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辞鉴明》(六十五)
道之难道 名亦难名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道与德是本体与现象的关系,那么道与名又是什么关系呢?我们知道,事物就其本质而言是由两大部分构成的,佛教称之为“理与事”,哲学称之为“本质与现象”,而《道德经》称之为“道与名”。《道德经》首章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众所周知,道为内理之本,那么“名”是什么呢?名是外在表现,一个政治性军事家行军打仗前必须做到“师出有名”,一个哲学性战略家在决策重大事项时往往先得到上级之授权,否则就是“名不正则言不顺”。在《道德经》中“名”与“道”对立。“道”是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虚极内蕴即事物永恒的元体,“名”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形式及其称谓,是事物变化的现象,所以“名符其实”、“表里如一”、“主客观相结合”是我们探究事物所要遵循的基本态度。通过以上分析,德与名其实处于同样的地位,都是对宇宙现象从不同角度作出的称谓,“名”之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人类社会则对“名”作出简化,仅为代称而已。每一事物包括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般人将作为一种相互区分的代码或者代号,其实“名”中包含着很深的道理。我们名字到底包含了些什么?很多人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中国古代社会因为性别歧视,人们对男女之名有不同的对待。男孩根据其人生发展阶段一生多个名字,首先是乳名,父母从小以“小狗、二蛋”等亲切易懂的乳名称呼,等上学堂了,大人又正式给孩子起名,与姓撘配,从而形成姓名,姓名只有父母老师可以称呼,来代表一个人与他人之区别,男人十八岁就要举行冠顶礼,束发加冠,以示成长,这时男孩之气质性格基本定型,长者根据男孩的独立特征赐个“字”,“字”就是男孩一生的身份之“名”,成了社会大众称谓。女孩则简单,她们大门不出,未嫁前长者多以“大丫二丫”等地称之,出嫁则随夫姓,在夫姓之后带个“氏”字从己一生。中国古代男尊女卑,人的名字中含有深深的性别不平等以及对女性的社会歧视的烙印。
名不正则言不顺,世间阴阳之自有其太极内在规律,名字的含义亦复如此。我们习已为常地被叫着,直到有一天,突然问自己,我的名字是有形阴体的代号还是无形灵阳的符号?还是两者结合的人格太极的标识呢?如果说名字是阴性身体的代号,那么名字和身体就是从属关系,为什么身体消失后几千年有些人的名字仍然被后人记忆?如果说名字是我们的肉体及精神阴阳结合所形成的抽象人格太极之体的标识,那么肉体和灵魂分离后,太极自然消失,人格之体又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基础,这个名号标识又是为谁在继续存在? 其实这些都是杞人忧天,宇宙万物浑然一体,佛教让人不执着于自我及各色名号,便是佛性显现,故《金刚经》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之说,因为“凡一切相,皆是虚妄”。
人类社会的名相价值在于借假修真,返朴归元。对于姓名而言,名字的真正含义即不是肉体的代号,也还是灵魂的符号,也不是超越肉体精神的人格太极化的称谓,它具有独立的存在价值和承传意义。因为它已经具备了超越阴阳太极的抽象化人格化特征。老子言:名可名,非常名,就是说,“道”用语言无法描迷,依据同理“名”用语言也无法描述,宇宙现象永远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一事一物是恒定不变的,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永远处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久壅复穷的循环往复中。
人类社会脱胎于宇宙自然,宇宙道理与人间道理其实大同小异。每个人一般生活在一个相对有限的环境之内,这个生活圈子会对这个人的功过是非作出相应评价,这个评价就把人的品行、道德、思想、才干、贡献等等强加到这个抽象的人格名称上,产生或褒或贬社会效果,这就是名字社会意义的无限延伸,这种延伸对与名字相关的名声、名誉、名气、名位、名分、名望、名节等都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广义上讲“道” 和“名”实际是事物的一体两面,名副其实则近道,名不副实则悖道,因为人类社会与宇宙自然永远处于信息与能量的无限交换之中,人类社会所能做到的,不是西方哲学中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破坏自然,而应效法东方哲学中的“道法自然”。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20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全国大型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

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4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短小说不得少于三百字.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8月1日起至2024年1月底 截稿。
6. 阅读量与系统后台统计不符的一律视为购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永远不得参本平台的赛事!
六、奖项设置:
欣赏特等奖1名:奖金3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100名:奖金10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30元。
鼓励奖300名:奖金10元。
投稿处:主编,希望之梦(木易)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本平台征文不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