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龙成语近大全
送给文友贺龙年
冯宝哲
191、黄龙痛饮
【解释】指彻底击败敌人,欢庆胜利。
【出处】宋金交战,岳飞曾说要直捣黄龙府,与人痛饮。龚振黄《青岛潮》第十五章:"是以都门学界,纠合学界同志,连络全国人民,黄龙痛饮,岳武穆之是法;马革裹尸,汉伏波之未死。"
192、描龙刺凤
【解释】描:摹写或绘画;刺:刺绣。指精于刺绣。
【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描龙刺凤,女工织黹,饮馔酒浆。"
193、描龙绣凤
【解释】指精美的手工刺绣。泛指古代女红。亦作"描鸾刺凤"、"描龙刺凤"。
【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描龙刺凤,女工织黹,饮馔酒浆。"
194、盘龙之癖
【解释】指爱好赌博的恶习。
【出处】《晋书·刘毅传》记载:刘毅小名盘龙,好赌博,每次下注达数百万。
195、屠龙之伎
【解释】: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出处】:唐·刘禹锡《何十赋》:"屠龙之伎,非曰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
196、屠龙之技
【解释】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出处】《庄子·列御寇》:"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197、骑龙弄凤
【解释】①比喻成仙。②比喻腾达。
【出处】《后汉书·逸民传·矫慎》:"足下审能骑龙弄凤,翔嬉云闲者,亦非狐兔燕雀所敢谋也。" 李贤注:"《列仙传》曰:‘ 箫史,秦缪公 时,善吹箫,公女弄玉好之,以妻之,遂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十年,吹凤皇声,凤来止其屋。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一旦皆随凤皇飞去。'又曰‘ 陶安公,六安 冶师。数行火,火一旦散上,紫色冲天。须臾赤雀止冶上,曰" 安公, 安公,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时, 安公骑之而去'也。" 明·陈与郊 《义犬》第一出:"骑龙弄凤之兆,这有何妨。"
198、蛟龙失水
【释义】蛟:传说的无角龙。蛟龙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水。比喻英雄失去凭借。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不可,蛟龙失水,蝼蚁足以制之。"
199、蛟龙戏水
【解释】比喻刀枪棍棒等武器使得轻松自如,灵活多变。形容武艺精湛纯熟。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一回:"饿虎扑食最伤人,蛟龙戏水能凶恶。"
200、蛟龙得水
【解释】传说蛟龙得水后就能兴云作雨飞腾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也比喻摆脱困境。
【出处】《管子·形势》:"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201、群龙无首
【解释】一群龙没有领头的。比喻没有领头的,无法统一行动。
【出处】《易·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202、擒龙捉虎
【解释】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7回:"要图定国安邦计,预备擒龙捉虎人。"
203、擒龙缚虎
【解释】:捉拿蛟龙,缚住猛虎。比喻制服战胜强敌。
【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准备擒虎拿蛟计,银山铁壁撞将来。"
204、潜龙勿用
【解释】潜藏的龙无法施展。隐喻事物在发展之初,虽然势头较好,但比较弱小,所以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劝人如果时机不到,最好静以待时,修养学问,以便将来才能充足,205、一举而起。
【出处】《周易◎乾》:"初九,潜龙勿用"。:
206、潜龙伏虎
【解释】潜藏的蛟龙,潜伏的猛虎。比喻人才尚未被擢用。
【出处】明·何文焕《双珠记·西市认母》:"今日里笔生香,冠礼闱,似潜龙伏虎际风云会。"
207、雕龙画凤
【解释】刻绘龙凤。
【出处】胡世香《巧取陈家寨》:"门上雕龙画凤,粉壁衬着红漆家具,分外耀眼。"
208、雕龙绣虎
【解释】比喻写作豪放雄健。
【出处】明·王世贞《桑民怿》:"桑民怿才名噪一时,几有雕龙绣虎之称。此卷为盛秋官书者,尤多生平得意语。"
209、蟠龙卧虎
【解释】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出处】贾芝《颂歌·万丈高楼从地起》:"蟠龙卧虎高山顶,万丈高楼从地起。"
210、蟠龙踞虎
【解释】:犹言龙蟠虎踞。像盘绕着的蛟龙,像蹲卧着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出处】宋 秦观 《游汤泉记》:"是日風曀,望 建業 江山蟠龍踞虎之狀,皆依約而得之。"
211、藏龙卧虎
【解释】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212、攀龙讬凤
【解释】犹言攀龙附凤。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出处】南朝 梁 锺嵘 《诗品》卷上:"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213、攀龙附凤
【解释】喻依附帝王以成就功业或扬威。亦比喻依附有声望的人 攀龙附凤以立名。同"凤附龙攀"
【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巽以扬之,勃勃乎其不可及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四海才德之士,舍死亡生而事其上者,皆欲攀龙附凤,建立功名也。"
214、攀龙附骥
【解释】:攀:攀附;骥:好马。比喻攀附圣贤,归附俊杰。
【出处】:《三国志·吴志·吴主孙权传》:"此言之诚,有如大江。"裴松之注引《魏略·孙权与浩周书》:"当垂宿念,为之先后,使获攀龙附骥,永自固定。其为分惠,岂有量哉!"
