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晨光,常用名“程光”,1941年9月5日生于陕西府谷。山西农业劳动大学绵山分校毕业,终生从事林业,历任山西省太岳山森林经营局办公室秘书、副主任,关帝山林局办公室主任、林学会秘书长、森林公园调研员,1998年考取“高级工程师”。
在职时曾先后借调林业厅、省国营林场管理局,执行编辑《山西国营林场概览》(30万字),并为省政府经济研究中心执笔完成《山西水资源和林草涵养水源研究》课题论文。
2001年退休,写作为业,笔名楚胥、林一夫,网名“山林野叟”。2003年编著《儒商常家》(33万字),2005年出版《石膏山生物世界》,2007年编著《晋商茶路》(16万字)和《晋商十大家族》(30万字),2008年主编《晋商堡寨》(15万字);2008年参编《山西林业志》(副主编),均已出版。2010年主编《榆次旅游志和晋商志》,2012年主编《太岳山志》(180万字);2015年主编《关帝山林区志》(140万字);2019年出版《草木小品》和《鸟兽杂谈》,2020年编撰《文水生态文化系列(含“文水寺庙”“文水古树”“文水山花”“文水鸟兽”)》。2021至今主编《白马仙洞系列丛书(“景观大全”“生物世界”“神话故事”“民俗信仰”)》,《关帝山区的生态文化系列(含“峰峦景观”“沟谷温地”“寺庙古迹”“历史人物”“抗战烽火”等十册)》,主编《方山梅洞沟景区》(10万字)和《薛公岭景区概览》(8万字)。
2023.9.15
《妄侃唐诗》之四十一
一川碎石大如斗
初唐四杰中有一位杨炯,他觉得学文没出息,不如习武,写下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诗句,意思是当个领兵打仗的小连长也比个饱读诗书的穷秀才好。诗人岑参(cén shēn),以他在边疆艰苦卓绝的经历证实了此言不虚。
岑参,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他的曾祖父曾是唐太宗时期宰相,随驾征讨高句丽,累死途中,陪葬昭陵。武周时期,岑参的父亲岑植曾任晋州(今河北晋州市)刺史,地方高官。
岑参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20岁时,他往来于长安、洛阳之间,考试考不上,干谒没人理,一度穷困潦倒。十年间,他北游河朔,东行大梁,结交豪杰,狂歌痛饮。与王昌龄相识,成为忘年之交,王昌龄边塞诗中的大漠风光,令他动容。
天宝三年,岑参26岁时以第二名登进士第,在等待分配职位的三年“守选”期间,他从长安出发,遍游中原,长了见识。结果朝廷只给了他一个“兵曹参军”的八品小官,他辞职不干了。
天宝八年(749),大将高仙芝推荐岑参为随军的文职官员。“而立”之年的岑参,踏上了远去的征途。他在诗中写道: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
岑参西行六千里,横穿河西走廊,抵达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今新疆库车城西)。一路艰辛跋涉,记载于笔端:“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沙上见日出,沙上见日没”。在大风中,他满眼流泪,“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
到达安西,岑参任大将高仙芝的幕府“掌书记”。他在诗中写下了交河(今吐鲁番)当时的景象:
曾到交河城,风土断人肠。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
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有时无人行,沙石乱飘扬。
夜静天萧条,鬼哭夹道傍。地上多髑髅,皆是古战场。
天宝十三年(754),岑参应大将封常清之邀入其幕府,二度出塞,骑马赴任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披星戴月,历一月抵达。封常清率兵出征,岑参写《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形象地描述了西北边疆风狂沙暴的景象: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天宝十四年(755),岑参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
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所记述的西北边陲风貎,非常真实,皆为亲身经历。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季,岑参自北庭赶赴凤翔(今陕西宝鸡市凤翔区)肃宗行在。六月,肃宗以岑参为“右补阙”。约在唐代宗广德和和永泰年间(763—765),岑参出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前往成都。
约大历四年(769)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旅舍,没没无闻,享年52岁(?)。
高适与岑参同为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岑参长于七言歌行,诗歌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气势磅礴,想象丰富,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边塞诗写得最出色,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岑参两度出塞时期,在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尤以《走马川》诗三句一转,时谓“嘉州体”。近代学者郑振铎说:岑参是开元、天宝时代最富于异国情调的诗人。
千年之后,新疆吐鲁番唐墓出土了一批唐代文书,其中有一份驿站马料账目,写着:“岑判官马柒匹共食青麦三豆(斗)伍胜(升)付健儿陈金。”这位安西北庭幕府判官必是岑参。
感谢岑参,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边塞诗的绝唱!
(2024.元.21 三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