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奶的谚语
文/岳成军
奶奶已经过世十多年了,但奶奶生前经常说的几句民间谚语,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终生难忘!
“身子轻快牙自在”!这是奶奶经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你如果不干活不劳动,虽然身子轻快了,但你却没的吃没的喝,牙也轻快了。要想有吃有喝,就得自己不怕吃苦受累,勤勤快快,多干活。真是有什么思想,就会有什么行动。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是个非常勤劳能干的人。每天天不亮起床,一天到晚颠着小脚(奶奶是缠过足的)好像就从来没有停下过。除了洗衣做饭、喂鸡喂鸭的家务,奶奶还要自己种瓜种菜。每到麦收时节,奶奶总是不听劝说,冒着酷暑去地里拾荒,捡拾人家剩下的麦穗。秋收季节,奶奶还要去地里撋(ruan)花生、撋地瓜(“撋”是在已经收获过的土地里,再次刨挖、翻捡,将遗漏在地里的花生、地瓜再挖出来)。“要是撋不干净,烂在地里就瞎了,吃了不疼瞎了疼。”奶奶总是这么说。八十四五岁了,奶奶还坚持在自己的院子里种瓜种菜。每次我回家看她,她都把自己种的黄瓜、豆角、茄子、南瓜等一类的瓜果蔬菜,一股脑摘下一大堆来,硬要我带回家吃去。我嫌不好带,奶奶就说:“自己种的,好吃!”根本不容我拒绝。
奶奶还常挂在嘴头上的一句话就是:“谁家门上挂无事牌,堵着门子朝天过啊?”也就是说,谁家都会遇到点难事,都需要别人的帮助。邻里乡亲的,大家互帮互助,互来互往,才能友好相处。在我们村里,奶奶的人缘很好。谁家要是有个什么事,奶奶都会颠颠的跑去帮忙,从没见她嫌烦叫累。谁家要是来借用什么家什,奶奶从不打艮(迟疑)。哪家要是有难处了急需点钱,奶奶也是慷慨解囊—虽然奶奶也没有多少钱。“谁家没有难处?谁用不到谁啊?你帮了人家,你有事人家才来帮你!”奶奶经常这么对我们说,要我们懂得帮助别人。的确是这样,付出都是相互的,我们家要是有娶亲嫁女、盖房修院的什么事,乡亲们也都是纷纷前来帮忙。那时都是义务的,最多主家管个饭吃。大家有说有笑,很是热闹。如今回想起来,那场面都依然感到那么温暖。
奶奶的谚语,朴素易懂,但却让人一生受益!难道不是吗?
母亲的“故事”
我童年的时候,正值六七十年代!那时候农村很穷,很多像玉米剥粒、花生剥壳的活儿都是靠手工。每到晚饭后,母亲就让我们姐弟几个一起帮她剥玉米或花生。为了不让我们犯困,母亲就给我们讲故事!母亲讲的民间故事很多,大多是讲人要做好事,好人有好报,做坏事死了就得下十八层地狱之类的内容!
有个故事,我至今记忆犹新!说有一户人家,父母早亡,撇下兄弟二人过日子。哥哥后来结婚了,不想娶了个恶媳妇!恶媳妇唆使哥哥不仅霸占了全家的财产,还把弟弟赶出家门。弟弟没地方可去,就住村外的破庙里!弟弟没的吃没的喝,就出去讨饭吃!一天,弟弟在讨饭的路上,遇到了一个白胡子老爷爷。老爷爷从怀里掏出几粒黄豆递给他说:“你吃了这几粒豆子,就去找官家(做官的人家)熏衣裳去吧!官家会管您吃喝,还会给你金银绸缎!”弟弟听了很高兴,吃了那几颗豆粒就到一个官家熏衣裳去了。果然,他在官家的衣柜里呆了几个时辰后,衣裳被熏得很是清香!官家很高兴,不仅管弟弟吃了顿饱饭,还给了他一些银子和绸缎!从此弟弟过上了好日子!
嫂嫂看到兄弟穿上了锦缎的衣服,吃的也好,就向弟弟打探。弟弟老实,就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嫂嫂。嫂嫂一听,高兴坏了,回家就让哥哥吃了好几把黄豆(她认为吃的黄豆越多熏的衣服越香),也到一个官家熏衣服去了。没想到他吃的黄豆太多了,撑的他拉了人家一柜大便,衣裳更是被熏得臭不可闻!官家气坏了,给他哥的屁股眼里塞了个枣木塞,然后把他给打了出来。哥哥捂着屁股回家了,一路走一路唱:“豆粒香,豆粒香,我给官家熏衣裳,弟弟熏来了绸和缎,我熏来了枣木塞……”
像这样的民间故事,母亲给我们讲了很多。也许受这些民间故事的影响,我从小就对写作产生特别浓厚的兴趣。13岁那年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儿节目《小喇叭》投出了第一篇童话故事《老猫告状》。16岁那年在《泰山文艺》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能大嫂卖烧鸡》,后来被选入《泰安地区群众艺术创作集锦》一书。这些年,陆续在《山东文学》、《齐鲁晚报》、《人民军队报》、《泰安日报》、《泰山》等报刊杂志发表《酸酸枣》、《傻哥》、《温暖的灯光》等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近十几万字!我想,我文学的启蒙老师应该就是母亲,就是母亲给我讲的那些朴实又生动的民间故事。
如今,母亲已经过世几年,但我依然经常想起她,想起她给我讲的那些民间故事!
作者简介:
岳成军,男,1966年8月28日生。大专学历,政工师、高级营销师职称。1982年16岁那年在《泰山文艺》发表短篇小说《能大嫂卖烧鸡》,后被选入《泰安地区群众艺术创作集锦》一书。1984年应征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87217部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1985至1987年,连续3年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评为优秀通讯员。1986年荣立三等功一次。1989年退伍,在泰山区财源办事处从事宣传报道工作,1997年任财源办事处新闻中心主任。1989至1999年,连续10年被《泰安日报》社评为特等奖、一等奖,多次被《大众日报》、泰安市委宣传部、泰安电视台、泰安人民广播电台、泰山区委宣传部评为优秀通讯员。现场新闻“焦裕禄的亲家在观众中”、“老两口凌晨斗歹徒”、通讯“王伟的故事”等作品在省市级评比中获奖。1998年5月荣获泰山区“十大杰出青年”称号。1999年调入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至今。1999--2012年,任《泰山集团》报主编。2005年被评为泰安市内部资料性报刊优秀编辑。2002年12月被中共泰安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2006 被市国资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2012年、2017年、2019年、2020年、2022年被中共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委员会评为优秀党员。2009年、2011年、2013年、2021年被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评为优秀管理工作者。曾先后在《山东文学》、《齐鲁晚报》、《人民军队报》、《甘肃日报》、《山东人口报》、《泰山》、《泰安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酸酸枣”、“傻哥”、“温暖的灯光”、“辣妹子”、“小花鸡”、“丑妹”等文学作品百余篇。2021年曾出版作品集《温暖的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