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与《红楼梦》
王云霞

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要理解一部经典作品,就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学养思想以及成长过程。只有“靠近”作者,才能“共情”。
所幸,我们处在一个资讯发达的时代。红学也成为一门学问。我们可以通过浩瀚的书海,以书为舟,笔为桨,穿越到曹雪芹生活的十八世纪,与他隔空相遇。
曹雪芹是遗腹子,康熙五十四年,出生在苏州织造署。家人根据《诗经》“既霑既足,生我百谷”,给他起名为“霑”。“雪芹”是他的号,是他成年后使用的名字。
曹雪芹的先祖曹世选原是大明官吏,住在沈阳一带,金兵入侵时被俘。依照满洲人惯例,被俘的汉人要编入八旗为奴,满语叫做“包衣”。曹世选一家被分到正黄旗下,当时统领正黄旗的是阿济格、多尔衮兄弟。后来,随着皇帝的更迭和换旗事件,归入多尔衮统领的正白旗。多尔衮死后,正白旗收归皇帝掌控,曹家也由摄政王府的包衣,变成了皇家内务府的奴才。
如果说曹世选被俘改变了曹家的命运,那么成为皇帝亲管的包衣,则奠定了曹家由奴隶到将军的基础。曹世选的儿子曹振彦随顺治皇帝入关后,以贡生身份出任了山西吉州府,最后做到浙江盐运使。
曹振彦有两个儿子。老大曹玺,也就是曹雪芹的曾祖父,文武双全,先后为多尔衮侍卫、顺治皇帝侍卫、銮仪卫治仪正(正五品武官)。康熙二年,出任江宁织造,累官至正一品。曹家显贵一方。
曹家能够发达,除了曹玺能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曾做过康熙的保姆。康熙是个重情份的人,为了报答孙夫人的养育之恩,特意派她的丈夫曹玺担任了江宁织造一职。这是一个肥缺,而且权利显赫,可以上通下达,直接给皇帝汇报。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从小是康熙的伴读和亲信。少年康熙为了铲除权臣鳌拜,曾带领十几个小伙伴在武英殿生擒鳌拜。那十几个小伙伴中,就有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可以说曹家与皇家有着过命的交情。如果擒拿鳌拜失败,那可是掉脑袋、诛九族的事情。我们从《红楼梦》焦大的身上,可以看到曹家祖先的影子。“他从小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
康熙不仅将曹寅擢升为通政使——三品大臣,位在“九卿”之列,还将曹寅的大女儿指配给皇家宗室平郡王讷尔苏为王妃。这是前所未有的事,相当于把曹家的“包衣(奴隶)”身份提高到与贵族平等的地位,身份显贵。曹家也达到了鼎盛时期。康熙六次南巡,四次由曹寅接驾。其场面之壮观,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中借贾琏乳母赵嬷嬷之口说:
“那可真是千载稀逢的!……别讲银子成了土泥,凭是世上所有的,没有不是堆山填海的,‘罪过可惜’四个字竟顾不得了!”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孙夫人已68岁。康熙见到孙夫人异常高兴,他扶着孙夫人对周围人说,“这是我们家的老人哪!”此时恰逢庭中萱花盛开,萱花象征着慈母,康熙见景生情,提笔写下了“萱瑞堂”三字巨匾,表达自己对孙夫人的感恩之情。
曹家荣宠至极,一时被传为佳话。
曹寅博学多闻,不仅精通诗词、戏曲和书法,还喜欢杂学,养了家庭戏班,这一切对小雪芹影响极大。尤其是曹寅的藏书,让小雪芹如鱼得水,如鹤乘风,在他还未入塾从师前,就养成了读书的兴趣。此后他大量阅读,杂学旁收,为写作《红楼梦》奠定了基础。
曹寅去世后,由儿子曹颙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曹颙不幸病故。此时雪芹尚在母亲腹中。人生三大不幸,雪芹尚未出生,就尝到了其中一痛。康熙并未因此收回任命,他亲自主持将曹寅的四侄曹頫过继给曹寅,接任江宁织造的职务。可见康熙对曹家不薄。
所谓物极必反。雍正帝上台后,曹家的日子一落千丈。雍正借追查官员亏空为由,开始排除异己,曹家也在其列。其实,大家心中都明白,这亏空是由于曹寅数次接驾康熙花费过大而欠下的。康熙在时还不予追究,现在翻查旧案,曹家人终日惶惶不安,如坐针毡。小雪芹就在此时降生,真是“生不逢时”。
红学家认为,曹雪芹如果没有经历过富贵生活,便不会写出《红楼梦》。曹家虽然家道中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曹雪芹不满百日就被接到江南抚养。江南织造署院作为康熙南巡行宫的宅第,可以想见,其规模阵仗必定非同寻常。雪芹在这里度过了锦衣玉食的少年时期。曹家老宅,也成为《红楼梦》大观园的蓝本。