215、夔龙礼乐
【解释】:夔龙:相传为虞舜二臣,夔为乐官,龙为谏官。指可以作为规范的礼乐制度。
【出处】:明·王士桢《鸣凤记·邹林游学》:"夔龙礼乐承先范,班马文章勘墨铅。"
216、一世龙门
【解释】一世:一代;龙门:后汉时李膺有重名,后起的文人有登门拜访的,称之登龙门。称文人所崇仰的人物。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217、一登龙门
【解释】龙门:传说鲤鱼跃过龙门就变成龙。指一时间飞黄腾达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膺传》:"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218、人中龙虎
【解释】比喻人中豪杰。
【出处】《晋书·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219、马足龙沙
【解释】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 龙沙 ,塞北沙漠地方。
【出处】曼殊室主人 《班定远平西域》第一幕:"虎头燕颌,人言万里之侯;马足 龙沙 ,胸有千秋之业。"
220、尸居龙见
【解释】居:静居;见:出现。静如尸而动如龙。
【出处】《庄子·在宥》:"故君子苟能无解其五藏,无擢其聪明,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
221、云起龙襄
【解释】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出处】《汉书·叙传下》:"云起龙襄,化为侯王。"颜师古注:"襄,举也。"
222、云起龙骧
【解释】骧:腾起。如云涌升,如龙腾起。旧时比喻英雄豪杰乘时而起。
【出处】《汉书·叙传下》:"云起龙骧,化为侯王。
223、云蒸龙变
【解释】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
【出处】《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论》:"[魏豹、彭越]得摄尺寸之柄,其云蒸龙变,欲有所会其度,以故幽囚而不辞云。"
224、不辨龙蛇
【解释】辨:辨别,明察。是龙是蛇不加分辨。形容不分优劣,不识好坏。
【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二折:"如今那宪台疏乱滚滚当路豺狼,选法弊絮叨叨请俸日月,禹门深眼睁睁不辨龙蛇。"
225、日角龙庭
【解释】旧时相术家指天庭隆起为龙庭。称之为帝王的贵相。
【出处】《旧唐书·唐俭传》:"[高祖]密访时事,俭曰:‘明公日角龙庭,李氏又在图牒,天下属望,非在今朝。'"
226、日角龙颜
【解释】旧时相术家指额头隆起为龙颜。称之为为帝王的贵相。日角,额角中央部分隆起,形状如日。
【出处】《梁书·元帝纪》:"陛下日角龙颜之姿,表于徇齐之日;彤云素气之瑞,基于应物之初。"
227、凤子龙孙
【解释】帝王或贵族的后代。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七:"真个是凤子龙孙,遭着不幸,流落到这个地位。"
228、凤毛龙甲
【释义】凤的羽毛,龙的鳞甲。比喻珍贵之物。
【出处】明·袁中道《石浦先生传》:"旧有传奇二种,置于笥中,为鼠子嚼坏,凤毛龙甲,竟不存于世。"
229、凤附龙攀
【解释】指依附帝王权贵建功立业。
【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230、凤狂龙躁
【解释】形容心情烦躁,精神失常。
【出处】唐·韩偓《喜凉》诗:"炉炭烧人百疾生,凤狂龙躁减心情。"
231、凤表龙姿
【解释】形容英俊的仪表。
【出处】明·张凤翼《红拂记·俊杰知时》:"瞥然一见,凤表龙姿自出群,雌雄胜负隐然分。"
232、凤骨龙姿
【解释】形容超凡的体格和仪态。
【出处】《云笈七签》卷四:"今视子之质,实霄景高焕,圆精重照,凤骨龙姿,脑色宝曜。"
233、凤楼龙阙
【解释】形容华美的宫阙楼台。
【出处】唐·韦庄《和集贤侯学士分司丁侍御秋日雨霁之作》诗:"洛岸秋晴夕照长,凤楼龙阙倚清光。"
234、凤翥龙翔
