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建志

2013年2月24日,元宵节,我和多位网友响应华商网的号召,来到蓝田汤峪镇高堡村拍社火,那是我第一次到高堡村。那天,我拍了四百多张照片,后以图文的形式发到了多个网站,如今只剩下QQ空间日志里仅存的文字了。幸运的是,十一年后的今天,正月初八,我又来到了高堡村,观看并拍了社火。


高堡村正月初八、初十大耍社火,我是从高堡村一位年轻网红直播中得到的消息。南社、北社、西社三个社初八共出六十桌平桌,南社和北社各五个组,西社两个组,每组出五桌,分摊下来对并不算多。早上六点多,抖音直播着高堡村三社化妆的画面,我看着手机,心早就跑到了高堡村,只可惜从西安城南客运站赶到高堡村,可是费了一些时间的。

十点前,我从高堡村古门楼进来,不由得对眼前的高堡村戏楼拍起照来。我知道,高堡村人是很会看戏的,不管哪个剧团在此演戏,高堡村观众很少有鼓掌的,这就让演出的演员心里不敢懈怠。光看这高大戏楼,就能知道有很多故事的,这让我想起了高堡村村民曾组建的剧团,后来,正是剧团的重要成员成了高堡村南社、北社、西社的社火领头人,高堡村的社火快速发展了起来和形成了气候,高堡村的社火更是名扬四方。

人常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现如今,好多人看社火是冲着高跷而去的,我对此却是持不同意见的。年轻人走高跷,有的是激情,敢冒险、危险性动作不断,很容易招来观众的围观。虽然是这样,走高跷是要穿剧装的,就得符合人物身份和剧情才对,要是走高跷的每个人都蹦蹦跳跳、危险动作不断,伤及身体的事就可能发生。长安区杨庄街道侯官寨村牛老爷社火,就没有走高跷的,而高堡子村也是不要高跷的。不是说人家拒绝高跷这种非遗文化,而是出了事,村里也怕惹麻烦。初八好几个地方耍社火,都有高跷的,比较起来,还是来高堡村看社火最划算。

我首先走进的是高堡村北社,虽然不认识人,可是还是走进了一户人家,房主人热情招呼,我用相机拍下了几位正在化妆的年轻女子,她们可是高堡村北社倩丽的形象代言人。 


一九八三年正月十一、十二,我村(布村南社)大抬社火,我堂弟(八二年出生的)在高堡村南社生产芯子中扮是《三娘教子》里的薛乙哥。那年我装的是平桌,被人抬着,别提多高兴了,四十年后的今天,我都忘记不得。可喜的是,当我问起高堡村南社老艺人时,都说当年两社关系很好,人员来往,互借社火服装、道具是常有的事情。虽然是这样,当问起四十多岁以下的人时,还真没有几个人知道,布村南社和高堡村南社是亲戚社的事。事实上,二三十多年来,两社之间来往很少,关系疏远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那里,我正好碰上给社火娃穿服装、戴头盔,我觉得自己也好像融入了高堡村南社一样,说话都亲近多了。



最后我来到的是高堡村西社,当时正赶上高堡村西社几位老者在点香蜡、蚊香,祭祀着,这不正是寻到了社火的起源么?民间社火本来是一种祭祀文化,人们渴求的就是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这正应了“要想庄稼乐,取水耍社火”这句话。正月里耍社火已是千年流传,代代相承的大事。














十二时许,社火正式出场了。走在最前面的是高堡村有关领导,紧跟其后的是高堡村社火局门旗。庞大的锣鼓队是耍社火不可少的,铿锵、震耳的锣鼓声让人新潮澎拜,激情四射,现场气氛那个火热,人的心思自然集中在观赏社火上。社火队伍是这样排列的,高堡村北社打头,高堡村西社紧跟其后,断后的是高堡村南社,每个社都有各自的锣鼓队助威,每个社都有自己出的社火,每个社都有各自出的戏,每出戏都有若干的桌数。高堡村北社出的《贞观长歌》、《群英会》等,高堡村西社出的《九龙柱》、《忠保国》等,高堡村南社出的《杨门女将》、《长板坡》、《怀旧》等,每个社都有各自的特点和特色,这点每个前来观看社火的观众心里肯定有自己的喜好和评说。我听观众说得最多的是,今天的社火娃,脸化得干净,娃也大,一个比一个漂亮,高堡村社火就是好。三个社六十桌平桌,加上锣鼓队助威,长长的队伍,沿着村里的街道行进着,街两边人挤人,想随意通过都很难,就连楼顶上都有人居高观看着。高堡村的社火在白鹿原上下乃至西安周边都是极少见的,每出戏都有每出戏的内容和情节,仔细看过的人,一定是有联想和想法的。这正应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句话,可以说每出戏都有着高台教化和丰富的人生哲理的。



社火巡演实况
高堡村初八的社火是成功和圆满的。首先是村里组织有方,社火行进的路线科学而实际,社火队伍行进有序而不乱。其次是高堡村的社火既继承了传统,又有了创新,做到了与时俱进。每个社火车箱周边都有鲜明的宣传画,每张画都有着满满的正能量,还有那一幅幅广告,也是恰到好处,正是这些广告,给商家也来带了宣传和利好。在临近社火结束,有几个好心的村民,还特别让我拍下一位残疾画家王焕义的作品,那分明是一种爱心的表现。那位残疾人画家太难了,社会应该给她送去温暖,送去帮助!这也是我今天看社火最受感动的地方,我认为,我今天来高堡村看社火,真的太值了!太值了!你说呢?

作者简介:刘建志,网名:白鹿放歌,白鹿原砲里布村人。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企业秦腔文化促进会理事。 热衷于民风、民俗的收集和探索,喜欢把所见所闻用文字、影像的方式记录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