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祥王村的大柳树
文/牛文全
童年的记忆挥之不去,至今脑海中不时浮现,还经常出现在梦中,对大柳树的记忆有两段历史。
最早60年代是叶家(今叶国桥家)宅基地上的大柳树,树干约4米高,树干直径圆约1.5米(粗),3个成人才能围抱过来,树冠直经约30米,象檩条粗的分支树叉就有几十棵,树的总高度约30米,每到夏季时的树荫遮蔽整个院落。
这棵大柳树在10几里距离的远处方能可见,它不但是一个户的荣耀,也是一个村庄的灵貌和象征。小时候一帮小伙伴们去外村地里拔草,有时转了向(迷失方向),就寻找这棵大柳树,看到这棵大柳树就找到了家的方向。
因树冠较大,枝叶茂密,引来鸟欢蝉鸣,喜鹊喳喳,成了一些禽类的栖息之地,小伙伴们也在树下喜闹玩耍,要上去树需用梯子爬上,在树的树叉上能躺下“睡觉”,下小雨时整个树冠下仍然是干的。
70年代初,主人家修房建屋,大柳树也随之刨伐,在那个还不富裕的年代这棵树上的主支干用做檩条盖了三间房。树身子做成了大门,堂柜。从此,大柳树再无踪影。
后一段历史,也是在70年代村里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平整调整土地,建设北大方,修建村北(今水厂后面)环村农田路,(从西头原第二生产队大方至东头第六生产队大方)长约800米,在路南沿植树造林,栽植了一行柳树,这行柳树,几经岁月,茁壮成长,树大根深,枝繁叶茂,成了仉祥王村一道碧绿优美的风景线。人们又找回了仉王大柳树的感觉!何况这是一行几百棵!
这一行柳树,二十几年如一日,静静地守护着,眷恋着村庄,春天柳芽嫩绿给人们带来春的气息;夏天绿荫下乘凉人们享受着劳作后的惬意;秋天莎莎的柳叶声催促着人们收获丰收的庄稼;冬天阻挡着北方刮来的寒风,整个村庄会一丝温暖。
最难以忘却的是,每年的夏天傍晚,三三两两的人们去柳树下扣爬爬(金蝉),树干上逮爬爬,把麦秸在树下点着火,用木杆敲打树枝,把树上蜕变的金蝉(啸啸)引下火堆旁,一晚上收获不少“战利品”,回家腌制起来,第二天油锅一炒,那个香劲呀……
那时人们在生产队干活,尤其是在中午收工回家时,都要在柳荫下乘凉一会,散去身上的疲惫和汗水。那个年代没有空调电扇,中午高温难耐,不少人搬着草席、木橙、板床到大柳树下手摇蒲扇休息避暑乘凉。
这行大柳树是仉祥王村的一道绿色屏障,一道靓丽风景,一道吉祥风水……只可惜,在那个年代被砍伐掉了。
一点思考:一个村庄要留住记忆,就要留住古迹,留住古迹就需要有历史发展眼光的人,要有长远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切不可有短意之见,权益之见,盲目之见。村里的老树、老建筑、老文物等要保护好,切不可破坏,要发扬传承精神,接续精神,人们都知道,山西洪洞大槐树历经世纪沧桑她是全国各姓氏认祖追宗的历史见证,南皮老城街西头也有一棵几百年的老槐树,已被确定为重点保护树木。文物古迹是历史的见证,是历史的烙印,保护好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