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鸡呜声》
作者:胡志金
如果你渴望它,它就不是梦————美国诗人斯特曼特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拙作写乡村发生的故事,以及对几个人物的细微情状的刻画。这时我们记起了江南丝竹的缠绵优伶歌舞的咏唱,以及奢靡生活带给中国人的想像。在书中几个曾经的知青决心要在曾经的土地上大展身手,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乡村鸡呜声》有故事,有人物,有民俗,有壮志未酬的仰天长啸,更有不得志者的壮烈情怀。当作者回忆起当年在农村见到的数个不得志者和得志者时。然而,这些都不是重要的,中国人对知识青年的态度,如同长江水在这里一会奔腾不息,一会咆哮如雷,一会风不浪静,使人捉摸不透,无所适从。好在,在今天这样一面历史的镜子面前,我们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概括了《《乡村鸡呜声》。
乡村风雪夜
蜀中是极少下雪的, 一下雪便极见风采。
张雄飞18岁那年在雪地里行走,白雪柔软而湿滑,铺在资阳县的的土地上时满山皆白。张雄飞脚踏白雪在一片银茫的世界里踯躅。头戴一顶绿色军帽的张雄飞,肩负重任,他身穿解放军战士军装,一双白色的回力球鞋,将雪踩得嚓嚓地发响。张雄飞之所以为人之景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此人无限地神出鬼没和不可思议。
卢红玉是在太鱼公社公社客栈的小食店与张雄飞相见的。太鱼公社公社的客栈据说已有三百多年的光阴,可以追溯到湖广填四川的时侯。当年这个客栈以行走绿林响马著称于世,到客栈里歇脚下的大都是到百多里远的地方去买猪马牛羊的过往客商,这些人在小食店里酒桌边抱拳拱手。张雄飞一个人路过太鱼公社客栈的小食店,他一个人坐在小食店的一张桌边独饮。他的军用挎包里谁也不知道装的什么东西。屋顶上的亮瓦射下来一道笔直的光柱,将这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的脸膛照亮。这会儿,白墙穿榫的小食店里就看得见屋檐下一个燕窝里响起鸟的叫声。一个乡民告诉张雄飞,这面墙上曾经是挂过宝剑的,你看,这张红漆大方桌上便看得见当年宝剑落下的影子。张雄飞在桌上找了很久,却一直没找到。张雄飞的绿军帽帽沿折得 翘翘的,白墙倒把军帽的影子衬得无比俊爽。
当卢红玉坐在张雄飞对面的桌边时,时间是这一年冬天的一个中午。卢红玉从生产队收工回来直往公社小食店里走。当时卢红玉和张雄飞是同学,极少往来的原因是张雄飞常常农闲时一个人行走在资阳县的土地上,做出一些意外的事来。这时,张雄飞举起一个土碗,碗里装满了酒,他微微朝卢红玉一笑:都是出门人,来,干了!冬天的日头从客栈门槛对面的一道土墙上斜过来,泥土墙里传出缝纫机达达达的机器声响,一会响一会停。你看,茅屋上伏着一只猫。张雄飞说。张雄飞笑的时侯,一排牙齿发出黄色的光亮。然后,张雄飞用筷子拈起碗里的一片回锅肉,再喝一口酒。这当儿,卢红玉蓦然间记起张雄飞是常年行走于这片红土地的人物。太鱼公社公社小食店青石筑成的灶台上,炒菜的徐师再一次到灶孔边把一个石头的火门打开,铲了几铲煤到灶里,再将火门关上。徐师转到灶台边上时,他大声吼道:“炒得要不要得!猪肝下锅十八铲哟!”显然,张雄飞还要了一份猪肝,徐师正将猪肝往热烟滚滚的锅里倒时,整个小食店冬天的气氛全没有了。一只橘黄色的猫蹲在青石灶台上,猛一下从煤堆上蹿出来,速度之快,令人称奇。
这天夜里,女知青卢红玉坐在茅屋的煤油灯下看书,她不时听到土墙后面响起一阵阵哗哗声,她捧起一本《青春之歌》的长篇小说,暗想,这大概就是学生时代老师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吧。卢红玉看书的时侯还听到屋后的龙骨石掉下来的响动,这里把一种赭红色的硬土叫做龙骨石。卢红玉在煤油灯下翻阅过新华字典,但一无所获,没有看到关于龙骨石的记载。卢红玉从一本书上得知的倒是有湖广填四川一说,三百年前有人千里迢迢迁徙到了这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卢红玉和同学扛着包来的时侯,经过一个院坝看见几个昏昏欲睡的老人躺在竹椅上,用惊奇的目光打量卢红玉和她的同学。卢红玉后来才知道,这些老人的先祖都是三百年前从湖广来的,他们没有一个看见过火车。黑夜中,这个叫卢红玉的女青年坐在煤油灯下细心暝想,那盏煤油灯闪烁着暗红色的光泽,照耀着墙上的一面镜子。
卢红玉坐在土墙屋里,听到生产队长在念毛主席的一段诗词,卢红玉于是披衣走出了房门,她在知青茅屋的屋檐上停下来,听见生产队长念的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生产队长念到”看长城内外”时卡住了,半天再没有念下去,而是用火钳在灶孔的石头上敲打,说,明天公社就要来检查了,这阵还没有恰(吃)饭,搞莫个名堂!生产队长一个三岁大的小女孩不知时侯站到了生产队长跟前,小女孩胸前一张塑料围腰让生产队长看到了,生产队长放下火钳,把小女孩拉过来,取下她的围腰,再翻过来挂在她胸前,乍一看,围腰簇新无比,好像昨天才从太鱼公社公社供销社买回的。