【解释】翥:鸟向上飞;翔:盘旋飞翔。龙飞凤舞,形容气势非凡。
【出处】明·张居正《陵寝纪》:"又有 沔 汉 之水,方数千里,际天而来,萦绕前后,山趋水会,凤翥龙翔,信乾坤之隩区,阴阳之福地。"《红楼梦》第五回:"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篆;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235、凤翥龙蟠
【解释】像凤凰飞舞,蛟龙盘曲。比喻体势的飞扬劲建,回旋多姿。
【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论》:"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
236、凤翥龙骧
【解释】形容奋发有为。
【出处】明·孙柚《琴心记·牛酒交欢》:"新筑沙堤行宰相,喜今朝凤翥龙骧,燕友逢春,莺朋出谷。"
237、凤箫龙管
【解释】指笙箫一类管乐的吹奏声。
【出处】清·黄永《龙衣舟行》诗:"凤箫龙管穿云去,锦缆牙樯映日月。"
238、凤舞龙飞
【解释】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回:"只这书法也写得这等凤舞龙飞,真令人拜服。"
239、凤舞龙盘
【解释】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
【出处】明·张岱《西湖梦寻·北高峰》:"郡城正值江湖之间,委蛇曲折,左右映带,屋宇鳞次,竹木云蓊,郁郁葱葱,凤舞龙盘,真有王气蓬勃。"
240、凤舞龙蟠
【解释】凤凰飞舞,蛟龙盘曲。形容相配得当。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四回:"不想这一拜,恰恰的合成一个‘名花并蒂',俨然是金厢玉琢,凤舞龙蟠!"
241、凤臆龙鬐
【解释】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
【出处】唐·杜甫《李鄠县丈人胡马行》:"凤臆龙鬐未易识,侧身注目长风生。"
242、凤髓龙肝
【解释】比喻珍奇美味。
【出处】明·孙仁孺《东郭记·吾将瞷良人之所也》:"他故人情蔼,消受他凤髓龙肝;我寸舌应嚼坏,愧没归遗两女子。"
243、凤臆龙鬐
【解释】凤凰的胸脯,龙的颈毛。比喻骏马的雄奇健美。
【出处】唐·杜甫《李鄠县丈人胡马行》:"凤臆龙鬐未易识,侧身注目长风生。"
244、老迈龙钟
【解释】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当日来时是何等样精力强壮,那知如今老迈龙钟,如同一场春梦。"
245、老态龙钟
【解释】龙钟:行动不灵便的样子。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出处】唐·李端《赠谢戴》:"交结渐时辈,龙钟似老翁。"
246、岁在龙虵
【解释】后指命数当终。同"岁在龙蛇"。
【出处】《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谓命。
247、岁在龙蛇
【解释】岁,岁星;龙,指辰;蛇,指巳。后指命数当终。
【出处】《后汉书·郑玄传》:"五年春,梦孔子告之曰:‘起,起,今年岁在辰,来年岁在巳。'既寤,以谶合之,知当命终,有顷寝疾。"李贤注:"北齐刘昼《高才不遇传》论玄曰‘辰为龙,巳为蛇,岁至龙蛇。贤人嗟,玄以谶合之',盖谓此也。"
248、匣里龙吟
【解释】宝剑在匣中发出龙吟般的声响。原指剑的神通,后比喻有大材的人希望见用。
【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卷一:"帝颛顼有曳影之剑,腾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剑则飞起,指其方则剋伐。未用之时,常于匣里如龙虎之吟。"
249、批逆龙鳞
【解释】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有触之必怒而杀人。常以喻弱者触怒强者或臣下触犯君主等。
【出处】宋·陈亮《谢张侍御启》:"优念亮脱身虎口,久矣讳穷;批逆龙鳞,期于合理,庶几一割之有用,安能百炼而愈刚!"
