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书法的几
点感悟🔴
文/刘江汉(春风)

感悟之一:
当今书法名人的水平只
是和普通书法爱好者的差不多,有的甚至不及普通人。他们不
会象历史
上名人那样
被认可。
出
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是,历
代书法名
人是他们的作品得到大
众赏
识后,得
以广
泛传颂而
出名,
而当
今书法名人,
或靠地位出名,
或靠吹捧出名,
或靠炒作
出名。古代名人耻于书法作
品卖钱,当今名人为的是书法赚钱。
是不是当今就没书法高手,出不了真正的名人?
不是,高手在民
间,民
间有很多优秀
者,
只是没有适宜的气侯让
他们脱颖而出。比
方第二
套人民币上的“中国人民银行”几个字,
是中国人民
银行长就地取
才,要银行内
部一职工写的,不是书法家,也不是书
法名人。却写出了举世公认的好
字,没卖一分钱。当今书协主席孙晓云写四个字,很一般
化,网上称
其拍卖九千九百万。这
真是时代的悲哀!网传是真是假我们不得
而知。

沈鹏先生是当今名人,他留在我们家乡的墨宝“湖北省仙桃中学”几个
字,据朋友们说,在仙桃的
书法爱好
者中,大约有百分之三十
左右的人和他的水平差不多,或者比他强
。而他写
的这几个字,每一字都
卖上万元。
我只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也不常练书法,不敢妄评。庚子年为新冠所阻,封闭在家,幸好家里有毛边纸,以此消遣。并把写的那些稿子拍了些存在手机上作纪念。
后来发现,书写的内容有些与当今名人的相同,现不妨录几幅于下。


上面的第一幅是启功先生所书,作品中“直北回”是另一版本。第二幅是本人的草书。草稿不是宣纸,需点击放大一点能看清楚。

上面“志在千里”行楷字为启功先生所书。“故人西辞黄鹤楼”为本人所写。


郭沫若先生的书法在毛时代就被人称之为郭体。上边第一幅字为郭老所书毛主席词《卜祘子咏梅》。后两幅为本人的草稿。

沈鹏先生是继启功先生之后的中书协主席。有人称他的草书前无古人。上面第一幅是他的手迹,因他是名人,没按草书规定的符号书写,故篇中有些草字不规范,或可视为错字。第二幅是本人的草稿。
上一幅字是现任中书协主席孙晓云所书。我没写过与她相同的内容,也不想刻意再写了放在一起。
网友们评论说,中书协一代不如一代。我觉得孙哓云很了不起,赶上了历史大潮流,当上中书协主席,名利双收,确实有本事。至于字写得怎样,谁能评判?别人评了也不算,舆论工具在中书协手上。
有人说中书协主席孙晓云经常写错字。一副对联竟然写错两个字。
必须说明的是,我对以上名人并无贬斥的意思。我只是想说他们的书法一般化。我不是搞书法的,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书法爱好者,甚至和我一起工作过几十年的人都不知道我会写毛笔字。我的字与这些名人的放到一起看,好象没那么遥远的距离。他们的字比我的好多少?只是觉得他们的书法没必要炒作吧,收藏他们的作品,到时只是一堆废纸。
我对启功先生尤其崇敬,并不是因为他的书法水平高,而是因为他态度认真。他的书法特点鲜明,始终坚持横平竖直,构架稳健,偏长偏瘦。正规正统。从他的字可看到他的为人正统。他反对书法炒作,不赞成设书法硕导博导,已为大众点赞。
感悟之二: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极限的,正如跳高,到了极限高度,你再怎么练,也不会跳得更高了。书法也是这样,到了极限,再练也难能增色。
俗语云“字无百日工”,意思是字练到一百日就差不多了。可能有人会质疑,古人都练一辈子,怎么能说只百日功呢?请看完后边的文字,也许会认可。
我习字最初为楷书,后来主要写行楷。练一段时间后,发现无论怎样练也没进步,就把字拿去向周边书法者请教。我就希望他们指出问题。道吾恶者是吾师,谁能针对我的不足,给我写样本的,我将用茅台拜师。
可惜的是,都只是说恭维话。如果找不出自己的问题,就得不到发展和进步。某个朋友取笑说,已经是登峰造极了。他的话让我领悟,我的字只能写成这样了。不是登峰造极,而是进入了胡同,再继续写行楷,前边无路可走了。于是改写草书。立即强记硬背草书符号。


(上边草稿,因不是宣纸,需点击放大才能看清楚)
两年后庚子年,疫情不能出门,在家写了这些字。把这手稿再拿去征求朋友们的意见,大都说就这样行了。有一个朋友说,如果一定想改进,是否可放开一点,浪漫一些。于是我力求浪漫,但很难做到。

