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振民
毛泽东主席对现代文学大家的书看的最多的除鲁迅著作外就是郭沫若的著作。他于1942年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无产階级文艺的工农兵方向,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大都不知道毛主席的这一思想是吸收了大文豪也是他的好友郭沫若的观点。
郭沫若年轻时曾提出“革命文学”的概念,并在1926年4月写了《革命与文学》一文,指出了革命文学应把握的基本方向。他说:“不为文学家则已……既要矢志于文学家…赶快把时代的精神提着…把文艺的主潮认定,应该到兵间去,民间去,工厂间去,革命的漩涡中去”。1928年郭在《留声机器的回音》一文中,又号召文学青年“去多接近些社会思想和工农群众的生活”。
在那个时代郭就指出文艺要反映工农兵的生活和斗争,其意义是绝对不容轻看的。果然时隔十来年后,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把郭沫若的这一革命文艺思想吸收进去,成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