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连载
第六卷 最后的胜利
韩济生
第15回 无人区创根据地(十)
她就埋怨韩行:“与其给了这么些死家伙,还不如给几百头牛,这些洋玩艺,谁会使呀?”
韩行逗她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技术人,咱可以培养啊!活人不能叫尿憋死!”
陈苹又看不起似地瞧了韩行一眼说:“你就会开个拖拉机,还会个啥?”
韩行惹她说:“我是除了生孩子不会,什么都会。”
小英子也会学舌了,打帮腔说:“我亲爸爸,除了生孩子不会,什么都会。”
其实,韩行哪能不学就会呀,后世里,韩行当了将近20年的农机教员,搞了20年的农业机械,对付这些小玩艺儿,那真是行家里手,样样精通。但是韩行不能亲自去教,他没有时间,还有更多的工作在等待着他干。于是,他通过孙琦司令召来了一些农机教员,这些农机教员是只教技术,对于技术以外的问题一律不谈,避免穿帮。当然,配套的还有许多事情,像农机的配件问题呀,油料问题呀等等,韩行都帮着陈苹一一解决。
战争时期,一律从简,培训的学员也是现学现卖,学会了基本的操作技术,那就没有时间再往深里学了,一切从实践中再去学习吧!每天的几十辆拖拉机都出外作业,大量的农田被切碎杂草,圆盘耙中耕,平整土地,然后用播种机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机耕站的问题稍微有了点儿头绪,韩行的目光又瞄到了雷清的粮站。这个粮站如果没有的话,也就惹不了多大的事了。可是如今,自凡这里建了粮站,就成了方圆几百里地的重中之重,大灾之年以粮为先,这也成了国、共、日三方矛盾的焦点。
韩行和王秀峨溜达着就到了孙庄粮站,战争时期,还是穿着便装方便。因为这个粮站太显眼了,别人那里都没有粮食,唯独这个粮站里盛着满满的粮食,谁不眼馋呢?说是两人,也不现实,韩行的肩头上还坐着一个小英子。
这个小英子现在精神多了,肚子里装了几天的粮食,水灵了,再加上衣服也干净,脸又洗得白白的,本来就有点儿秀气,现在搭眼一看,真是一个小美女了。在外人眼里,这也就是到粮站里来混吃混喝的一家三口。
粮站刚刚成立,一无所有,几个工作人员都在忙碌着,恐怕是一些大秤、木杠、麻绳等等,都需要到群众家里去借。由于空运的大批粮食新到,取粮食、种子的单位也多,几个粮站的同志忙得几乎饭都吃不上了。
至于盛粮食的仓库,孙庄里还有不少的屋叉子,因为找不到人,连借条都不用打,直接就成了临时库房。这时候的孙庄,早已不是无人村了,听说村里有了活路,一些原村的人,陆陆续续的到了几百口,还有一些沾亲带故的,也到村里来入住。一些农民的院子里又冒起了炊烟,村子里到处朝气蓬勃的,一切又有了活气。
就在孙庄北口,建了一个施粥棚,吸引着众多吃不上饭的穷人前来混碗饭吃。当然,也免不了鱼虾混杂,螃蟹王八也来凑热闹。
施粥棚的前面,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足有好几百人。大部分是老弱残疾,饿得都快歪筐了。人们领到了一碗粥后,就到一边大口小口地喝起来,喝到了最后,连碗都用舌头舔一遍,舔得干干净净,碗都不用刷了。当然也有不自觉的人,喝完了一碗,再去排队领一碗,投机取巧。
还有的人,连碗也不舔,吃得不怎么带劲,看样子,并不像多少天没有吃饭的样子。这就是纯粹来混吃混喝的,拿着粮站不当外人,当成自己的家了。还有一些身强力壮的人,也不像多少天吃不上饭的样子,这些人的身份就有些值得怀疑了。
韩行和王秀峨是干什么的,都是搞敌工工作的,用眼一瞧,这些人的身份也看个八九不离十。韩行推了王秀峨一下,王秀峨会意,两人一块儿排队。当然小英子就不用排了,在韩行的肩头上坐着呢!
韩行和王秀峨明着是排队,暗着都在竖起耳朵听着,听着嫌疑人的讲话。这个时候,就听到前面的一个壮汉,正在向周围的人唠着家常,还不时地打听着人家的情况:“大哥呀,你是哪里人?”
“冠县北的,你是哪里的?”
“兰沃一带的。你那里过得怎样啊,村里还有多少人啊?”
