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恨嚼槟榔
文图|崔方春
癸卯年腊月二十二上午,与朋友相约去赶年集。下车,便传来了某著名歌手演唱的歌曲《采槟榔》:“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细听,歌声来自集贸市场入口。走近,原来是一卖槟榔的商家播放的唱片。

步入市场,入口两侧卖鲜槟榔的地摊,强力吸引着我的眼球。好家伙!大大小小十几个摊位,十几位中老年妇女,或蹲或坐,或叫卖或不语,或交易或打理,人人守着几十斤鲜果在售卖。这几年在海南猫冬,对槟榔有些了解,但见到这么多槟榔果、这么多人售卖还是第一次。令人惊讶!
槟榔,别名大腹子、橄榄子、青子,棕榈目棕榈科常绿乔木,一般高10米左右,最高可达30米。原产马来西亚,传入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主要分布于云南、海南、台湾等热带地区,海南省种植面积占全国的99%。目前,世界已知有36个品种。海南一般为长蒂种或短蒂种,每年8月至翌年4月为收获期,果型以椭圆形、长形为佳。有关资料显示,2021年我国产量9.89万吨。
自西汉年间传入我国,槟榔最初作为药用植物,对避瘟疫、除瘴疠、解毒气、逐肠虫,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本草纲目》重要条目之一。后逐步转变为消遣性食物,深受岭南和湘潭地区群众的喜爱,成为待客婚俗礼仪的必备之物。有的地方以槟榔作婚娶定礼,寓意夫妻恩爱相敬如宾。万宁、陵水等地,至今仍然保持着迎娶拜堂时,给前来道贺的亲友散发槟榔的习俗。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槟榔作为文学题材,被融入对友情、人生、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感悟。唐代大诗人李白写下“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的著名诗句。1097年,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被贬海南儋州,其间写下许多关于槟榔的诗篇,他的《咏槟榔》至今仍被广为流传:
异味谁栽向海滨,亭亭直干乱枝分。
开花树杪翻青箨,结子苞中皱锦纹。
可疗饥怀香自吐,能消瘴疠暖如薰。
堆盘何物堪为偶,篓叶清新卷翠云。

海南人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百姓,历来就有咀嚼槟榔果的嗜好。万宁是海南槟榔的主要产地,嚼食人口多历史长,消费量大。因而,市场广阔,交易活跃,产销两旺。我顺便问了几个摊主,她们说价格稳定,销量不错。正常一粒卖价5元,两粒8元,买一斤在40–50元之间。在我问询之际,两个摊主已完成了3笔生意。可惜不是大买主,一位一斤,一位两斤。一个男士仅买了二分之一粒,和着摊主给的荖叶熟石灰膏放进嘴里,边嚼边忙活自己的生意去了。
与湖南人不同,海南人嚼槟榔以吃鲜果为主。新鲜槟榔果酸涩,入口感觉不好。所以,需要搭配荖叶(亦称篓叶。一种胡椒属胡椒科植物),抹上一层熟石灰膏或贝壳粉膏,把切成小瓣的槟榔摁进去,包成一个小三角送入口中。咀嚼过程中,三者与唾液混合形成鲜红的“槟榔液”。它从嘴角漏出,无论男男女女都像涂了口红一般。由于太苦涩,食客往往会把这第一口槟榔汁吐掉。其如同咯血一般,把地面染成不易清洗的一片红,既污秽了自然环境,又为环卫工人造成了沉重工作负担。
我是看不惯有人嚼槟榔果的。虽不好指责,但对他们黑乎乎的嘴巴,褐黄色的牙齿,以及动不动随地吐红色口水,真有些厌恶。一次,与一位村民交谈,我笑呵呵地指出嚼槟榔的害处,甚至有可能患口腔癌等多种疾病。开始,他笑而不语,后来被我闹急了,沮丧地说:“没办法,成瘾了,心里难受。”看来,有些人像抽大烟,不嚼就萎靡不振浑身上下没精神啊!
槟榔果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药用价值明显,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元素和有益物质。具有杀虫破积、降气行滞、行水化湿的功效,多用来治疗绦虫、蛔虫、钩虫等疾患。它如同咖啡、茶叶,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在上班、学习犯困的时候,槟榔果一嚼,顿觉浑身轻松,神清气爽。另一方面,它又被医学界认为,经常嚼食会造成口腔溃疡,牙龈退变,黏膜纤维化,进而导致口腔癌变。医学检验发现,槟榔果中的槟榔素和槟榔碱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其花、藤都含有致癌物质。因而,2004年即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入一类致癌物质清单。被土耳其、新加坡等多国认定为毒品,被众多欧美国家所禁售。如擅自带入有关国家,将遭逮捕入狱之灾。
近日,我上网看了看关于咀嚼槟榔果的报道,可以说是爱恨交织,各有各的道,各说各有理。但我同意一位专业人士的说法:“最起码是一种致癌因素,长期嚼槟榔有患口腔癌的极大风险。”因此,我奉劝诸位“槟榔客”,还是远远离之,不嚼为好!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