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子
作者/邵尊成
房子的发明可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了。
公王岭蓝田人还以洞穴作为栖居之地。到了半坡先民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用打磨精细的石斧、石锛将粗糙的木料劈为方形,用这些木料做门坎、立柱、椽檩、横梁,并用草泥抹墙,用草泥固定茅草,造出茅屋的雏形。他们用这种草屋避寒暑,遮雨淋,阻挡野兽的攻击,这无疑是伟大的发明,半坡人已在房屋的发明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些看起来似乎幼稚粗陋的建筑已创当时的吉尼斯纪录,无疑是历史的创新与伟大。
人们以后在这个基础上加工、完善、提高,再创造,再发明。
有了这个基础,经过数千年的演练,能工巧匠们就创造出阿房宫、故宫这些世界奇迹。
民间的建筑者虽然没有王宫那些出类拔萃,但乡下人仍以沉稳的步伐让生活更加幸福。

五十年代初,八爷(皎善)家的茅草棚可是全村最后一家。费了多年的积蓄,积攒着多年的梦想,八爷家终于拆掉茅舍,建造了三间瓦房,这可是开天劈地的大事,八爷一家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可是灾祸从天而降,五七年,一次因烧火不慎,灶前聚集的柴禾燃烧,盖成不足三年的瓦房毁于一旦,八婆气得要死,浑身打颤。我父亲在柿树下抢救,村民虽用水浇灭了火,依然是一片瓦渣。悲夫!
吾家腰房也曾在旧社会时期着火,之后,盖了西边的两间厦房,供三叔父居住。
谢恩长家在七十年代初失火,全村人帮忙救火,主人躺在地上,精神近于失常。

房,是百姓的窝,房,是百姓的命。多少人一生的积蓄都摊在房上。为了盖房起早贪黑十数年,奋斗不息。为了房,东借西凑,不计一切代价。
走到谁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房,房,成了居家立世的名片。
族中名人邵熙龄公,凭辛勤知慧致富,曾在英年两次置三间五进大房,东有厅房雕梁画栋,屏风上有牛兆廉亲书牌匾”大好河山”,西有厅房,屏风上邵力子手书”康节风规”。其具体细节我已在《开心居存稿》中记过,不复赘叙。

在城市,能购到一栋单元楼已经十分满意了,可在乡下,由于地势的优势,可以尽量发挥,极其新巧奢华之能事。
翟家村有一律师学生翟社民,把房子建得如同别墅一般,院有假山、花园、喷泉、石桌凳,墙壁有浮雕花卉,一楼客厅,雕塑、名花、名画、真皮沙发,琳琅满目。二楼书房茶秀,中外名著列于书架,南北名茶供书友尽享。三楼阳台,观景棚下棋牌供客友玩乐,王顺山、三凤山、天明山尽收眼底,真一妙境也,观之心旷神怡,品之如临仙境。住在此处,不是神仙,胜似神仙!岂非城市中区区单元楼可比也!

中国的城市,楼房林立,世界少有。可贵的是我国已在南极不毛之地建造了长城、中山、昆崙、泰山、罗斯海等五个科学考察站,彰显了中国的建筑实力和科技的惊人进步。
房,是人类的栖居之地,房,亦是现代文明的标志!
杜工部的”广厦千万间”早已变成现实,中国的”安居工程”已成为世界触目的品牌!
202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