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篆刻的印迹》
作者:王晓溪
朗诵:于秀杰
篆刻,作为中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秦汉时期的印章,再到明清时期的文人篆刻,每一刀一划都蕴含着时代的印记和历史的烙印。在篆刻的世界里,我领略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才华,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

在历史的卷轴上,
每一道刻痕都是岁月的注脚。不是时间留下的伤痕,
而是我们赋予它的情感和故事。
那刀下的印记,
是我们内心世界的映照。
在石的坚硬与刀的锋利之间,
我寻找着自我。每一刀下去,
都刻着我对世界的理解。
有人问我,篆刻是什么?我说,它是人生的印迹。每一次篆刻,都是与自己对话的过程。
每一刀,每一划,
都记载着我的喜怒哀乐。
每一次深入,
都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我沉浸在这石与刀的世界里,
仿佛找到了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我雕刻的不仅是石,
更是那流转的情感与感悟。
有时,刀下的石会裂开,
我会心疼,会惋惜。
但那裂痕,不正是我人生的痕迹?是经历的磨难,也是成长的证明。

篆刻让我明白,
人生不是平坦的旅程。
它充满了挑战与困难,
但正是这些,构成了人生的意义。
在篆刻艺术的创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方寸之间的奥妙。一方印章,虽小,却能展现出万千气象,仿佛是一个浓缩的世界。
篆刻的魅力在于其独特的构图和布局。在创作中,我常常面临如何巧妙地利用有限的空间来表达无限的主题和情感。有时,我会刻意留白,使得印章显得疏朗、透气;有时则追求密不透风的效果,将每一个字、每一个线条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视觉冲击力。

疏可跑马,这种手法常用于表现宏大、开阔的场景。在篆刻中,通过大面积的留白和极少的字或线条,营造出一种空灵、飘渺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宽广无垠的世界之中。而密不透风则更多地用于展现力量和深沉的情感。当所有的字和线条紧密结合时,会产生一种压抑但又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在实际创作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挑战。如何恰当地掌握疏密之间的平衡?如何将个人情感与主题完美地融合?这需要不断的尝试和实践。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改动就能让整个作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篆刻教会了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无限的创造力。它让我明白,无论是艺术还是生活,都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验。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去发现、去珍惜。
每当我拿起刀和石,
都仿佛是与历史对话。
那些篆刻的印迹,
不仅是我的作品更是我的人生感悟。

作者近照

【个人简介】
执著追远梦,有志事则成。
教书又育人,一专并多能。
正业计时器,科研攀高峰。
垂纶钓红鲤,摄影铸永恒。
田径与球类,杏坛小有名。
品茗结良友,赏壶乐其中。
金石方寸间,锔磁雕汗青。
闲暇养鱼鸟,金犬待人诚。
田园小耕作,兰蕙笑春风。
萨斯添乐趣,生活多彩虹。
花甲吟平仄,家国皆有情。
莫道夕阳晚,奋蹄再建功。
主播

【主播简介】
网名 于姐,一个酷爱朗诵的人,喜欢朗诵不单单是喜欢那些优美的文字,更主要的是文字里表达的情感让我心动在文字里能找到内心的那种共鸣,找到了一个知心朋友,在娓娓道来朗读中也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编辑 聚贤斋·锯子
审稿 梓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