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寒未去 节到暖已来
林占东
昨天是我国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日,是“九天”中“六九”的第二天。“冬九九”歌中有“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一句,是说到了五九六九时就可以在河边看(欣赏)柳树了,说明柳树此时已绿,春天已经到来。当然这只是南方地区的九九歌,北方五九六九积雪还没有化尽、冰川还未化通、柳树还一袭冬装呢,“看柳”是不行的,“滑冰”倒是还可以的。
临近年根,学生早已放假,外出务工人员也已返乡回家,使得小镇的人数骤然增加起来;邻近年根,购物的人多,闲逛的人多,集市西侧的锦桥路挤得水泄不通;倒是锦南大街行人稀少,车辆稀少,道路通畅。
午后三点,云层越来越厚,天色越来越暗。不是因为无事可做,而是因为我做不了什么,所以就一个人上了锦南大街。灰暗的天空,漆黑的大道,枯黄的柳树……让你看不到一点儿春天的迹象,嗅不到一点儿春天的气息,虽然已是立春第三天了。
自然的春天对北国小镇来说似乎还是一件遥远的事情,但人们迎春的活动早已拉开大幕: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广场公园锣鼓喧天……它们与不时传来的一阵阵鞭炮声,把新年的气氛提前地渲染了起来,它们与残冬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洋溢着浓浓的春意。
店铺商户门前的音响里播放着节日期间搞活动的促销广告与欢天喜地过大年的歌曲,并没有激发人们购买商品的欲望,大呼小叫时间长了让人感到厌倦和唾弃,什么事情都应该适可而止,否则过了头就会适得其反。新冠疫情虽然已经过去一年了,但经济复苏得还很缓慢,人们没有赚到多少钱,即使人们手中还有一些钱,也攥得紧紧的,“非必要不买”“非实用不买” 的疫后消费理念,也大大束缚了人们的购买力,因为百姓深深懂得“家中有粮,心中不慌”“手中有钱,生活不难”。
“磨——剪子来——戗菜刀”的师傅们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登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喊声不断;烤肉串的、烤玉米的、烤红薯的烟熏火燎,两手漆黑;挑担子的、挎筐子的乡下来卖土特产品的络绎不绝,前赴后继;心灵手巧的匠人用树木的枝条、废弃的纤维皮子编织成筐篓,再涂上颜色,做成一件件精致的艺术品;执着追求的艺人将铜丝围成一只只小动物、一株株花草树木,技艺精湛,精彩绝伦。他们将它们带到城里,卖给有钱人……
返回的路上,天边的彤云染红了桦树的林梢、建筑物的墙壁、广场公园的白草,楼房窗子的玻璃又反射着夕阳、彤云云、路边的树木,空中一两声的炮响与云间闪烁的烟火和天边的彤云,它们一起与悬挂的红红灯笼、拉起的红色条幅形成了一个红色的海洋、红色的世界。
所以中国春节又叫“红色中国年”。它从进入腊月就渐渐拉开序幕,出了正月才缓缓谢幕,据说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节日,是中华民族首创的,受中国影响的东南亚一些国家也过春节。
中国春节颜色的主基调是红色,中国春节气氛的主基调是喜庆祥和,中国春节内容的主基调是阖家团圆,中国人讲究家境殷实,国家富强,民族昌盛,所以中国年又叫红色中国年团圆中国年,中国的年文化已融入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血脉里骨髓内,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团结力量,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史册里谱写华章。
作者简介:林占东,内蒙赤峰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对文学历史哲学及国学经典稍有偏爱,不时写一点文字,来抒发内心感受。先后在《文苑》《田园》《山河》等纸质报刊和《中国诗歌文学精品》《作家美文》《锡伯河文学》《凤凰城文学》《作家》《红豆原创文学》《世界文学传媒》等公众号平台以及深圳头条、广州头条、北京头条上发表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