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的故事(三)
放 鞭 炮
文/甄春延
今年的春节我又听到久违的鞭炮声,看到了天空中那绚丽多彩的焰火,心里非常高兴。
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我认为,过年就要有过年的气氛,要有年味。
我今年66岁,记得刚刚懂事时,每到过年时,就喜欢跟哥哥姐姐出去放鞭炮。
我捂着耳朵,躲在哥哥姐姐的身后,远远的看着哥哥蹲在地上点燃鞭炮,看着那发出嘭啪声响的二踢脚在空中绽放出白色烟花,发出震耳的响声,看着他们举在手里的呲花放射出灿烂的烟花,看着礼花在空中开放出绚烂的烟火,听着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我蹦着脚欢笑着,那时候过节真有过节的气氛。
我记得,我们在云南大山里面居住的时候,那时候尽管生活困难,父母亲被“批斗”的时候,到了年三十儿时,父亲也要和我到门外燃放一挂鞭炮,放几个二踢脚。
母亲就站在门口看着父亲和我燃放烟花爆竹,脸上难得绽放出欣慰的笑容。那时候的我,也知道我们家和别人“不一样”,所以后来想到母亲脸上的笑容,我也理解母亲内心的酸楚。不管生活怎样,到了年节,该过节还要过节,就像杨白劳再困难没钱,也要给喜儿买上二尺红头绳。
尽管父母亲文革前工资有350元,但文革中,造反派只给我家发90元的生活费。要知道,我们家有7个兄弟姐妹,当时就我一个人和父母亲在一起生活,6个哥哥姐姐都在东北和外地下乡和工作。母亲每个月都要给哥哥姐姐寄生活费,所以家里生活也不宽裕。
那时候的鞭炮和二踢脚哪像现在的鞭炮和二踢脚,跟炸弹似的。
父亲手里攥住二踢脚的上部,点燃后下部炸响后,直接就蹦到空中,还是比较安全。没有炸响的鞭炮,捡起来掰折了都可以点呲花玩儿。
有的小鞭用手掐住根部点着了也蹦不到手。那时候的鞭炮和二踢脚药量小,燃放起来都很安全。现在的烟花爆竹说心里话,离近了放都不安全。
不过,即使这样,我也坚决反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主张“限放”。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承,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说到底是忘了我们的“根”。
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春节放鞭炮的传统,放鞭炮,让春节更加热闹,还寓意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向往和期望。
放鞭炮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习俗,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那声声爆竹声寄托了人们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然而,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地方开始禁止或限制在春节期间燃放鞭炮,这让许多人感到惋惜,也引发了关于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的讨论。
在我看来,鞭炮虽然是一种传统的习俗,但它更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情感寄托。它代表着我们对家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对平安幸福的祈愿。
记得去年人民日报曾痛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一刀切的情况,批其是懒政惰政。
去年春节,一些地方开始允许或者默许燃放烟花爆竹。去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已经明确提出:各地禁放烟花爆竹是违背上位法的!要求各地修订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所以今年的许多地方实际上已经不再严格要求禁放烟花爆竹,因此,今年的春节真正有点“年味”了。
无序的燃放烟花爆竹当然要遏制,但是普通老百姓家放的小鞭炮纯粹图个热闹和气氛,当然不应该限制,过年也就是要过个气氛!
解禁烟花爆竹的理由有哪些?一是发扬传统。春节燃放烟花爆竹,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传统习俗,而这个习俗也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之久。
如果在过年的时候没有烟花爆竹的陪伴,就意味着失去了年味。二是表达的是美好祝愿。烟花爆竹的燃放本身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在烟花爆竹的燃放过程当中也能够将我们祈求平安、祛除邪祟的想法传递出去。三是辞旧迎新。
王安石曾写过“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诗句,通过这件事也能够让我们了解到爆竹对于过年的重要作用。不让燃放烟花爆竹,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儿孙们都不知道烟花爆竹是什么东西?那我们的文化传承就断了。
解禁烟花爆竹也是民心所向。
很多人都希望能够在过年里重新看到烟花爆竹的燃放。有调研结果显示:90%以上的人支持解禁烟花爆竹,如此高的呼声也就说明了烟花爆竹在人们心目当中的重要地位。其实,前些年的经验已经证明,过了正月十五,你让老百姓燃放烟花爆竹,也不会有人那么做的。
今年除夕夜之后,鞭炮声就已经很少了,到了初三初四几乎听不到了。从某种程度上讲,完全禁放已经是没有任何意义了。
就如,过去迎亲都要放鞭炮,现在有吗?所以不管别人怎么想的,我个人还是支持春节期间可以燃放烟花爆竹。
其实,警方在节前又发通告又发微信,再次提醒民众不要燃放烟花爆竹,如果对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各地的要求来看,警方的提醒是否合适,懂行的人都明白。
除夕夜,看着夜空中那灿烂的焰火,听着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我想了许多。也许是人老了,更愿意回想当年的一些往事,看着小区的一些孩子燃放烟花爆竹,看着他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我不禁想到,年轻真好!

作者:甄春延写于2024年2月14日晨
【作者简介】甄春延(笔名春城旧友),原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退休干部,东北师大夜大中文系毕业,学士学位。
编辑、制作:老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