雍正针对当初与他争位的皇兄及其党羽展开了残酷的清洗,而曹家之所以受到打击,是因为跟雍正的死敌八皇子胤禩有干系。雍正五年,任苏州织造的李煦被发现曾购买五个苏州女子送给胤禩。李煦是曹寅的大舅子,曹家因此受到牵连。真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曹頫因进贡物品粗糙遭到斥责不久,又被人举报在山东境内勒索骚扰驿站而被罢职。此时正是大年除夕,曹家一夜间成了罪犯,家产被抄,人被赶走。小雪芹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大难临头。家人的恐惧、窘迫、无助和绝望,深深地刻印在他幼小的心上。
根据当时的制度,京城外任职官员免职后必须回到北京所属的旗营居住。就这样,14岁的曹雪芹跟着家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穿行一千多里,回到了京城,在崇文门外蒜市口的十七间半房子安身。之所以有半间,是因为其中一间的半间辟为大门。
蒜市口处于北京“前三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一带,这里商贾云集、鱼龙混杂、商业繁华,曹家将十七间半中临街的房屋拿来出租,再加上抄家前曹頫私自转移的财产,曹家虽然败落,但生活仍在小康之上。
曹雪芹也将这种抄家前转移财产的行为写进了《红楼梦》里。他在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中写道:
尤氏从惜春处赌气出来,正欲往王夫人处去。跟从的老嬷嬷们因悄悄的回道:“奶奶且别往上房去。才有甄家的几个人来,还有些东西,不知是作什么机密事。奶奶这一去恐不便。”
尤氏听了道:“昨日听见你爷说,看邸报,甄家犯了罪,现今抄没家私,调取进京治罪。怎么又有人来?”老嬷嬷道:“正是呢。才来了几个女人,气色不成气色,慌慌张张的,想必有什么瞒人的事情也是有的。”尤氏听了,便不往前去,仍往李氏这边来了。
朝廷比较重视内务府包衣子弟的教育。雪芹虽然长得结实健壮,但未满十六岁,尚未成丁不能挑差,于是被选进官学读书,学习儒家经典“五经”“四书”。十六岁时,进入平郡王府当差。后来,为避祸去了寿安山十方普觉寺侧的皇帝行宫当了一名闲差。在这里,曹雪芹通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等小说。《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写道:茗烟为讨宝玉的欢心,“走去到书坊内,把那古今小说并那飞燕、合德、武则天、杨贵妃的外传与那传奇角本买了许多来,引宝玉看。宝玉何曾见过这些书,一看见了便如得了珍宝。”雪芹的阅读由此可见。
曹雪芹评价《金瓶梅》为“盖为世戒,非为世劝”。他决定写一部类似的书,书名叫《风月宝鉴》。这时,他大约20岁。
曹雪芹居住的地方距离卧佛寺和樱桃沟不远,闲暇之际,他常上山散步。
明末清初,北京政局混乱,加上太监人数减少,许多被太监供奉的寺庙多已废弃,只留下断壁残垣。如此情景,让散步到此的曹雪芹常生出无端感慨,也为他的创造提供了素材。《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写道:
这日偶至郭外,意欲赏鉴那村野风光。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对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樱桃沟中生长着各种菌类、山菜、药材。其中有一种紫色灵芝,是极其珍贵稀少的品种。当地百姓传说,《红楼梦》中的“绛珠仙草”,指的就是这种紫色灵芝。在山谷深处有一眼水源,水源头的旁侧,横卧着一块硕大无朋的巨石,形如元宝,当地百姓称它为元宝石。元宝石东坡上有一块开裂的巨石,一棵不大的柏树从石缝里露出半截身子,根沿着石缝深扎于地下。巨石与地面交汇处有泉水涌出,好像在浇灌那棵柏树。当地百姓称此树为“石上松”。水顺着山谷而下,流经的地方,有一种通体青黑的石头,当地人叫它黛石,妇女们常拿来画眉染发。
雪芹常来山中散步,此情景常在脑中盘旋,思索许久,于是提笔写下了: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那绛珠草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的过他了……”