250、虎斗龙争
【解释】形容斗争或竞赛很激烈。
【出处】汉·班固《答宾戏》:"分裂诸夏,龙战虎争。"
251、虎穴龙潭
【解释】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
252、虎步龙行
【解释】原形容帝王的仪态不同一般。后也形容将军的英武姿态。
【出处】《宋书·武帝纪上》:"刘裕龙行虎步,视瞻不凡,恐不为人下,宜早为其所。"
253、虎卧龙跳
【解释】形容字势雄浑超逸。
【出处】南朝·梁·袁昂《评书》:"王右军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254、虎变龙蒸
【解释】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出处】明·汤显祖《紫钗记·节镇还朝》:"君侯膺归衮之期,贱子附迁莺着役。风期未远,存问非遥。虎变龙蒸,风云自爱。"
255、虎啸龙吟
【解释】:形容歌声雄壮而嘹亮。
【出处】明 沈鲸 《双珠记·风鉴通神》:"禮樂致中和,願鼓舞于虎嘯龍吟之地。"
256、虎掷龙拿
【解释】掷:挣扎跳跃。指龙虎互相争斗。比喻激烈的搏斗。
【出处】金·元好问《楚汉战处》诗:"虎掷龙拿不两存,当年曾此赌乾坤。"
257、虎据龙蟠
【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出处】北周·庚信《哀江南赋》:"昔之虎据龙蟠,加以黄旗紫气;莫不随狐兔而窟穴,与风尘而殄悴。"
258、虎略龙韬
【解释】略:指传说中黄石公所撰的《三略》。韬:指《六韬》。《三略》、《六韬》是古代兵书。泛指兵书、兵法,也指兵家权谋。
【出处】明·刘基《悲杭城》诗:"一朝奔迸各西东,玉斝金杯散蓬荜。清都太微天听高,虎略龙韬缄石室。"
259、虎超龙骧
【解释】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出处】三国·魏·曹植《汉二祖优劣论》:"当此时也,九州鼎沸,四海渊涌。言帝者二三,称王者四五。鸱视狼顾,虎超龙骧。"
260、虎跳龙拿
【解释】拿:取。像老虎那样跳跃,像龙那样伸爪抓取。形容人身手敏捷或激烈搏斗
【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8回:"就是他帐下那班奔走的健儿,也是一个个有......虎跳龙拿之技。"
261、虎窟龙潭
【解释】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出处】元·汪元亨《沉醉东风·归田》:"怕筑成传说墙,愁扳折朱云槛,急跳出虎窟龙潭。"
262、虎踞龙盘
【解释】形容地势险要
【出处】出自晋•吴勃《吴录》:"刘备曾使诸葛亮至京,因睹秣陵山阜,叹曰:‘钟山龙盘,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
263、虎踞龙蟠
【解释】形容地势雄伟险要。同"虎踞龙盘"。
【出处】宋·辛弃疾《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词:"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264、鱼升龙门
【解释】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出处】语出《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
265、鱼质龙文
【解释】鱼的实质,龙的外表。谓虚有其表。
【出处】语出晋·葛洪《抱朴子·吴失》:"夫鱼质龙文,似是而非。遭木而喜,见獭即悲。"
266、鱼跃龙门
【解释】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出处】语出《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唐·元弼有《鱼跃龙门赋》。
267、笔走龙蛇
【解释】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出处】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268、笔底龙蛇
【解释】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一回:"闻公博学广记,笔底龙蛇,真才子也。"
269、鼎成龙升
【解释】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一·象简龙衣联》:"高庙鼎成龙升之日,建文即位,成祖以燕王来,奔而不朝,盖以叔不拜侄也。"
270、鼎成龙去
【解释】指帝王去世。
【出处】《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271、鼎湖龙去
【解释】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龙去"。
【出处】唐·杜甫《骊山》诗:"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272、蝉蜕龙变
【解释】:蝉蜕: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
【出处】: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序》:"蝉蜕龙变,弃俗登仙。"
273、鹤骨龙筋
【解释】指瘦挺虬曲的样子。
【出处】宋·苏轼《孤山二咏·柏堂》:"道人手种几生前,鹤骨龙筋尚宛然。"
274、暴腮龙门
【解释】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出处】《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腮龙门。"
275、曝腮龙门
【解释】曝:晒;龙门:河津。鲤鱼在龙门下晒它的两腮。比喻科举落榜。
【出处】《辛氏三秦记》:"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曝腮龙门。"
276、骥子龙文
【解释】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后多比喻英才。
【出处】《北史·裴延俊传》:"延俊从父兄宣明二子景鸾、景鸿,并有逸才,河东呼景鸾为骥子,景鸿为龙文。"
277、车马如龙
【解释】车马像游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的景象。
