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 谈 田 园 诗 创 作
文/张钧铖

创作田园诗必须要有悯农情怀,"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这耳熟能详的文字如田园牧歌老幼皆知, 能诵, 能唱, 历经风雨, 如窖藏的老酒, 历久弥香,让人陶醉。全诗用平视的视觉刻画人和事, 把对农民的可亲可爱, 可敬可佩的赞美, 把对那些高高在上, 坐享其成, 瞧不起农民之辈的斥责展现得淋漓尽致。农民顶烈日劳作, 所流的汗是香的, 因为这些汗浇灌了禾苗, 让其茁壮成长, 滋润了泥土, 让其疏松肥沃,有了农民这辛勤劳动的付出才有了一日三餐的食粮。对那些高高在上, 坐享其成, 瞧不起农民之辈没有大声斥责,“谁知"二字让其自觉顿悟, 自责形秽。一字一句, 一个标点, 都寓意深刻, 用诗性化的语言让厚重的农耕文明跃然纸上。

田园诗所存在的意义和社会价值就是让人们明白“手中有粮,心底不慌”的道理。田园诗用码字成行是行不通的,必须要熟知农具的功能,不能把镰刀当犁锄;必须要熟知农时的节气,不要在正月十五收稻谷,八月十五点花生;必须要到田间地头去体验生活,不要把麦苗当韭菜。只有采菊东篱下,才能悠然见南山。“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涧照,清泉石上流"。“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些千古名句,单凭自己的臆想和一时热情是不写出的。码字成行,只能算是日志,那不是田园诗,也算不上是文学作品。勤劳勇敢,热情善良的农民,温柔大度的土地如同太阳和月亮,要晒晒太阳才能有福同享,亲亲月亮才能生活安康!只有日月同辉才能快乐吉祥。

阅己,越己,悦己是田园诗人的精神境界。一座小木屋就是他们的工作屋,一双草鞋就是他们的交通工具, 一截树枝就是他们的笔,但他们用的墨是雨露,他们用的纸是天地。他们的创作灵感源于对花草树木的爱,他们的诗魂深深植根在泥土中。他们永不言苦,永不言累,永不言弃,从看清自己到超越自己,最后喜悦自己。充分展示了其文学传承的内函和存在的社会价值。

田园诗是文学不是文章。田园诗对文字的敬畏如同敬畏大自然, 触动文字就如同触动自然的气脉。 他们从人移活树移死的本质深切体会出, 无论身在何处都必须植根沃土, 而植根的沃土就是田园诗的魂。所以他们找不到诗魂就不轻意触动文字。如乱触动就如同山洪爆发, 就会泛滥成灾。

田园诗必须接地气, 要用实的写法, 天马行空, 科幻动感用于田园诗创作就如同画蛇添足, 历代田园诗大家的创作风范都是以实相铺, 没丝毫虚构。田园诗也需要与时俱进, 从汗滴禾下土到桃源好种田。好的田园诗就是农事谚语, 是农耕文明的标本。其诗性化语言文字的凝练如同卤水点豆腐, 多一滴太老失去了天 然的鲜香,少一滴太嫩, 没了回味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