这就是《风月宝鉴》的开篇。后来书中不少故事用到了《红楼梦》中,比如贾琏戏凤姐儿,贾珍、秦可卿乱伦等。
据红学家称,宝、黛前生姻缘为木石前盟。刻本《红楼梦》里的木石前盟绣像就是一棵古松旁依巨石,与上述石上松景象极为相似。
康熙继位后,恩诏天下,凡涉及钱粮亏空者,一概宽免。曹家由此彻底脱掉了罪名。此时的雪芹,已是个21岁的青年,隐居芹城,号雪芹,从此以雪芹闻名。
很多读者把贾宝玉当成了曹雪芹,贾宝玉身上有着曹雪芹的影子,但两者并不是同一个人。《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厌恶科举,曹雪芹不但参加了科考,而且还取得了贡生的功名,进入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
曹雪芹文武双全,剑法尤好,被皇帝特简为内廷侍卫。侍卫的特殊身份,不仅让曹雪芹见识到皇家礼仪,还为他了解皇家园林的美学观、设计观创造了有利条件。对《红楼梦》的创作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当差的日子过得也不是一帆风顺。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中有暗指。薛蟠因调戏柳湘莲被打后装病在家,想外出躲避时,宝钗笑道:
他出去了,左右没有助兴的人,又没有了依仗的人,到了外头,谁还怕谁,有了的吃,没了的饿着,举眼无靠……
世态炎凉,曹家败落后雪芹也经历过这样的人生。生活的磨难和年龄的增长,让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宫廷内斗,党同伐异。昔为座上宾,今为阶下囚。任凭你高居怎样的官位,享受怎样的荣华富贵,到头来,也不过是过眼烟云。圣人讲“立德、立功、立言”,空凭一身本领,不能立德、立功,那就写一部大书,来劝诫人们。于是,他决定将看到的、想到的统统写进书里,在《风月宝鉴》的基础上,扩写《红楼梦》。
曹雪芹生活的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的时代,儒释道三教并传。程朱理学是曹家的家学,曹雪芹是浸淫着朱子的学术成长起来的。《红楼梦》中贾宝玉对《四书》也是推崇备至。曹雪芹在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 接外孙贾母惜孤女》中宝玉、黛玉初次相会时写道: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红楼梦》中隐藏着很多类似的细节。比如甄士隐的正名“甄费”,就来自《四书》之一的《中庸》里的一句:“君子之道费而隐。”
有人说《水浒传》写的是男人,《红楼梦》写的是女人。曹雪芹为什么以女性为写作对象?他认为女性尤其是某些未嫁的女儿身上,有一种纯真和灵性,能很好地保持人的天性。而男人参与生产与社会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功名利禄的诱惑,沾染上铜臭气。《红楼梦》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曹雪芹借冷子兴之口向贾雨村介绍宝玉说:
他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
他说:“必得两个女儿伴着我读书,我方能认得字,心里也明白,不然我自己心里糊涂。”又常对跟他的小厮们说:“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静的,比那阿弥陀佛、元始天尊的这两个宝号还更尊荣无对呢!你们这浊口臭舌,万不可唐突了这两个字要紧。但凡要说时,必须先用清水香茶漱了口才可;设若失错,便要凿牙穿腮等事。”
美国作家曼素思在《缀珍录:十八世纪及期前后的中国妇女》一书中说,“闺阁”的形象,作为尘世之外的一方无始无终、无忧无咎的天地,作为男性心力交瘁时可以暂时避入或彻底退居的一处休养所,变成了十八世纪的男性文人写到女性时构建的一节强有力的诗章。未出嫁的女性在曹雪芹笔下,变成了一种“清”“真”的意象。“是颗无价之宝珠。”
《红楼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情与空。《红楼梦》开篇,空空道人即登场。《红楼梦》中每一个人物的名字都有其特殊的含意与隐意。在佛教经典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空空道人看完了石头上记的故事,才“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红楼梦》包罗万象,诗词文赋、琴理画趣、医卜星象、弹棋唱曲,囊括无遗。这与曹雪芹的学养与家学有关。文学源于生活,没有生活,见闻,仅靠凭空想象,是绝对写不出《红楼梦》这部巨著的。
