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春节游历天涯海角景区
郭青保
魂牵梦绕到天涯,
琼岛风光神韵霞。
海角嶙峋迎远客,
波涛拍岸卷白沙。
南天一柱聚灵气,
海判南天睿智花。
日月同辉歌盛世,
沧桑历尽是升华。
2024.2.13.
甲辰正月初四
於海南三亚

天涯石海角石介绍与传说
天涯石,又称“平安石”,位于三亚市天涯海角景区海滨沙滩上。这块石头远看像一座山屹立在南海之滨,近看是矗立的磐石,传说“坚如磐石”即指此石。
天涯石方方正正,四平八稳,已有亿万年的历史。
天涯石周长约60米,高10米,圆中见方,方中呈圆,独占着海湾一角。石的下方还题刻有"海阔天空"四个字。
相传它是南海上亿年“石祖”,被派镇守南海,祈求南海风平浪静,保佑众生四季平安。每年都有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平安石”前祈福平安。
清雍正五年,崖州(今三亚)知州程哲出游,遥望碧海,触景伤情。他的故乡远在安徽歙县,有宦游四海、流落天涯之感,便命人将“天涯”二字刻在石头上。从此,“天涯”终有定所,浪迹天涯者也有精神寄托与去处。游人在“天涯”石前拍照。
海角石的故事
1938年10月,国民党将军王毅任琼崖守备司令。次年1月8日,他在下马岭举行六千黎民抗日动员大会,随后刻“海角”于石上,誓言抗战到底。因海角石不同于天涯石的感伤,而多了悲壮。从此,海角石与天涯石相依相望。
三亚“天涯海角”石刻出现后,得到世人公认。
1961年郭沫若到此视察並题诗。三亚是我国陆地最南端,面向碧波大海,在地理意义上,这里的“天涯海角”可谓名副其实。




南天一柱简介与传说
天涯海角景区中“南天一柱”位于海南三亚市,从“天涯”“海角”二石东走约三百米,一尊高大兀立的圆锥形奇石,像一支神笔直指苍穹,这便是“南天一柱”。石高约 7米,正面看像一颗哲人的头颅,侧面看像一艘古船上升起的“双桅帆”。
南天一柱石又名“财富石”,其石景被印在第四套人民币二元面值纸币的背面。
相传“财富石”有化腐朽为神奇的灵气。曾有一香港富商败落后浪迹天涯,与“财富石“亲密接触后,回到香港重振了事业。因此,“财富石”被当地老百姓和游客们视为财富之石。
另有传说讲,它是“共工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的“天柱”一截,被派遣到这里来独撑南天。
清宣统元年(1909年),当时的崖州知州范云梯就根据上述说法,题刻下“南天一柱”这四个大字。
天涯海角南天一柱石另传很久以前,陵水黎安一带海面上恶浪翻滚,渔人出海往往船翻丧生。王母娘娘的两位仙女偷偷下凡,立身于南海中,为当地渔家指航打渔,渔民的生活从此安定美好。王母娘娘知道后,便派雷公雷母抓两位仙女回去,二人不从,化为双峰石,矗立海上继续为渔民引航。雷公大怒,轰的一声将双峰石劈为两截,一截掉在黎安附近的海中,一截飞到三亚的“天涯海角”旁,成为今天的“南天一柱”


海判南天介绍
海判南天是海南省三亚市天涯海角风景区的一个独特景色。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十一月,进行测绘工作的钦差大臣在今天海南省三亚市天涯海角风景区内的下马岭与南海的山海连接处立下了“海判南天”石刻。
这是著名的《皇舆全览图》测绘留下的纬度标记。
康熙派出的这支测绘队伍正是按照《诗经》所云“于疆于理,至于南海”,查清南海山脉所趋。康熙五十三年十月初五,广东舆图已经绘制完成,此图显然为康熙皇帝确定另一天极“南交”提供了依据。



:


作者简介
郭青保,网名雅逸随缘,籍贯黑龙江,工作生活于河南焦作,现退休。爱好诗词,散文,美术,书法,音乐,摄影,视频剪辑制作,旅游,中医针灸推拿,武术和登山运动等,曾有若干诗词作品发表于中华诗词网,老年诗词网,香港诗词网,今日头条网,都市头条网,美篇网,中国微信作家协会经典文坛网等各地网站微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