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华南最高峰第202期桂林都市头条
供稿: 林耀平

执行主编韵芘胡桂芹导读:
揉心心语心哀婉,怜悯姣花期太晚。
造化弄人无奈人,姻缘似水缺温暖。

对地主家“六丫”的朦胧爱
作者: 石传明
爱,如同晨雾中的山峦,朦胧而神秘。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悄然出现,如同那初升的太阳,温暖而细腻。我们试图去追寻它的踪迹,却总是在不经意间与它擦肩而过。
记得那个清晨,微风轻拂着窗帘,阳光洒满整个房间。我慵懒地躺在床上,耳边传来您(六丫,我称六姐)轻柔的呼吸声。那一刻,我感受到你带给我的温暖和宁静。
你的存在,就像那柔和的阳光,照亮了我内心的角落。突然一阵鞭炮声打断了宁静,原来却是一场梦……
每当我回想起梦里的情景,的确那是当年的实景实情。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那个轰轰烈烈的“文革”时期,我在一个小山村的农中读书,当时没有什么数理化课本,学习的都是农业知识;语文就是毛主席诗词。所以直到现在我都能把毛主席他老人家创作的大部分诗作倒背如流。我在那个时候很喜欢看书,可是,囊中羞涩,也不易买到。没有办法,只好在十里八乡到处找同学、找亲戚借,即使是很破烂的书也把它当作宝贝,爱不释手。
记得当年我读完了中国的“四大名著”,还看了《封神演义》、《包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小五义》与《三侠剑》等等小说。从而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非常崇拜英雄,喜欢行侠仗义。
那个年代,是所谓的“地富反坏右”五类分子的地狱,那些家庭的人成天挨批斗,他们(她们)走路都是低着头的,活得非常地压抑、可怜。
然而,我和别人不一样,就很同情他们,并经常主动找他们玩;我还热情地对地主成份的小伙伴们说:“别人怕,我不怕,谁要欺负你就来找我,由我来对付他们”。那时我就认为: 那些事都是历史的过去,与他们的小孩子有什么关系?小小的年龄和我们一样都是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同龄人,接受的也都是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教育,哪来的反动意识?长期以来不管年长的和年幼的,他们和我相处都特别好,至今他们还都给予我很高的评价。
我家是住在村里最高的高台子上,大门前有一块宽敞平坦的场地,据老人说,那里原来是一家地主的打麦场。每到盛夏时节,附近住户每到晚上六点钟左右,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带着小席子、枕头和一块床单来到场地上乘凉休息,特别是在皎洁的月光下,望着满天的繁星,呼吸着大自然赐予的新鲜空气,心里总是浮想联翩,憧憬着美好的未来。说着,笑着,聊着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乐趣,在断断续续的言语中都自然平静的睡着了。饱含着人们的亲和力和如诗如画的意境。
那个时候的农村,几乎家家都夜不闭户,我更不知道什么是抢劫?什么叫强奸?大家都互敬互爱,文明、和谐相处,真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啊!
村子里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南北小路从中间穿过,路两边整齐的排列生长着大杨树。我家住在这条路西侧,路东侧和我家偏北对门是我家的邻居“六丫”姐的家,她家有兄妹六个,她是老六,所以都叫她六丫,她是属马的大我两岁,从小我和她一起长大,我就一直叫她“六姐”。由于她家是地主成份,家境不好,所以只上了小学就不再继续了,一直在家里做家务,在村里干农活挣“工分”。她长得非常漂亮,在长到十六七岁的时候就出落成“出类拔萃”的大姑娘了,绝对是村里的第一大美女。她身高约一米六五,体重约一百一十斤,留着过耳短发,弯弯的眉毛下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长长的睫毛一闪一闪,像是给人传递着深情;高高的鼻梁下长着匀称的小嘴,薄薄的嘴唇总是带着微笑;洁白红润的脸颊特像东方晨曦那刚要露出的淡淡朝霞,真的摄人魂魄。直到现在,不对,是永远都留在我的记忆里。
六姐长大后,一直与我家相处得非常好,她每天都到我家串门,就是吃饭也端着饭碗来我家门前和我妈妈聊天。我的弟弟当时只有两岁,家里的饭再好他都不吃,就想吃六姐碗里的山芋干子汤,六姐就耐心地喂他,那情形,那情景,是多么地温馨和感人啊!这个影像,直到许久许久,依然在我的脑子里放映,难以忘怀。
此外,每年的夏天,六姐几乎天天晚上都要到我家高台子上乘凉,记得她总是上身穿着素花布短袖小褂,下身穿着是她自己缝制的灰色半长短裤,都是洗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打扮得素雅大方,那匀称的身材给人以圣洁少女般的享受。
那时十五岁的我,就已对六姐生出一种奇特的感觉,真的很想与她见面好好聊聊。可是,那个时代的人受大环境的影响和禁锢太严重,思想不开放,一见到她,即使心里有话,还总是低着个头,甚至害羞不敢正视。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十七八岁时,我才真正地感觉是我喜欢上她了。然而,那个不正常的年代是万万不可能的,我一个贫农出身的家庭不可能和一个地主家庭姑娘相爱的,更何况我父亲是一个南征北战的老革命,一个坚定的共产党员,一个紧跟中央运动形式,坚决执行上级文件指示的先进分子,绝对不会让我们在一起的。唉!也怨我那时胆子太小,不敢和世俗观念抗争,不敢和政治斗争作对,致使我始终不敢和家人说,更不敢公开自己的心扉,所以我
就将这份爱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直到今天快成古稀老人了才敢说出来!
因为在那个时代的“五类分子”不能和也不敢和贫下中农通婚的,所以他们这些人就采取了“转亲”的办法来完婚,也就是说利用三家旋转的形式来解决婚姻大事问题。这样一来,就不存在什么男女自由选择和自主恋爱了,只能是强制性的、认命摊派式地一对男女成婚了。
后来,我当兵从部队退伍回乡后才听说“六姐”为了给她哥哥找媳妇,被“转亲”嫁给了很远一个村庄上的、也是成分不好的、年龄大她很多、面相比较丑的男人为妻了。现在唯一使我欣慰的是: 这个男人很爱他,家庭生活的也很好。我祝福她!也相信她们会越来越好,幸福地度过她们的晚年。
这可能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可笑而幼稚、懦弱而愚蠢的对男女感情的认识,一次纯真而朦胧的爱!对“六Y”一生的暗恋、心疼深深地埋藏在柔软、脆弱的心灵深处……

