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厦门看日出
作者:季志林
从小到大,我没有认真细致的看过一次日出。上学的时候,天不亮就到校,此时太阳还没出来自然看不到。参军之后便忙于训练施工,每到早晨,即使“日出扶桑一丈高”,也顾不得看上一眼,哪有闲情逸致专门去看日出?
1981年春,我到山东泰安出差,听人说在泰山顶上看日出非常壮观,是登泰山必看的一景,既然我已到了泰山脚下,何不登顶一观日出盛景?于是天刚黑便早早上床休息,半夜起来和同伴们一起徒步登山。那时我不到二十五岁,血气方刚,按急行军速度一路走去,无奈路途遥远,我们还在半山腰时太阳已有一竿子高了,没有登顶看日出,心中不免懊恼不已。
后来听人说在华山顶上观日出效果也很好,我虽然家住陕西,却没有上过华山,自然也无法看到日出,所以总觉得实在是一大遗憾!
今年春节到厦门旅游,本想看看这个中国第一批经济特区的发展变化,不曾想居然完整的看了一次日出。
到厦门后,我选择住在黄厝,因为这里就在海边,我虽是北方人,但是特別喜欢大海,尤其是喜欢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凝望大海,静听涛声,绝对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大年初四早晨6点30分,我独自去海边散步,此时东方彩霞飘舞,天空已有了一抹抹红晕,南国春来早,微微海风吹拂过来,不仅没有半点凉意,反而感到异常舒服。这种景象不由让我想起了南宋僧人志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来。海面上波浪起伏,涛声依旧,远远望去,有十来只海鸥在欢快的飞舞。看情形大概半夜时分就开始落潮了,海滩上已站满了人,大都手持相机或者手机忙碌着拍摄,我想他们也许和我一样,都是趁着春节放假专程来厦门旅游的人。
等我找到一个合适的拍摄位置,东方已是红霞满天,我赶忙掏出手机,准备拍录下这动人心弦的一刻。6点35分,太阳开始露出一丝红线,随后渐渐变成红色的半圆,在人们的一片欢腾声中,一轮红日从大海的尽头冉冉升起,整个海面在阳光的照射下成了淡淡的红色,此时海天已融小一体难以分辨,唯一的区別在于海面动而天空静,而正对着人们眼前的海面则是一道红地毯般的霞光直铺日边,不,准确的说是从太阳那里直铺海边。那一刻,海边呈现出一幅大气壮观美仑美奐且富有诗意的景象。
我一边欣赏日出盛景一边忙着用手机拍录视频,以便于在抖音中发出让朋友们分享。此时心中突然产生了一种仪式感,日出意味着新的一天已经开始,而观日出呢?不仅仅是享受其壮观之景,还意味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这几年,由于新冠疫情的袭扰,突如其来的封城封村封小区,漫长的居家防疫,尤其是无休止的捅噪子做核酸检测,将正常的工作生活节奏完全打乱了,连续三个春节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年味,这种压抑的感觉实在让人难以忍受找不到北。于是,人们便十分期盼紧张忙碌的工作和稳定有序的生活,期盼过一个祥和快乐的春节,更期肦经济复苏社会发展。而这一切都寄托于新的一天之中。在这种心境下看日出,你会留下更难忘的记忆和更深刻的感悟:海上的风浪是难免的,自然界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灾害也是难免的,人生遇到的坎坎坷坷更是难免的,然而太阳升起的这一刻绝对是美好的,她代表着明天,代表着未来,更代表着希望!
日出的整个过程大约可以观赏二十分钟,但是兴犹未尽的游人们仍然久久伫立于海边不肯散去,外地人难得在海边看日出,自然是一种流连往返的心境。他们肯定还想再看日出。
在厦门看日出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不仅仅是我从此心中再无这个遗憾 ,我更看到了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作者简介:季志林,陕西省咸阳市农业农村局退休干部。《世界文学》优秀签约作家。
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研究员;
北京润墨斋书画院高级院士;
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陕西省咸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著有长篇纪实文学《大漠生命线》,
其军旅小说,诗歌,散文,书法作品多次获奖。
【最美中国年•全国作家诗人文学作品】大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483284.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