口,十居其一。浩浩哉,广矣,庞庞者,大焉!
我们这支王姓,按族谱,长、久、十、保、全排序。我属十字辈。十什么呢?先生颇费周章。好字眼虽多,前有个十字,不是太夸张就是太猥琐,或者谐音易引发岐义。干脆就叫王十吧。长大后,嫌土气,自个作主改叫王式。那时可没什么户囗簿,公安局,随意得很。人们开玩笑说,你这个姓,颠过来倒过去一个样,还真是王式,太牛了!
班上有的同学,恶作剧,叫我王蝨。说蝨王大如珠,起了个女性名王蝨珠,侮辱我。娇气的女同学,夸张地伸长了舌头,妈呀,大如珠的蝨子,毛茸茸的爪子,多癔怪啊!更气人的是,有的家伙不怀好意,叫我王八,难听死了,作贱人。
上学时,为这姓名,没少被同学嘲笑。工作后,学校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一有空闲就吐口水,没事找事寻乐子。说教政治的成天马列不离口,全是大道理。就给我取了个别名一一"礼部尚书"。
我回他们,没这么高大上,我是只无角无尾的可怜的小羊。这个谜底不难解。羊字无了双角无了尾,那不是王字吗!有的同事说,你哪点可怜,分明是谦卑在外,倨傲其中。王,头一等的爵位。最不济,做个山大王,黑老大,也挺威风的。
我老王的名头最多。别名礼部尚书。网名无角无尾的羊。诨名王八,王蝨,王蝨珠。
呵呵,我们四个,无聊的吐槽也蛮有意思的。
我们四人被称为"老四人帮",这名号江湖匪气十足,一则不好听,再则没一点文化含金量。我们可都是文人,得取个好名头代之。
孔夫子的正名说,是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名不正,言不顺。那么言不顺,则事难成了。师出有名,才能理直气壮。你不能学美国佬无赖,凭一管洗衣粉似的粉末就硬说成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铁证。死鬼萨达姆及无数冤魂是不服的。活着的天下人就更是窝了一肚子鸟气。
瞎扯,扯远了。有人不以为然,四个闲老头子聚会,要什么名头?不然。我们可不是白丁,是退休教师,文人,脱不了酸味的。
文人的酸,似乎已成定谳。比小姐的甜嘴,狗奶子椒的辣味更甚。时下的文人崇尚复古,喜欢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xx斋,xx轩什么的,年轻人则叫xx工作室。其中确有真风雅的,但大多跟风,只能叫风雅的附庸。
举几个例子就可以证明,前人对书斋的命名,可不是随便的,是大有来头的。
我们都读过明代大文学家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记》。人体头部下方有短短的一截,前为颈,后为项。刎颈,是用刀剑在前方颈部割喉自裁。项在颈的后面,脊柱上方。项和脊均在人体背面一块小小的地方,比喻归的书屋在大屋后面小小一隅,门朝北为轩,故名项脊轩。这是实指。
归有光远祖曾住过一叫项脊泾的地方。江南水乡的地名中有许多带泾、滨的,如著名的沙家浜。为了纪念,表明他不忘先祖荫德,这是虚指。二重含义,你有吗?
更有名的是刘禹锡的《陋室铭》。诗豪刘禹锡把他的住所兼书房叫作陋室。
诗人很自豪,把它和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比。诸葛庐指诸葛亮躬耕南阳时住的草庐。子云亭指西汉大文豪杨雄在成都的草亭。结句何陋之有?这一反问,在历史的长河中如黄钟大吕响彻了千年!你住在青砖黛瓦的豪宅别墅里,能比吗?
聊斋是蒲松龄的住所。这里常有三教九流的民间下层人士来此闲聊,谈狐说鬼,侃梦讲妖。蒲氏从中汲取营养,以他的三观进行创作,写成了不朽的《聊斋志异》。
近代维新派大佬梁启超,书房叫饮冰室。他临危受命,忧国忧民,心热如煮。欲饮冰止热,冷眼向洋看世界。行世的《饮冰室文集》,就是在这间斗室里完成的。我们更不能比肩。
再如民族之魂鲁迅先生,五四运动中,热心支持爱国学生运动,敌人攻击他为"匪"。先生干脆把他的书房易名为"绿林书屋"。绿林者,强盗也。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谁人能比?
