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染的风采
文/李启峰(原工程兵工兵十四团参谋长)
在麻栗坡县城,在部队驻地,经常可以听到董文华《血染的风采》,李双江的《再见吧妈妈》。这两首歌曲创作于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之后,是对淤血沙场的勇士们的歌颂,展现了官兵们为保卫祖国视死如归的心境。对1981年以来参加对越防御作战的几十万官兵起到了直接的激励作用。因为,在老山战区南温河以南,每个地方都可能遭到越军炮火的袭击。在前沿阵地和浅纵深,敌人的炮火袭击非常频繁,不少官兵牺牲负伤。最为壮烈的,是几个步兵团拔点作战付出的牺牲。
第一次拔点作战是416团10月14日的“蓝剑行动”。从老山主峰阵地出发,攻克越军盘踞的968高地,十几名官兵壮烈殉国。
以后,又有182团的10.19,421团 、417团1987年的1.5、1.7拔点作战,都付出了很大的牺牲。很多年轻官兵的鲜血抛洒在南疆的土地上。
一天晚上,我坐在老山主峰北侧的一块石头上休息,听到一顶帐篷里有个战士在唱《血染的风采》,歌声是那么的沉重还带着些许凄凉。我想,他肯定是含着泪水倾吐着那股悲情的。我团6名烈士的容貌立刻浮现在眼前,薄薄的一层泪也不由得糊住了眼睛。我抬起头,看到了北方天际的星空,那首《望星空》的旋律又在耳边响起,不由得思念远方的亲人。更想到,烈士们的亲人还在盼望着他们团聚呀!
可以说,处在那个环境的军人,哪个不是经常在脑海里演绎着既把牺牲置之度外,又向往着平安归去;既勇于献身,又思亲不已的夙望呢?哪个家里的亲人不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翘首以盼呢?
在前线,每听到有人唱起那些歌,我总觉得比听董文华、李双江的磁带更能引起共鸣。因为,他们是带着脑际里的影像唱的。那影像,是真正的倒下,真正的鲜红的血,真正的一双双再也不能睁开或者瞪得大大的眼睛;他们是带着肺腑里的味道唱的。那味道,是焦土,是血腥,是永远沉淀在心田的那股硝烟的沁香。在小坪寨,看到茶花盛开,就联想到两段歌词:“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再来看望亲爱的妈妈,我为妈妈擦去泪花”,“假如我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你会看到美丽的茶花,山茶花会陪伴着妈妈”。哪一段,将会是自己的写照呢?
回想当年,我们痛吗?悔吗?
我,痛过,但无悔。
因为那时候,我们自己说:祖国在我心中!
后方的人说:你们是新一代最可爱的人!











【作者简介】
李启峰,笔名高原红,男,一九五一年生,陕西省武功县人。一九七零年入伍,一直在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兵第十四团服役,历任战士、文书、排长、作训参谋、股长、营长、团参谋长等职。一九八六年三月至一九八七年四月,参加老山地区对越作战。一九八九年转业咸阳彩虹集团,从事党群工作,历任二级单位党群办主任、工会主席、纪委书记等。现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