↓↑石传明先生的简介:
石传明,男,1956年生人,高中文化,1975年邳州市邳城中学毕业。经济师职称。笔名:实剑、船鸣。号:无名居士。系江苏省邳州市人。1976年12月入伍任中国人民解放军86561部队84分队雷达班长,1980年复员任邳州市木材总公司业务科长,1990年1月调任邳州市物资再生利用总公司党支部书记兼人秘科长。中共邳州市第十届党代会代表。爱好诗词,楹联和书法。作品曾在大小报刊上发表,在徐州日报获得三等奖,在“中国散文家学会、神州诗书画报社、北京华夏博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联合举办的《华夏情—诗文、书、画大赛》上获得“一等奖”。诗文并被收录《寰球汉诗选》和《键盘之歌》两书。2018年1月出版发行了26万字的个人第一本诗集《运河船鸣》。
中国华南最高峰(有声网刊)
办刊宗旨:打造桂林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有声网刊名片(篇)
主办单位:桂林诗词楹联学会
承办单位:桂林诗词楹联学会群
桂林都市诗社格律诗词群
桂林都市文学社群
广西毛体书法艺术研究会桂林办事处(桂林分会)
名誉顾问:钟家佐 罗荣坚 张次辉 韦保建 岑路 常青
顾问:黄小甜 苏剑
终身名誉主任:黄家城
编委主任:黄家城 韦天喜
编委常委副主任:阎天际
编委副主任:文辉 文长海 蒋铧 龚志林 欧铸辉 蒋漱玉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水源 韦太芳 史凤颖 丘继荣 庄重 何渭清 李星明 李庆崇 李致音 苏平峰 吴宏明 周信发 周小华 周信发 胡桂芹 俸梓惠 钱开胜 黄子曦 黄甄兴 梁聚福 谢光辉 傅金纯
名誉主编:宿富连 廖德宇 林军 杨思海 秦健华 李平华 唐长日 黄蓓蓓 林耀平
主编:文长海 胡桂芹
执行主编:胡桂芹
编辑:毛碧琴 余文琴 赵淬 石仁庆 王永慧
统稿:苏平峰 蒋官军
插图供稿:王林
审稿组长:廖家驹
审稿副组长: 赵淬
审稿成员:尹林 唐基苏 敬新谱 廖家驹 赵淬 宿富连
复审:丹霞屋主
终审:黄家城 韦天喜
金牌主播文学顾问:
虹 老革命 清风 伊岚 山谷幽兰 金子 何伟生 玫瑰伊人 紫燕
(创始人:黄家城 文长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