我再去征求朋友们的意见,有一朋友说喜欢看以前写的,显得老辣一些。我彻底醒悟,我的字已到了个人的极限。本是一块做剔脚刀的材料,无论怎样加工也成不了宰牛刀。
做不了宰牛刀也不等于放弃做剔脚刀,三天不拿针手也生。也就是说还得练习,争取保住已有的水准。古人说书法要练一辈子,大概是这个缘故吧。
民间流传字无百日工,说明写字没那深的学问,故启功先生说,写个字,没必要读硕士博士。他的话说得很有道理,但最终还是炒出了硕博。
当今书法名人中,有人年轻时也练过“百日功”,达到个人极限后就不坚持了,水平退化到不如普通人,但为赚大钱,于是就用丑书炒作。并时不时地翻出当年的旧作,以证明现在虽是写丑书,却非等闲之辈。就这样谜惑了很多人,让丑书得以立足。
感悟之三:
写字不仅仅是靠手写,更重要的是靠心,心灵才手巧。我不是心灵手巧,但我有用心写字的体会。
记得少年时,我家门前的东荆河大堤上修了一个引水闸。闸正中写着“复兴引水闸”几个大字,两旁一边写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另一边“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行书字体,龙飞凤舞,苍劲有力,真是高手在民间。那时我正在临《玄秘塔碑》,对闸上的字产生了浓厚兴趣,就经常到闸上看,并力求把每个笔画记在心里,然后回家写在纸上。就这样反反覆覆,养成了读帖记帖默帖的习惯。平时走路也总是看街道两边的字。其实我很少拿笔,尤其后来从事党政工作,就更不拿笔了。大多都是在心里默写。
我的一个朋友是某高中学校校长,他临柳帖,依葫芦画瓢,被人叫绝。但他总是看一笔写一笔,离开字帖就不会写了。临了几十年,最终自已连一副对联都写不好。我觉得他并不是没能力,只是方法不对。
要把别人好的笔画变为自已的,最主要的是用心而不是用手,手是听心指挥的。正如柳公权所说“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里的心,就是大脑)
有些人练书法总是用手天天写,很少用心,辛苦了一辈子,然书法进展不大,充其量是写得熟练。
用笔在心,是写好字的根本。当今还有些人不是把心用在笔上,而是用在钱上,所以写不出好字来,只能靠忽悠。
感悟之四:
用什么标准评判书法作品。
书法的意思是书写之方法,也可代指书写的作品。评价一幅书法作品的好坏,就要看是否遵循了书法的规则。一是握笔之姿势,姿势不对,是写不出好字的。吼书喷书谈不上握笔,故称不上是书法。二是运笔之提按顿挫等技巧以及墨色浓淡的运用,三是字的结构及整体布局等方法。如果每个环节掌握好,就是好作品。同时一定要按约定俗成的,尤其草书,要按照草书的符号写,不可随心所欲,让字断胳膊少腿。
面对一幅作品,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只要是按书法要求去评判,就可大同小异。
改革开放以来,书法界出现了奇怪的现象,甚至有人说书法不是写字,是艺术。评判书法好坏,不看字写得好不好。书法是艺术没错,书法艺术靠什么展示出来?靠写字。如果不是写字,书法的艺术怎么体现?字写得不好,怎能体现艺术成就高?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就象跳舞是艺术,要靠舞姿展示一样。
由于欣赏水平不同,对同一书法作品会有不同看法。比方对田楷的评价,有人说好,也有人说不好。说不好的理由是,田楷无创新,象印刷出来的,千篇一律。这观点就不对。说这话的人是不太懂楷书。楷书的笔画是固定的,不象行草变化多端,说田楷象印刷出来,只能说明他写得好。田楷的确不亚于古人之水平。

说书法是艺术不是写字,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是没有认真思考书法一词的意义。说书法不是写字,难道书法是画画?书法是种地?书法的意思本来就是写字。你能说进餐不是吃饭吗?
其二,说书法不是写字,是想违背书法的初衷,以假乱真。
我在香港天水围授《易经》时,参加国际华人书法协会活动,会上大家对展出作品评价的观点基本一致,唯有来自深圳某银行的一年青人,认为书法不是看字写得好不好,是看艺术性强不强,只要有艺术性,用笔在纸上随便打些点都是好作品。并搬出一些所谓名人的话来佐证。他的讲话让大家无语。打几个点能算书法吗?正是因为有这种思潮的泛滥,就出现假书(书的不是字),丑书(书的是不正规的字),恶书(装疯卖傻恶作剧的吼书)