【出处】唐·王勃《还冀州别洛下知己序》:"风烟匝地,车马如龙。"
278、人中之龙
【解释】比喻人中豪杰。
【出处】《晋书·宋纤传》:"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也。"
279、马水车龙
【释义】犹言车水马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出处】清·黄瘦竹《〈凇南梦影录〉题词》:"即今马水车龙地,曾是青燐白骨场。"
280、马如游龙
【解释】形容人马熙熙攘攘的景象。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281、飞燕游龙
【解释】像飞燕一样地轻快,像游龙一样地柔曲。形容体态轻盈柔美。
【出处】清·洪升《长生殿·舞盘》:"宛若翾风回雪,恍如飞燕游龙。"
282、车水马龙
【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出处】《后汉书·明德马皇后纪》:"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283、风虎云龙
【解释】虎啸生风,龙起生云。指同类事物相互感应。旧时也比喻圣主得贤臣,贤臣遇明君。
【出处】《周易·乾》:"云从龙,风从虎。"
284、叶公好龙
【解释】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出处】西汉·刘向《新序·杂事》:"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285、打凤牢龙
【解释】比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
【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安排下打凤牢龙,准备着天罗地网,也不是待客筵席,则是个杀人、杀人的战场。"
286、打凤捞龙
【解释】凤、龙:这里指人才。比喻搜索、物色难得的人才。
【出处】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也不须打凤捞龙,别选元戎。"
287、打虎牢龙
【解释】:犹言打凤牢龙。比喻安排圈套使强有力的对手中计。
【出处】克非 《春潮急》四:"于是,他要阻止农业社的念头又突然勃发了。而紧接着,便加紧进行了打虎牢龙的活动。"
288、讬凤攀龙
【解释】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出处】《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宗计於朝,或异或同,敌以乘衅,家破军亡。乖道反德,托凤攀龙[1]。"
289、托凤攀龙
【解释】犹言攀龙附凤。比喻依附帝王、权贵。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扬戏传》:"宗计于朝,或异或同,敌以乘衅,家破人亡。乖道反德,托凤攀龙。"
290、竹杖化龙
【解释】:竹杖化作一条龙。借指得道成仙。
【出处】:语出晋·葛洪《神仙传》:"忧不得到家,公以一竹枝与之,曰:‘但骑此得到家耳。'房骑竹杖辞去,忽如睡觉,已到家......所骑竹杖弃葛陂中,视之,乃青龙耳。"
291、伏虎降龙
【解释】伏:屈服。降: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出处】南朝·梁·慧皎《梁高僧传》卷十:"能以秘咒咒下神龙。"
292、附凤攀龙
【解释】附:依附;攀:攀援。指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以获取富贵。
【出处】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293、事火咒龙
【解释】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出处】章太炎《国家论》:"於此而视为神圣,则不异於事火咒龙也。"
294、直捣黄龙
【解释】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应该是指长春市农安县,为金人腹地。词意是:一直打到黄龙府。指捣毁敌人的巢穴。
【出处】《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295、卧虎藏龙,
【解释】也作藏龙卧虎,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隐藏不露的人才。
【出处】: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296、贯斗双龙
【解释】形容才能拔萃超群。
【出处】据《晋书·张华传》载:"晋张华善望气,见斗牛间常有紫气,固命雷焕为丰城令访之。焕到县,掘狱屋基,得龙泉、太阿两宝剑,华与焕各佩其一。后华死,失剑所在。焕死,焕子持剑行经延平津,剑忽跃出堕水,使人没水取之,但见两龙各长数丈,蟠萦有文章,光彩照水,波浪惊沸,
297、药店飞龙
【解释】飞龙:指中药龙骨。药店里的龙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出处】南朝宋乐府《读曲歌》:"自从别郎后,卧宿头不举,飞龙落药店,骨出只为汝。"唐·李商隐《垂柳》诗:"旧作琴台凤,今为药店龙。"
298、炰凤烹龙
【解释】:烹:煮。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比喻作家的艺术技巧高明。
【出处】: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一折:"我听得朱门里奏笙歌,相府内夜排筵宴,炰凤烹龙。"
299、炮凤烹龙
【解释】烹:煮;炮:烧。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
【出处】唐·李贺《将进酒》诗:"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
300、配套成龙
【解释】把设备或设施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出处】《工人歌谣选·配套成龙生产高》:"搭好桥梁河好过,配套成龙生产高。"
301、雀马鱼龙
【解释】泛指珍禽异兽。
