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盛杉
每逢佳节倍思亲,龙年格外忆“龙树”。
老家村子里有棵“龙树”,并非指主干上的树洞似龙口、主干上的树枝如龙角,远远看去像一条蛰伏村庄意欲腾飞的蛟龙;而是传说树根部有条大蛇,几百年来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从小村落发展成大村庄,大多认为离不开这棵“龙树”的保佑。于是,村里人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有什么病痛,有什么愿望,大都自觉不自觉地到这棵树下虔诚地祷告一番,以至于取名带有“龙”字的村民举不胜举,如龙年、龙顺、龙利、龙和、龙翔、龙有、龙山、龙水、龙江、龙河、龙海、龙洋、龙根、龙盘、龙雨、龙云、龙宝、龙扣、龙筛、龙居、龙船、龙粉、龙贵、龙跃、龙腾、龙文、龙光、龙兴、龙驰、龙鱼、龙珠、龙吟、龙旗、龙图、龙马、龙东、龙泉、龙灯、龙小、龙娣、龙妹、龙子、龙女、龙珍、龙兰、龙英、龙凤、龙华、小龙、二龙、三龙,等等。
家乡的“龙气”很浓,多少人家都把培养子女“跳(过)龙门”吃“皇粮”作为最大追求,即使在“读书无用论”流行、“传道授业”的先生被打成“臭老九”的“文革”时期,父老乡亲们也坚持引导孩子借读书跳龙门、借读书做一番大事。
印象中,村子里“龙子龙女”做的最值得一提的大事要算建了一座十字桥。桥面呈现十字形,建造在生产河(纵向)与庄中河(横向)的十字交叉点上。如果按照一般思路造桥的话,那么至少要造三座桥才能沟通,而且岸与岸之间的村民想要到其他岸上去还要绕不少的路。当时造这种桥有很多好处,用的材料比较简单,不需要很多的钢筋水泥,主要用砖石建造,还能化整为零施工。由于一桥四爪十字形沟通四面河岸,方便地转通河岸上的村民,使得“四爪桥”闻名遐迩。
“龙树”吉祥,“四爪桥”通畅,我的家乡在上山下乡高潮中受到众多知识青年青睐,来此“投亲靠友”插队落户的有的很快物色了对象,城乡交流格外密切,趣闻轶事随之增多。
一天,乡下亲家俩进城。城上亲家准备好了午餐,一边上菜,一边出了句上联:“荷花莲子藕。”乡下亲家脱口而出:“豆腐皮儿浆。”城上亲家母客气道:“亲家,没几个菜,炒藕片烧青菜豆腐而已。”乡下亲家母打量着藕片青菜豆腐和鸡肉,心想:“难道城上人管鸡子叫‘而已’?”
几天后,城上亲家俩下乡。中午,乡下亲家俩和姑娘女婿一起入席。此时天降大雨,乡下亲家公即景生情:“下大雨,恐中泥,鸡蛋豆腐留女婿,子莫言回(夏大禹,孔仲尼,姬旦杜甫刘禹锡,子莫颜回)。”城上亲家抓耳挠腮,儿子急忙解围:“过小川,扶桥木,橹速帆快送美人,君须自顾(郭小川,胡乔木,鲁肃樊哙宋美龄,君须子固)。”“好了,亲家,我们乡下不比你们城上,就鱼虾青菜豆腐而已蛋。”乡下亲家母的一声客套话引得满堂大笑。
吃过饭,雨过天晴,城上亲家俩回城。临走时,城上亲家公说:“下周我们家里有个生日做一下,请你们到时一定赏光。”城上亲家母补充道:“去就好吃,不去就见怪。”乡下亲家母大笑一声:“好啊!等到那天把礼物奉上,看你收还是不收——收就爱财,不收就嫌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