我们崇拜先贤先哲,但不跟风今人。个人书房无名,四人聚会倒是应当有个适当名号的。
意见集中的有两个。
一叫"四老沙龙",吴大炮提的。开门大吉周附议,庄子郑保留。礼部尚书瘦王反对。
反对的理由是"沙龙"一词为法语音译,巴黎贵妇在客厅招待文人艺术家聚会,成了沙龙一词之由来。这未免有崇洋媚外之嫌。我们要讲政治,不要这洋名。
吴大炮不服,轰了一发重磅炸弹。毛主席说过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鲁迅先生主张的,拿来主义。四老沙龙,中国味加洋味,有什么不可以?
庄子郑表示,改为支持。说,数学中的数字,阿拉伯的,全世界通用。"沙发"是英语音译,普及到家家户户,好的东西拿来,这个主义好。你老王家的大沙发就特舒服,呵呵,你个礼部尚书也崇洋了吗?
老王说,言之有理,投降!这第一个意见算通过。
二曰"逍遥津"。逍遥,庄子郑重提出的。津,老周提的。
这名头别开生面,新颖响亮,不拾人牙慧,独创!
老郑爱庄子南华文。他认为逍遥一词,可能是庄子最先提出的。出现在《庄子》第一篇《逍遥游》,开中国文化浪漫主义先河。庄子算得上中国第一哙(kuai读第三声)。大,鲲化鹏。鹏鸟翅若垂天之云,扶摇直上九万里高空,拍击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庄文波诡云谲,奇思怪想,汪洋恣肆得无涯际矣!
小,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鼹鼠饮河,不过满腹。
人的慾望膨大如鲲鹏,实际需要仅小如鹩鼠。庄子叹曰,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
糊涂的世人,却视名如天!
庄生追求的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要什么虚名苟利,快乐逍遥最好!
开门大吉周说,逍遥一词,要得。不过,好像少了什么,我建议加一"津"字。津者,渡也。我们四个甘为他人作嫁衣,干了一辈子摆渡工,送走了一茬又一茬幸运儿登上彼岸,而我们一直在此岸踏足踏。"逍遥津",和我们的身份,退休后的生活,太吻合了!
春蚕也好,红烛也罢,一切比喻都是蹩脚的。世上万千种职业,谁不是如蚕吐丝,如烛发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教师没理由独享殊荣,大家伙一样,谋稻粱,混饭吃。
千行万业,各有特色,社会分工不同而已。我们在三尺讲台上,两袖清风过日月,一支粉笔演春秋,吃着农民种的粮,穿着工人织的布,领着国家发的饷,理应教好人民群众的子女,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职责。
我认为最能代表我们职业特点的是摆渡,逍遥津,顶遂我们的心。
老周一番豪论,赢得了满堂彩。
逍遥一词出自名典,津渡切合身份,沙龙,洋为我用。一致鼓掌通过,我们的聚会,从此叫做"逍遥津沙龙"。
吴大炮是个京剧迷。立即哼起了京剧《逍遥津》中的唱词,“我恨奸贼把孤的(慢板)牙根咬碎,上欺君下压臣作事全非。欺寡人......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形同木偶,一腔怨愤尽在连续的十几句"欺寡人"开头的排比句中,恨不得生吃了曹操。可一见到曹,则如老鼠见了猫,吓得索索发抖。
《三国》迷礼部尚书瘦王撇了撇嘴,别唱了!这出戏一点不好玩。《三国演义》中张遼威震逍遥津才热闹呢。魏蜀吴三家勾心斗角,各有鬼心思。你们听我来说这一段。
话说刘备借荆州作根据地,向东川进军,老对头曹操兵出汉中阻挠,表面上的同盟军东吴伺机而动。诸葛亮设计,怂恿东吴乘曹后方空虚之机,出兵合淝。这一来满足了孙权觊觎合淝已久的贪心,曹必回军救援,这就解了进军东川的压力。
孙权明知是计,加上刘备来使归还东吴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甜头,决定亲率三军夺合淝。曹操闻之大惊,急遣大将张辽驰援救急,他将撤军回援。
这张遼是操帐下得力干将。关羽当年在曹营时结识的好友。
好一个张遼 ! 合淝之战中大显神威,大出风头,竟杀得孙权丢盔弃甲,大败亏输。张遼在一叫逍遥津的渡口,差点儿活捉这紫须小儿。要不是孙权的战马架势,飞跃过桥,可就成了俘虏。这一战孙权吃了大亏,张辽名震逍遥津。
合淝之战不大不小,可是关键。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曹撤军后,留下张郃夏侯渊镇守汉中,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实现。后面的戏就更热闹了。取成都啊,定军山斩夏侯啊.......
