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乌鸦叫 雨水沿河边”
——雨水的内涵和文化
林占东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二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此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330°。雨水节气于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二十四节气是表示气温、降水、物候变化的节令。雨水的含义是降雨开始,降水量增多,但多以小雨或毛毛雨为主。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以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并靠近赤道,这时北半球的日照时数和日照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东南部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逐渐向北挺进,与来自北部的干冷空气相遇交锋,进而形成降水。雨水节气天气的特点是忽冷忽热,乍暖还寒,变化莫测。雨水节气也是全年中寒潮出现次数最多的时候。
我国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意思是说:雨水一候时,水中的鱼儿多了起来,水獭为了能够吃到更多的鱼儿,将捕到的鱼儿先摆放到岸上,如同“先祭后食”一样,且水獭吃鱼时“双手”(前爪)抱鱼的姿势酷似人祭拜时“双手合十”,所以得名“獭祭鱼”;雨水二候时随着北方气温逐步回升到适宜大雁生存的温度,大雁开始集体北迁;雨水三候时,随着气温升高,降水逐渐增多,草木开始抽出嫩芽。元代文人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这是对雨水最好的解释。
春天的到来,万物的复苏,除了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之外,当然也离不开雨水的滋润。正是它们让枯木逢春、种子发芽、草木萌发。但由于我国疆域广阔、纬度跨度很大,此时北方一些地区仍在下雪,还未走出漫长的冬天,还看不到春天的迹象,大地到处都还是衰草连天、一片荒芜的景象;黄河中下游地区此时是全年降雪次数最多,降雪量最大的时候;江南地区日光温暖,田野青青;而华南大部分地区则已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油菜、冬麦返青,树木长出幼芽嫩叶新条,草长莺飞,万紫千红。
雨水以后,春风送暖,降水增多,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也易爆发一些传染病,所以每个人在劳作时应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1)注意“春捂”寒侵。雨水节气,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不像十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所以此时还应该注意“春捂”。(2)保持情绪稳定。雨水期间,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无常,容易引起人们情绪波动,心神不安,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尤其是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的患者,更应注意。(3)注重脾胃调养。雨水节气,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而人春季肝火旺盛脾胃虚弱,所以饮食调养应侧重于祛风除湿和舒肝健脾,饮食上宜少酸多甜,可多吃大枣、菠菜、荸荠、甘蔗、茼蒿、山药等。宜食一些果蔬及汤粥,如枸杞粥、红枣粥、银耳粥等。(4)科学锻炼身体。雨水节气,风景优美,空气清新,适合室外跑步锻炼,有助于气血通畅,活动筋骨;雨水节气,天气潮湿,气温较高,适合室内瑜伽锻炼,有助于调节身体,舒缓紧张情绪;雨水节气,天气较温暖,适合骑行旅游,有助于增加体力和耐力。
雨水节气民间习俗:(1) 吃春饼。在中国北方地区,人们在雨水节气这一天,有吃春饼的习俗。象征着春天席卷而来,草木萌发,南雁北归,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2) 祭龙神。雨水期间,气温升,风气动,正值龙抬头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活动,祈求龙神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3)踏青。雨水节气,大地回春,草长莺飞,是郊游、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人们纷纷走进自然,欣赏春色,感受春光。(4)放风筝。随着气温回升,空气上升,不论南方还是北方,人们在雨水节气这一天有放风筝的习俗,寓意驱邪避病、放飞希望。(5)拉保保。西南部的四川地区雨水节气有拉保保的民俗,拉保保即父母给孩子认干爹干妈的意思,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意寓子女平安健康顺利成长。还有“撞拜寄”,是找干爹的意思,寓意与“拉保保”相同。(6)回娘屋。古代川西一带,到了雨水这一天,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则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7)接寿。接寿习俗是祝岳父母长命百岁:用沙锅炖好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头纸,红头绳封好罐口,给岳父岳母送去。以表达对岳父母养育女儿的感谢和敬意。岳父母也要回赠女婿雨伞,意寓遮风挡雨、旅途平安、人生顺利。
描写雨水降水特点最典型的一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意是:好雨知道下雨的时节,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夜里潜入,悄悄落下,无声的滋润着万物。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都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描写出了春雨的轻、细、柔、静的特点。
描写早春景色特点最典型的一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意是:长安街上细密的春雨润滑如酥,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描写出了早春时节春雨的细密、润滑、酥软的特点。
唐代诗人《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意是:辽阔的江南水乡,到处都是莺歌燕舞,绿树映衬着红花,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都有酒旗飘动。南朝遗留下来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描写出了江南春景如画、春雨如烟、春意迷蒙的特点。
宋代诗人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诗意是:如今的世态人情,淡薄得像一层纱,可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夜里住在小楼,听尽了春雨的滴滴答答,明日一早,深幽的小巷便有人叫卖杏花。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在小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但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表达了自己的郁闷与惆怅,但透过原诗的表面,使我们依稀可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
“一场春雨一场暖,十场春雨穿单衣。”“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粑一层。” 气温的回升,降水的增多,为万物复苏奠定基础,也为农业生产拉开序幕。
2024.0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