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国风韵章华台】
马诗途
新春伊始,我慕名行游 “北有兵马俑,南有章华台”的地方—湖北潜江千年古镇龙湾。
楚章华台名闻中外,享誉天下,它和兵马俑一样,目前只是一处供人参观的遗址,但仅仅从遗址我们就可以看出当年的楚国章华台是何等的宏伟和华丽,因为它代表着东周时期楚国乃至全世界文化艺术的最高峰。
章华台,又称章华宫,是公元前540年至535年,楚灵王举全国之力历时六年修建的离宫,是我国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高台园林建筑基址;占地方圆四十里,以章华台为主体的22个宫殿建筑群富丽堂皇、气势雄伟,蔚为壮观,史称“天下第一台”。史料记载,章华台“台高十丈”(约23米)“基广十五丈”(约40米),“以金玉装饰”华丽壮观;台周围修建了大量亭台楼榭,极尽魅丽。章华既是台名,又是宫名。章华台是章华宫的主体建筑,是章华台其中的一座。只不过,章华宫以章华台而名扬天下,她本身的光泽,基本被章华台取而代之。
章华台遗址(章华宫)面积中心地区东西长3华里,南北宽2-3华里,除了被当地人称为台子的22个层台式宫殿,还有古河道、古楚湖、古墓葬群等,总面积280多万平方米,是北京故宫面积的整整4倍。楚灵王曾幻想将周天子才能拥有的九鼎置于其中。章华台有比潜江张金黄罗岗郢都更豪华奢侈的宫殿,更幽雅美丽的环境;楚灵王流连忘返,与美人日宴夜息于台上,管弦之声,昼夜不绝,鼎盛之时,万人共欢。“灵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殍”,宫女曲栏拾级而上,登台途中需休息三次,章华台又被称为“三休台”、“细腰宫”。
章华台出土了数十万件宫殿陶质瓦碎片,以及大量铜带钩、箭镞、剑、漆案足、陶鼎、简瓦、板瓦等。展厅橱窗有部分出土的瓦当、铜门环等古楚文物。
在东展厅,有一条宽约2.4米、长约10米以紫贝缀砌径道,穿门而过,横到了宫柱基之前。这是世界上第一条用钱贝铺成的宫路,穿过数千年的时光隧道,依然能想像出她当年的银光闪闪、璀璨耀眼。在古代,贝壳就是货币;贝壳铺路,是为了尽显奢华,在全国尚属首次发现。屈原在《九歌》中写到:“鱼鳞屋兮龙堂,紫贝阙兮朱宫”。贝壳路的发现,再次证明这是一座非同凡响的楚王宫建筑遗址。
楚国宫殿章华台遗址在天地间依旧可见当年的“红”,断壁残垣再现古建筑结构和历史地理风貌之美。
出博物馆,沿章华台路继续驱车向东行约两公里,便是我此行要参观章华台的遗址。顺着曲曲弯弯的青石板路,经过一个大型广场,走向9米高近百米长的正方形台基式展馆建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气磅礴的几个大字:天下第一台——章华台。
巨幅浮雕跃然,眼前瞬间穿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细腰美女,在水一方。驻足拍照,思绪万千;勃然聊发思古之幽情。
登上西北角约5米高木架结构观景瞭望塔楼,俯瞰章华台复原遗址全景,可观章华台典型的南国水乡离宫别馆布局,北高南低,高低错落;台内回廊穿梭于三个层台之间,台外贝壳路东、南、西三面环绕。台南是宽阔的迎宾广场,台北有回廊—天井组合的幽静庭院,台周为亭廊结合的曲廊环绕,台东直通汉水古河奔流,台西楚家湖碧波荡漾。举目望远,包括水章台、打鼓台、荷花台、徐公台等在内的章华宫,尽收眼底。
历代以来,我国的经、传、史、赋、诗、文对于楚灵王章华台的描述不绝于书,在古籍《左传》、《国语》、《韩非子》和《史记》、《汉书》、《后汉书》以及《水经注》等大量文献中均有记载。仅唐诗就有约30首描述过章华台,让我们去具象当年的霓裳羽衣风拂槛,缠绵悱恻不夜天。李白有“狂风吹古月,窃弄章华台”,“浮云本无意,吹落章华台”的描述;白居易有“云梦春仍猎,章华夜不归”;王建有“章华宫人夜上楼,君王望月西山头”,“应向章华台下醉,莫冲云雨夜深寒”。
如今的龙湾古镇,巳经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楚王离宫为核心,依自然地势营建,自然环境优美、古韵十足,你或可过一把楚服瘾,赶一场楚衣潮流。或可打奏钟磬之音,弹拨琴瑟之声。
龙湾遗址博物馆内,循环播放着红衣美女翩翩起舞的视频,她们衣冠华美,腰肢纤细,舞姿婀娜,向人们呈现着昔日楚国的轻歌曼舞、文化繁荣。
徒步登临章华台,近观远眺“天下第一台”遗址风韵的独特魅力,在一次次的历史触摸中,感悟楚宫建筑的宏伟壮观与高超技艺。倾听楚灵王与章华台的故事,看细腰宫的传奇与壮观。以一秒穿越千年,一同走进那个辉煌的年代。
岁月留下斑驳痕迹的文物,诉说着一段段不朽的篇章。虽然章华台湮灭在战火的尘埃中,但楚文化却成为了中华文明的积淀和延续。

【作者简介】马诗途,土家族。中国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一个诗意的歌者,喜欢文字,但不颓蘼,偶尔腾出一片空间,释放自由的心,淡雅从容,且听风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