看来,这礼部尚书的话匣子一打开,如大河决堤,滔滔不绝奔涌而下。吴大炮、郑庄子听得津津有味。还是老周冷静,打断了老王的话头。喂喂喂,跑题了,走题了!不是说好了,今儿我们还要议议关于读书作文的话头吗?礼部尚书这才不情愿地收了兵,住了口。
以下是我们四人热议的共识,尤以老周的贡献为多。
开门大吉,千家万户最良好的祝愿。吴大炮耿直。庄子郑持重豁达。礼部尚书坚持马列大方向,把关掌舵。共同打造了我们逍遥津沙龙的特色,雅俗共赏,亦庄亦谐,求同存异,心情舒畅。
文学写作的唯一工具是文字。对任何人一视同仁,所以又是公具,是上天赐予的最大公平。不管你怎么使用,永远不折旧,不收费。它既古老又恒新。就看你有无本领去用它总结世界,创造世界了。
常用汉字有多少?2013年6月,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收字8105个。
其中,一级字表3500个。二级字表3000个。三级字表1605个。
我们不一定通识,尤其是二三级字。
中国文化由儒道佛三宗汇成。三宗的源头书有限。其余汗牛充栋的书,都是它的流。我们写的诗文,充其量不过是一滴半滴水而已。什么大师大才什么的,未免可笑。
源头书就这么几本。据有关资料统计:
群经之首的《周易》,5000字。剔除重复字,(下同),实际用字仅1357字。
儒家,《论语》1.6万字。实际用字仅1365字。《孟子》3.7万字,实际用字仅1897字。
道家,《老子》5000字。实际用字仅856字。《庄子》6.7万字,实际用字仅2925字。
佛家,译作除外。由中国人撰写,且称为经的仅一部《坛经》1.6万字。
由此看来,3500一一4000左右的汉字,就是一个中文作家的全部。三宗的源头书统共不足15万字,是中国文化大江大河的泉源。有了它们垫底,你再去贪婪地驳杂地去阅览群书,肚里就有真货了,才能真正称得上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注意,垫底的是源头书!!!
15万字,如果是小说,快餐,很快便呼噜掉了。它们可是古书,处处有拦路虎,你得有个好牙口,慢慢啃,细嚼慢咽。好在现下的注疏书不少,可帮我们消化吸收。
这是有志于诗文的人的必读书单,主食,三餐必食的粥饭,其他的书为菜。不吃饭只吃菜,活不了,活不好。
说到写作,这题目天大。丈二和尚,架个梯子未必摸得着头脑。我们都教过小学,中学,还是谈谈学生作文实在、实际。
批改学生作文大概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烦恼起来,朱笔一挥,狗屁不通!你泄泻了情绪,一时痛快了,学生的沮丧你体验过吗?人家小小年纪,蹩了半天劲,搜肠刮肚挤牙膏,凑了几百字,吃奶的劲都用上了,结果是被老师红笔一勾枪毙了,多糟心。
人都打小过,自己也尝过苦味。只是好了疮疤忘了疼,不记得了吧。
有个小鬼头哽咽着说,爷爷开刀手术后,家人亲友医生都守候着,要是爷爷放屁了,医生会高兴地祝贺,手术成功了!
屁,人的正常生理现象,意味着通顺。在医生听来,不啻是一种福音。
狗屁,说明通。后又加个不通,前后矛盾,是句不合逻辑的病句。
照这么一说,我们还说不说话了?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话儿多的是,只因约定俗成,什么病句不病句的,老子就这么说呗!