上边这幅书法作品,被炒得沸沸扬扬,我的评点是:似家禽野兽之跡,如残枝败叶之象,若春蚓秋蛇之形,堪称书法乎?
其三,说书法不是写字的人,是故弄玄虚,装腔作势,忽悠人。有些人指着别人的字说,你这不是书法,是写字。我碰到好几个这样的人。比方当年我在某单位当头,某日酉牌时分,酒后登上办公楼(地临市郊),独倚栏杆,放眼远眺,原野上苕子花开,红艳艳一片,在晚霞辉映下,美不胜收,便乘酒兴填了一首鹧鸪天,并用毛笔书写成条幅。其云:
醉倚栏杆对夕阳,
落红尤惹离情长。
壮男渐损青春志,
倩女偏增绿鬓狂。
云霭霭,路茫茫。
愁思萦绕九回肠。
他年相见恐无语,
且把花笺隐泪行。
不日,一位熟人来访,见我写的字,貌似惊讶地说,没想到你写的字还这好。因为他从没看到我写过毛笔字。语气从肯定中带有几分轻蔑。顿了一会又说,好是好,不过你这不算书法,只是写字。我心里暗想,我十三岁就临帖,说我是写字当然没错。但不知在他心里什么是书法。于是我顺势夸了他几句后,忙拿出笔纸,求他把我这首词书写出来,给我作样板。他有难色,迟疑了一会,推却说,没你写得好,没你写得好。终没拿笔。我不知该说他是李逵呢还是李鬼。
评判书法作品,除了要掌握标准之外,更重要的是心术要正。心术不正者扬恶惩善。据说有某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对民间书法大打出手,他说的大意是,凡是被乡间人说是好书法的,说好的人越多,书法越是不好。真不知他肚子里有几点墨水,竟然敢装神弄鬼,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来。
评价作品好坏,应说出具体内容来。不可盲目肯定或否定。说别人的不好,自已能不能写一幅纠正其错误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呢?
感悟之五:
当今社会乱象纷繁。究其原因都是一切向钱看的恶果,书法也不例外。
为了钱,老书法家不保晚洁,用丑书忽悠人。比方尉天池,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前)就买了他写的《书法基础知识》学习。他告诉我如何选择毛笔,写字时如何把毛调顺了写等等。他的晚年,字退化了,为了挣钱,故作姿态。把毛笔弄得分叉了写字,违背初衷,写的字难看死了,还拿出来拍卖。


以上三幅,为尉天池所书。其中第二幅曾在2012年获中国书法第四届兰亭奖。有人吹其老辣。我以为,书之老辣者,粗看并不显华丽,细看则老练厚重深沉,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如湖北书法家吴杖蜀的字,虽被部分人觉得怪异,确为老辣。民间也不乏书之老辣者。尉天池这幅获奖作品不仅不老辣,反而漏洞百出。首先说选字,书法作品一般都是选用繁体字,如果要写简体,在一幅作品中就都写简体,而此幅中“凭”用简体,“躍”用繁体,不伦不类。再说运笔更是不堪入目。其燥笔枯墨,似驴马拉硬屎;粗横细撇,如朽木缠死藤。我当初曾以他为师,当今诚以他为耻。如此拙劣,获兰亭大奖,中书协评委真是火眼金睛。
为了挣钱,后来者走捷径,不认真学书法,用假丑恶书炒作挣大钱
。
为了挣钱,各方面的名人,也学书写字卖钱,如刘晓庆。她的书法较之假丑恶书坑蒙,反倒高尚。因为别人是慕名找她刘晓庆,出钱并非为买她的字。更何况她的字比假丑恶书好。而那些鼓吹假丑恶书的所谓名人,见刘晓庆抢了他们的饭碗,心怀嫉妒,就跳出来横加指责,企图欺行霸市。甚至对刘晓庆漫骂。刘晓庆卖字与你何干?如果你写得真比她的好,可拿出来,放在一起卖啊。

总之,为了钱,各种丑态层出不穷。但应坚信,总会有一场暴风雨将污泥浊水冲刷干净,还我净土。
结束语
《书法感悟》为管窥之见,或多有不妥处。乞方家斧正。
人常云,见字如面,书如其人。吾以为,字乃心态流露,书为情感腾倾。美善丑恶,尽显毫端之下;谄媚凌傲,皆融雪楮之中。
历代书法巨擘,无不标新立异。昔秦桧创宋体,心怀叵测,遂使蛇潜蝎隐;右军作兰亭,情志高雅,已成凤翥龙飞。
民间好书者,出没城郭俚巷,栖游山乡野村。其璧水寻欢,得修身养性之乐;青管陶情,远争名逐利之徒;开轩临池,赏云蒸霞蔚之美;击钵催诗,抒鹿门桑麻之怀。人俱贤,书尽雅。吾作此《书法感悟》以颂民间之巨匠,歌闲野之达人。
书法,自古无单门独院。古之六艺有书,书指读书写字作文也。九佬十八匠,画为十八匠之一,而无书法匠。读书人为九佬之一,而无写字佬。故写字从属于读书,所以没必要设书法博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欲书法,先读书。
《书法感悟》,为个人心得,无意与他人辩理。如不合尊意,请绕道。若逢钟期,则更无憾矣!
2024年1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