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工农一起过大年
作者:余敦山
1977年农历正月初一,我们十几个石化员工,在西固南山厂办的农场里,和附近柴家台村的二十多个村民,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大年。四十七年过去了,至今还常常想起。
那年冬天,雪下得很大。年关将至,柴家台村大队的书记、队长和我们约定:大年初一,他们带人上山来拜年,搞一次工农联欢。听说此事,寂寞的我们高兴坏了!尽管当时物资不太丰富,但我们想方设法,准备了白面馒头,猪肉,白酒,还有鞭炮。我们把行李卷起来,床板当桌子,等待农民兄弟上山来。
九点多,上山的小路上响起了锣鼓声一一农民朋友来了!我们在门外迎接他们。一时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过年好"的问候声和笑声不断,好高兴啊!
我们农场的宿舍,在半山腰的一座"土围子"里。这是解放前,山下村民们用来躲避战乱和匪患用的地方,四面土墙,中间有比篮球场大一点的平地。村民们进来后,我们场长递给老队长一个小红包,聊表心意。接着,社火队打起了兰州太平鼓,鼓声在山间回响,久久不绝于耳,非常震撼。一时间,锣鼓声和鞭炮声,把工农一起过大年推向了高潮,寂静的山上,顿时变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
随后,我们和农民兄弟一起,围着床板桌子,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频频祝福,每个人都在开怀地笑着,直至尽欢而散。
当时,我是厂里第一批上山开荒办农场的人。1969年春节刚过,车间主任指定让我带队,带着八个人,和其他车间的工人一起,上山办农场,向荒山秃岭要粮。那时条件艰苦,我们四十多个人,全靠人拉犁翻地播种,毛驴拉水上山浇地。因为缺水,只能种在人,收在天了。山下就是黄河,可当时没有提灌设备。山下的柴家台村,派人来给我们当技术指导。柴家台是个大村子,南临黄河,以耕种河滩地为生。农场建好以后,我们和山下的柴家台村打交道很多。后来,我们建成了提灌站,把黄河水引上了山,柴家台村人,用水也方便了。
为了方便往返农场,我们厂还自行设计安装,建成了一座黄河吊桥,可以过自行车和架子车,柴家台人进城也方便多了,他们管这吊桥叫"工农连心桥"。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企业办农场已无必要了,土地和设施就都交给了柴家台村。 回想我们兰州石化人,离不开农村,断不了工农关系,工农关系好了,事业更兴旺。
工农一起过大年,我的一生仅此一次,但这是终身难忘的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