这个约定俗成就是这么霸道,你无法撼动的。
拿"狗屁"说事的,顶数大请朝的纪晓岚有名气。这人幽默诙谐风趣,大清头一号段子手。电视剧《铁嘴铜牙纪晓岚》使他一夜成名,举世妇孺皆知。不过此剧走了偏锋,把人家拍成了皇帝的弄臣形象,似乎有失公允。人家老纪可是个满腹经纶的大才,大学问家。不然,乾隆不会让他担纲《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官的。这可是件经国大业,文化巅峰之举,汇聚了全国的顶尖学者,没两刷子能胜任吗?
据稗官野史记载,这个纪晓岚在未发达时教蒙馆。他把蒙童作文分为三等,批语分别为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
这三个可笑的批语,大有讲究。依现代汉语简析如下。
放狗屁。主语省,指作者。谓语,放。偏正词组狗屁作宾语。说明该文通顺,头等。对小学生要求不高,文从字顺就是好的。
狗放屁。主谓宾齐全。粗通,中等。虽被先生骂作狗,打是情,骂是爱,学生乐于接受。
放屁狗。无主无谓无宾。仅是一狗为中心词,动宾词组作定语的偏正词组。直接指斥,你这狗东西,不及格。
这是对蒙童,粗言粝语,一点不客气。纪先生是看人兑汤的,对高年级学生则大不同。
比如,批曰,“‘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知说些什么?"
再如,批曰,“一行白鹭上青天,越飞越远,离题万里!"
引用两句美丽的唐诗作批,既肯定了学生习作的基本面还是好看的,同时指出了主要毛病。独具一格,文采斐然。学生怎能不心领神会,欣然接受呢?
如此良师,可遇不可求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色彩明丽,动静相谐,一天一地,一远一近,活泼灵动,生机盎然。十四个普普通通的汉字,勾画出了两幅生动的油画,惟老杜有此雄健的笔力。神工鬼斧,叹为观止。至圣诗神!
让我们去修行吧。先从读好源头书始。有人会说,七老八十,土埋到大半截了,还学个头?此言差矣!俗话说,八十还学个吹鼓手哩。姜子牙垂钓渭水之滨,八十遇文王,成就了封神大业,励志了几千年!
孔子曰,朝闻道,暮死,可也。不当糊涂鬼,明明白白地闭眼,多好!至圣先师的至理良言。
我们正议论间,周吴的两个老伴把刚从菜场买回的几斤芋头从塑料袋里漏了几个出来。老吴说,这个黑不溜秋的丑八怪,倒有点像我,说罢拿起大芋头婆子,哈哈大笑。
哎,老周说,好呢,就拿它来作比方。芋年轻时圆润的大叶,粗壮的茎杆,朝气蓬勃,然根部贮存欠丰,好比人的青少年。老了,叶枯茎蔫,然球根丰硕,虽呆头呆脑的其貌不扬,却可果腹养生,好比我们老人。
在画报上见过一幅白石老人的《芋头图》,一个大芋头,旁边两个小芋头。黑皴皴毛糙糙表皮,完全熨帖水墨的浓淡,真像!题画诗中有两句,"一丘香芋半年粮,当得贫家谷一仓。"读了令人感动,鼻子酸酸的。好诗啊!这才是一个人民艺术家忧民生之多艰的博大的人文情怀。
提起芋这平凡物,老王感慨地说,想起明代大学者高濂雪夜煨芋谈禅的故事。
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他偶然寄宿杭州某禅寺,与僧人围炉煮茶煨芋。问僧人,到底什么是禅呢?僧人答,你手上拿的芋便是禅。高不解,这如何是禅呢?答,芋在手,是有是无?有。有火即熟,熟了即吃,吃了即无;无,即是空......
佛门即空门。形而下的芋,形而上的禅,你去禅悟吧。
这不禁令人痴痴地想,空门难道尽是消极遁世?难道无一隙入世之门?
权以一绝句作结:
凿冰化液煮新茶,瓦釜红炉翠玉芽。
食芋谈天禅意满,一杯春水半池花。
【作者简介】
王玉权,江苏高邮人,中学高级语文教师,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