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互联共享未来
——近日与邓新娣诗友的微信交流
作者:桂汉标
今年春节长假期间,年初四我们如往年一样,举行第40届迎春诗会,第三天即2月16日,我把“都市头条”发表并已有近两万点击阅读量的这次诗会的报导链接,发给没参加这次诗会在乐城某小学任教的邓新娣,想让她了解本土一些文化活动现状,促进一下她的业余写作。
果然不出所愿,邓新娣看了微信上诗会链接报导,心灵被触动了。第二天她即发来微言——
桂老师,您好!我想了解一下“新诗进课堂”实验。其实这些年来我都在做不做课题间徘徊,由于各种原因还是没有下文。做吧,不知选什么课题,加上自身体弱多病、孩子还小等;不做吧,总觉得离退休还有一段距离……记得前几年您给我分享过有关“新诗进课堂”实验的活动,现在我还不了解。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我自身还想去评小学语文副高职称,但还没有课题。不知“新诗进课堂”实验与我想做的教学课题能不能挂上钩?或许我这样想带上了浓浓的功利性。但如果可以挂上钩的话,那我就是工作、爱好两不误了,真是一件美事呀……真想听听您的建议!给您添麻烦了……
昨天(2月17日)深夜,我读到以上留言后,我很高兴地作了回复——
其实这些年我们一直没有中断“新诗进课堂活动”的。从十三年前开始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作协,南方日报传媒集团联合设立全省小学生诗歌节,主要操办者是南方日报教育版编辑,每年发动小学生写新诗参加初赛,评出优秀者到省里现场參加命题创作决赛。近两年扩大为“大湾区小学生诗歌周”了,包括了澳门香港学生也参与,举办更多元的交流创作展示活动。我们支持的粤北有十多所中小学一直开展这个活动,从20I6年开始市委宣传部把我命名为“诗云子悦”中小学新诗进课堂活动列入公共财政购买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每年给二万元经费,持续了六年。到疫情的三年才没给经费,但前年和去年我们都还坚持搞。其中仁化扶溪学校坚持了十多年,成效显著。一些教师也因这个立项了教科研课题……只有有心去做,就会有收获的。记得当年你在五山小学时,我送你一套叶才生选编的《小学生新诗读本(一至六年级)》,目的就是希望你也从事这一诗教事业呵……
现在乐昌作协主席吕梅洁是个能干实事的热心人。为了作协到民政局正式注册登记为合法社团组织,她自己已经垫资三万多元了!下来我会尽自一些微力给予支持的。你如果在你们学校搞这个活动,我会发动五月诗友支持,起码为你们捐赠些书,为学生习作提供展示机会(包括评奖)……你也可与吕梅洁说一说这个事,她会支持的。
到了早晨七点来钟,“都市头条”和“顶端新闻”转载我此前在“诗的红三角”编发的邓新娣《拜年(外一首》以及潘燕南和我两首迎春诗会的诗,我把有关链接发给邓新娣,她于今天给我和吕梅洁一封信——
尊敬的桂老师,吕主席:
新年好!这些天来,我常常心潮澎湃,总有一股想要表达的冲动,那我就写出来吧。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我也已至中年呵。这些年来随着自己工作环境的变化,家庭社会生活中的角色丰富,我越来越觉得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机械一样的工作生活是多么的琐碎、繁杂、索味……
五月诗社2024年的迎春诗会让我仿佛找到了方向,让我仿佛看到了春的明媚。一群缪斯且歌且舞坚守初心。那是40多年啊!一股敬佩之情在我心底油然而生!通过一些诗文及桂老师对诗社、吕主席等的介绍,我对老师、前辈们更是敬佩有加!“目标如一是坚守者指路碑,永葆诗心永远的明亮纯粹。”多幸运,我有个我们!我也可以和这群可亲可爱的人一起追梦高歌(桂老师称之为“诗教事业”)!蓦然回首,我从未有过如此的激动和幸福啊!我是多么幸运!
但激动感恩之时,我犹豫了,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尊敬的桂老师,吕主席,我是一个没有上过高中的中师生。虽然通过自考、网络学习等获得了大专、本科的学历,但我的学习经历、工作、生活十分的单一,我自认为自己就是井底之蛙,我单纯、见识少、学识浅、内向、怕事……教了20多年的书,我认为自己也成了小学生,当然不能与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把自己教成了孩子”相提并论呵。
前两天我和桂老师也提及了一点,学诗、写诗是我的业余爱好,如果工作和爱好两不误,那真是一件大美事啊!如今,面对机遇,我有了不知如何做的困惑……
回想学生时代,我没有读高中上大学,如今看来真不知是不是一种缺憾。得知吕主席是高中老师,而且还是能干大事的实干家,那我又多了一位老师,我又倍感幸运!
桂老师,吕主席,辛苦你们了,请多多指教!
此致
敬礼!
小邓
2024年2月18日
我看此信息后,感到很欣慰:多年前播下的种子,将会在春风春雨吹洒的今天,开始萌芽生长了!我立马回复——
很好!你发个收快递的详细地址给我,还要手机号。近几天我要给几个朋友寄些我的书,顺便寄给你。便于你学习及在校开展新诗教实验。
(2024年2月18日)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