曹雪芹生活的十八世纪,中国传统文化已积累数千年,无论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历史学、艺术学、文学、医药学、音乐等等,都处于一个集大成的时代。曹雪芹家学深厚,祖父曹寅是当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藏书家、戏曲家。家中藏书颇多。曹雪芹从小浸淫在文化大环境下,加上在京师生活,常在王府、旗人亲戚间走动,又加上他的两个姑姑嫁给了王子,这些生活及生活见闻,使得他笔下荣宁二府的礼仪、建筑、餐饮、音乐、诗词、交往、祭祀、生活等等,无一不细腻真实。
为了拿出更多的时间写作,曹雪芹托表兄平郡王福彭在距离紫禁城和王府不远的右翼宗学谋了个抄写文字、整理文案的闲职。在这里,他结识了很多新朋友,包括敦敏、敦诚兄弟。他俩是阿济格的五世孙。当年曹家先祖曹世选被俘后,最初就归于阿济格、多尔衮兄弟掌管的正黄旗下。曹雪芹在右翼宗学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日子。不久福彭去世。表兄的死,给曹雪芹造成极大的打击,也影响了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
封侯拜相又如何,荣华富贵又怎样,到头来,还不是“纵是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看透世相的曹雪芹辞去了右翼宗学的职务,回到西山正白旗居住。
再次回到西山,曹雪芹已经看淡了一切。从此他长居此地,潜心创作。可就在《红楼梦》的写作即将完成的时候,发妻去世。中年丧妻,人生又一大不幸将他击中。无疑这一剧痛让他对人生又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用了他十年的心血,曹雪芹把他一生的学问、见闻和思考都写进了这部书里。
曹雪芹身边有很多关注《红楼梦》的朋友,有时不待他写完,就上门索看手稿,先睹为快。曹雪芹架不住亲朋好友的热情,只好让他们把刚写好的书稿拿走。于是,他的书稿不断被朋友们取走,又不断送还到他的案头。阅读后的书稿上,留下了朋友们随手写下的批语。曹雪芹广泛听取意见,经过反复思考和修改,乾隆十八年(1753年),这部“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文学巨著终于完成。
乾隆二十四年,曹雪芹南下寻找流落江南的表妹,俩人结为夫妻。婚后,曹雪芹应朋友之邀忙于《南鹞北鸢考工志》《废艺斋集稿》的写作,妻子帮他整理画好的图谱。闲暇时雪芹教儿子读书识字,和妻子下棋作画,日子过得充实又欢愉。期间朋友和敦氏二兄弟也常来访他,一起去村里的小酒馆饮酒作赋,好不快哉!
乾隆二十八(1763)年年后,曹雪芹重新拾起笔来,准备后四十回的修订。谁知,京城闹起了天花。许多人纷纷跑到西郊躲避,曹雪芹十岁的儿子在夫妻俩的精心照料下,虽然没染上天花,却得了白喉,这在当时是一种致命的病。儿子死了,人生三大不幸彻底击垮了曹雪芹。他一病不起,在除夕之夜离开了这个让他痛苦让他哀伤的世界,抛下了妻子,抛下了未能修订完成后四十回的《红楼梦》。享年四十九岁。
曹雪芹的人生如同《红楼梦》中的人物一样,无不与苦痛相始终。鲁迅先生说,曹雪芹生于荣华,终于零落,半生经历,绝似“石头”,著书西郊,未就而没……曹雪芹就这样走了,为世人留下一部《红楼梦》巨著的同时,也提醒人们增加忧患意识。

作者简介:
王云霞,回族。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南万松浦读者俱乐部会员,张炜读书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十八期少数民族创作班学员,中国华能集团评委库成员。《国杰律师》杂志主编,国杰文化沙龙发起人。
文字散见于《大公报》《文艺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辽河》《意林》《天池小小说》等报刊。散文《“窃”书岁月》获全国第四届“书香三八”征文一等奖;作品入选《山东散文选》《最受小学生喜爱的散文全集》《最美文·中学生本》等多部文集;多篇文章被《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转载。著有散文集《跑步穿过黑松林》。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