卢红玉穿过一块空坝。旷远无边的乡村景色在卢红玉一个人的世界里显得极静。天上是一弯浅浅的月亮,月色四周晕晕糊糊一片。她想:三百年前这里是不是这个样子呢?生产队长一家人坐在门槛里面吃饭。生产队长那个三四岁的小女孩用筷子指着女知青对面的一扇子门说,那是毛主席。卢红玉的门上贴了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毛主席24小时身着蓝布长衫走在去安源的路上。毛主席端庄肃穆的表情告诉卢红玉,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生产队长把那本毛主席诗词夹到胳膊下去舀饭时,卢红玉忽然想: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那又是什么呢?一只毛色似锦缎的大黑狗从门外摇了回来,绿色的眸子一闪一闪地望着卢红玉这个远方来的客人。卢红玉轻轻拍了一下它的脑袋,看看它蹲下来坐在生产队长门边的样子。生产队长一家正在吃一碗红烧肥肉,还有一碗当地人称的辣子酱,屋里犀杂着的气味使卢红玉有些亢奋,她一个劲地在心底里说,好久没吃到这样的红烧肉了吧?生产队长的老婆用头上的一根发夹去挑灯花,煤油灯灯花跳了一下——卢红玉一张古典美人的脸迅即被暗红的辉光映出了美丽的白色。
屋里大人孩子都一嘴的红烧肉和辣子味,卢红玉的一双大眼睛直看得泪花流。月亮果然在白莲花般的夜色里穿行,夜色里吹来一阵阵风。在生产队长一家人的鼓励下,卢红玉拿起了筷子把一砣肥肉塞到了嘴里,直嚼得嚓嚓有声。
作者简介:胡志金,曾在《长城文艺》《蜀峰》《海棠》《《文史精华》《民间传奇故事》《红岩》《解放军文艺》《昆仑》《神州》《阅读经典》《中华传奇》《战士文艺》《泸州文艺》《神剑》《佛山文艺》《红岩春秋》《西南军事文学》《中国兵工》《贡嘎山》《草地》《重庆文学》《小小说月刊》《当代作家》《武当》《武魂》《武林》《晚霞》等期刊发表过作品。另在报刊上约有二百余篇拙作。其中纪实文学《一个重庆老知青的土匪人生》(整版6000字)发表在重庆商报(1998年10月8日),较有影响。2008年第7期《文史精华》上发表的拙作《重庆武斗,全国唯一的文革公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凤凰卫视及海内外百余家网站及媒体转载。著有长篇小说《钢枪在手》(非自费),该小说2011年1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35万字),现由重庆市有关部门选为人民兵工八十周年红色经典著作。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长篇小说《钢枪在手》由重庆市九龙坡区宣传部选送“五个一工程奖”的侯选作品。散文《春森路19号》获《解放军报》2012年3月12日“在党旗下成长”征文优秀奖”。长篇小说《再访一双绣花鞋》 获《今古传奇》杂志社2015年度全国优秀小说征文大赛优秀小说征文,《今古传奇》杂志社第一批入围作品。2015《书香重庆》长篇拙作《口水人生》入围100强。
王孝付签名售书:王孝付创作的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于2019年1月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价58元,另加邮费10元。另有少量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售价38元,另加邮费10元,处女作,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年12月首版首印;两本书一起买,只收12元邮费,合计108元;作家亲笔签名并加盖私人印章,有收藏价值,值得珍藏。欲购书者请加作者微信:18856210219或18605621367(注明“购书”字样)。或者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购买。或者点购买直接网上购买。

批判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江南新梦》梗概:该书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之末的江南小城,是一部中国版的《茶花女》和《复活》式的悲剧故事。作品通过男女主人公的悲剧人生,透视了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异化与裂变,解读了人生、爱情、事业等永恒不变的人类主题,展现了在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经济乱世之中,清者自清和志行高洁者的人性之美……小说规模30余万字,183节,是一部都市题材的言情小说,也是一部现代版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长篇历史小说《白衣卿相——柳永》内容提要:“千古词状元,宋史未立传”“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柳永满腹经纶,却终生抑郁;才情绝世,却乐于与歌伎厮混;自诩“白衣卿相”,但最大的官职不过是一个屯田员外郎;生前穷困潦倒,死后却被无数后人追忆……本书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基本依据传主一生的活动线索和命运起伏,刻画了柳永这位既生不逢时,又生逢其时的落魄词人的艺术形象,着力记述了这位大词人悲喜交集的人生。《金秋文学》是开放性纯文学电子刊物,守住文学最后一片净土,留下心灵最后的精神家园。现面向全国(海内外)华人作家、诗人、编剧、**家等文学爱好者征稿。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