【出处】语出《汉书·西域传赞》:"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钜象、师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302、酒虎诗龙
【解释】: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
【出自】:清·丘逢甲《东山酒楼次柳汀韵》:"狂饮且共楼头醉,酒虎诗龙各自豪。"
303、流水游龙
【解释】比喻川流不息的车马。
【出处】语出《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领袖正白,顾视御者,不及远矣。"
304、绣虎雕龙
【解释】比喻文章的辞藻华丽。
【出处】明·单本《蕉帕记·寻春》:"学富之余;才雄七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
305、掷杖成龙
【解释】后以之为典,借指还乡。
【出处】传说东汉费长房见一老翁挂着一把壶卖药,然后就跳进壶里去。第二天,费去拜访他,和他一起入壶,但见房屋华丽,酒菜也很好。费于是向老翁学道,后来骑着老翁所给的竹杖回家,投杖于葛陂,变成一条龙。
306、曼衍鱼龙
【解释】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戏节目。鱼龙:古代百戏节目。古代演出的杂戏名。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亦作"鱼龙曼衍"。
【出处】《汉书·西域传赞》:"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
307、矫若惊龙
【解释】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出处】《晋书·王羲之传》:"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308、矫若游龙
【解释】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义姤》:"看他矫若游龙,超逾集乌。......夜月红楼,树下霓裳出月。是好舞也。"
309 得婿如龙
【解释】形容得到称心如意的佳婿。
【出处】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后汉李赝、孙秀俱娶太尉恒焉女,时人谓恒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
310、望子成龙
【解释】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在学业和事业上有成就。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无如望子成名,比自己功名念切,还加几倍。"
311、游云惊龙
【解释】形容书法精妙。
【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312、禅世雕龙
【解释】指文章世代相传。
【出处】《后汉书·崔骃传赞》:"崔为文宗,世禅雕龙。"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赠处》:" 韩兄 ,你雄谭非马,禪世雕龙。以君之才,有如圭璧。"
313、痛饮黄龙
【解释】黄龙:即黄龙府,辖地在今吉林一带,为金人的腹了。原指攻克敌京,置酒高会以祝捷。后泛指为打垮敌人而开怀暢饮。
【出处】《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314、蜀得其龙
【解释】龙:杰出人物。蜀国得到诸葛亮。三国时期,诸葛家族三个杰出人物即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诸葛瑾任吴国大将军,诸葛亮辅佐刘备建蜀汉政权,与曹操、孙权抗衡,诸葛诞任魏国扬州刺史。史书上评价为蜀国得到一条龙,吴国得到一只虎,魏国只得到一条狗。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315、跨凤乘龙
【解释】比喻结成夫妻或成仙。
【出处】明·单本《蕉帕记·备聘》:"喜融融,好似萧郎秦女,跨凤乘龙。"
316、踞虎盘龙
【解释】: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出处】元·汤式《哨遍·新建构栏教坊求赞》:"三尺台包藏着屯莺聚燕闲人窟,十字街控带着踞虎盘龙旧帝基。"
317、舞凤飞龙
【解释】犹龙飞凤舞。气势奔放雄壮的样子。
【出处】宋·张孝祥《鹧鸪天》词:"舞凤飞龙五百年,尽将锦绣裹山川。"
318、麟凤龟龙
【解释】此四种神灵动物,象征吉兆。比喻稀有珍贵的东西。也比喻品格高尚、受人敬仰的人。
【出处】《礼记·礼运》:"麟凤龟龙,谓之四灵。"
319、成龙配套
【解释】:将零部件搭配起来,成为一套完整的整体。
320、鱼龙曼延
【解释】亦作"鱼龙漫衍"。亦作"鱼龙曼衍"。①古代百戏杂耍名。由艺人执持制作的珍异动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节。鱼龙即所谓猞猁之兽,曼延亦兽名。②喻虚假多变,玩弄权术。
321、盘龙卧虎
【解释】盘:盘旋,弯曲。盘曲的龙,卧居的虎。比喻隐藏的人才
322、登龙有术
【解释】登龙:登龙门;有术:有谋略,有飞黄腾达,致身显贵的谋术。即有一套钻营高升的本领。
323、摆龙门阵
【解释】龙门阵的本意是指在古代战争时期中摆的一个阵法,为唐薛仁贵所创。现在所说的摆龙门阵一般是指聊天、闲谈的意思,
324、鳌愤龙愁
【解释】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作者简介
冯宝哲,陕西蒲城人,一九三八年一月生。高级经济师,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对联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士,陕西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渭南市楹联学会原常务副会长,现顾问。《渭南联苑》原主编、编审,蒲城县诗词曲联学会顾问。被授予“秦东联坛十老”、“渭南文化名人”“陕西孙髯翁终身成就奖”等称号。著有《风雨留痕》等书五卷,二百多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