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山:张岱与他的美学世界》面世
甲辰龙年,老桥美学新著第四部《湖山:张岱与他的美学世界》,日前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重点出版。该书内容简介:晚明时,文学艺术,群星璀璨,张岱无疑是其中最明亮耀眼的那一颗。三百多年后,以半生遍读其著作、深受其影响的老桥,潜心追寻张岱的美学世界,从行旅、美食、戏曲等九个维度叙述、追忆张岱的日常生活。通过张岱前半生的人生经历,讲述了张岱美学观念形成的一个长期过程。从五十岁之前身居世家的优渥安逸,到清兵入关、绍兴沦陷后的颠沛流离,归隐山林后潜心著书立说,终臻化境。让我们跟随老桥,沿着张岱昔日的足迹,踏西湖雪,沐秦淮月,擎龙山灯,过金山夜……在湖山之间,缓步穿行,逐一领略张岱传奇一生的绝美风景。
图书目录第一章西湖雪、第二章山阴茶、第三章江南食、第四章快园忆、第五章金山夜、第六章兰亭友、第七章秦淮月、第八章龙山灯、第九章陶庵梦。

张岱喜欢美食,吃遍江南。“越中清馋无过余者,喜啖方物”,其咏方物诗三十六首,分别咏赞三十六种蔬果美味,堪为一绝。“远则岁致之,近则月致之,日致之,耽耽逐逐,日为口腹谋”。此句读来颇有同感,今日交通便利,为美味佳肴,宁可飞一趟,不惜费用的大有人在。张岱有大量诗文,细致描写钟爱的美食,从食材产地到烹饪技法,再到口感品相,句句皆专。张岱对祖父张汝霖与朋友合著的《饔史》四卷作了修订并为其写序,而成《老饕集》,使美食成为一种学问,成为生活美学的一部分。

张岱喜欢茶,自称“茶淫”。他对茶的种植、采摘、制作、存储等都有很深的研究,对产地、水源、工艺有很高的鉴别能力。难怪南京著名茶人闵汶水视他为忘年知己。他和三叔张炳芳自制的兰雪茶名满当地,多有人炮制。张岱对茶的爱延续了一生,即使后来逃逸到山里隐居,喝不到好茶,犹记得当年“兰雪”的缕缕沁香。从《陶庵梦忆》关于茶的散文中,可以领略张岱对茶的研究、鉴赏水平,重要的是,他对茶的描述绝不同于其他作者教科书式的讲解,嚼之无味,读之欲眠。张岱把对茶的认识带进人物、故事和环境,使人读来耳目一新,兴味浓浓。《闵老子茶》就是人物、情结、知识、趣味兼备的一篇美文。

张岱喜欢戏曲,家中三代延续,办家班,教新伶,一茬一茬,换了很多名伶,他也成为名震地方的总教。在《陶庵梦忆》中,他写了二十几篇和戏曲有关的文章,从编剧到角色,从伴奏到曲谱,从布景到灯光,从戏台到楼船。仅仅《冰山》一出戏改编的速度之快,就把兖州的刘守道惊得目瞪口呆。更要紧的是,他在演员中享有很高的声望,从来没有把演员当作下人、贱人。他们之间的感情和信任促使他们在戏曲创作上共同合作,将斯时的戏曲水平提升到了相当的高度。
张岱喜欢行旅。“余少爱嬉游,名山恣探讨”,《陶庵梦忆》中,关于行旅的文章竟占三分之一。他的行旅小品文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记,他所观察的角度和捕捉的细节,往往人所未见。虽然喜欢行旅,但他的旅行范围并不广远。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绝对受不了徐霞客那样的艰苦旅行,也不会写厚厚的游记传世。他钟爱的方式与众不同,前往某地,寥寥百字,便生动记下其环境、民风、所访诸友、所感诸事,且语言诙谐,读来令人身临其境。尽管是游记,他也是把人物作为主角,别人在赏月,他在观察赏月的人,别人在春游,他在捕捉春游人的内心世界。即使名胜之地,他也会通过人的行为表现美的景致。一生之中,尤爱杭州。他去杭州有文记载的就达十一次,他对杭州似乎比家乡绍兴还要熟悉。读《西湖梦寻》,感觉到的是不一样的杭州。
作者董联桥,文化学者,书画家。号老桥、南山居士、抱翁。晋人。现居北京,旅居三亚湾。自幼作画习字,以古为师,求自然怡情,恬散淡之心。文宗张岱,诗学乐天。书擅汉隶、小楷而兼诸体。画则悠游于草虫、山石、花鸟间。好美酒、香茗、美食、山水行旅,故别署半闲堂主。自谓:“平生得之于闲,亦失之于一闲字”。著有《半闲堂闲话》、《观自在》等散文集以及《董联桥书画作品集》、《花笺茶事》、《四时之美-中国人的生活及风物》、《逍遥游》、《湖山—张岱的美学世界》等作品集。在京举办《啜英咀华》个人书画展。其书画作品多被国内外机构及爱好者收藏。
2015年退休后,董联桥专注研究生活美学,八年来先后出版四册美学随笔及专题图书(两年出一本书)。写字画画、品茶游历成了其生活体验,他说都是和古代文人学来的。(晨光)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