“嗨,甭提了,村里都快没人了。要是有一点儿办法,谁还这么远跑到这里来要碗饭吃。”
“听说,村里只要有了政权,就可以叫政府开个条子,到这里来拉点儿粮食。”
“听说是听说了,只是咱那里还没有建啊……”
韩行对那个壮汉搭讪着:“大哥呀,到这里大老远地来喝碗粥确实不方便。真不如本村里也建个组织,叫当地政府开个条子,来领点儿粮食,那就方便多了。”
那个壮汉警觉地看了韩行一眼,问:“请问这位兄弟,家是哪里人?”
韩行说:“没有多远,也就是七里铺一带。”
壮汉说:“七里铺一带,那不是日本人的地盘吗?听说,那里的日子还可以吧!”
“可以什么呀,大灾之年也是吃不上饭,要是能吃上饭,谁还大老远跑到这里来混碗粥喝。”
小英子也在韩行的肩头上,十分配合地说:“亲爸爸,我要喝玉米粥?”
小英子这样一说,这个壮汉看了看韩行三口,怎么看,怎么觉得韩行像是一家人来喝粥的,也就放松了警惕。他对韩行小声说:“听说孙庄里有八路,可得小心点儿?”
韩行满不在乎地说:“八路怎么着,他们既然是开粥棚的,怎么着也得让咱来喝碗粥是不是呀!再说,我的头上也没有贴着帖子,他们怎么知道我是日本人地盘上的。”然后小声问这个壮汉:“听说兰沃那里不是有土围子吗,怎么还上这里来要粥喝?”
这个壮汉看了看周围没有八路的人,小声说:“土围子怎么着,土围子里也没有粮食啊。”
韩行装迷糊地问道:“我也是听说,只要建了八路的组织,就能叫当地政府开个条子,来弄点儿粮食,你那里怎么也不搞搞呀?”
这个壮汉小声地说:“咱一个小小的老百姓,怎么能管得了那样的大事。那是庄主的事情,他们愿意怎样搞就怎样搞。”
韩行心里明白了,看来,这也就是兰沃出来搞情报的一个小卒子,于是引诱他说:“人都是要面子的,其实,这个孙庄就有我的一个亲戚,真是不愿意麻烦他。只要是他肯帮忙,怎么着也能弄几十斤粮食。”
真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个壮汉就听到心里去了。停了一会儿,他凑近韩行的身边,小声说:“我有一个亲戚,也是饿怕了,就想弄点儿粮食。你能不能托你的亲戚,想法给弄一些粮食,至于钱吗,还能亏了你那亲戚?”
韩行一听,“买卖”来了,但是还得捏着半边充紧的,假装怕事地摇着头说:“不行!不行!如今这粮食可成了禁货,咱可不敢捣鼓这玩艺儿,要是捣鼓不好,要掉脑袋的。”
韩行越是这样说,这个壮汉越是赶紧巴结,笑着对韩行说:“我说这位兄弟呀,如今的世道,可是撑死大胆的,饿死小胆的。放着现成的买卖不做,可是要后悔一辈子的。”
韩行假装害怕地看了看后边的王秀峨,王秀峨瞪了韩行一眼,小声说道:“我家的男人真是窝囊!”她又转脸对这个壮汉说:“他不敢!我敢。我就豁上了,领着你找人去。”
这个壮汉,眼珠子转了转,觉得一切顺理成章,没有半点儿破绽,也就点头答应了。四个人离开了挨号领粥的人群,向孙庄走去。
韩行畏头畏尾地扛着小英子走在前面,后面的壮汉紧紧地跟着,再后面就是王秀峨了。一路上只见到八路军不少,有警戒的,也有来回运粮食的,也有八路军的干部来去匆匆办事的。到了一所大院子跟前,门口有两个拿着枪的八路军战士站着岗,门口挂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孙庄粮站。”
正巧,雷清从里面走了出来,看到韩行一愣:“韩局长啊,这两天你不是在机耕站忙吗,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韩行笑着对她说:“遇到了一个朋友,他说要在你这里捣鼓一点儿粮食,不知道你肯不肯?”
这个壮汉一听,不对头,怎么眼前的这个刚认识的乡亲,像是八路军的干部啊!上当了。他扭头就想跑,哪里还能跑得了,王秀峨一脚就把他踹在了地上,然后上来了两个八路军,就把他绑了起来。
韩行对一边莫名其妙的雷清说:“我先和这位大哥拉会儿呱,待一会儿咱再谈。先借你一间屋用一用?”
韩行和王秀峨把这个壮汉押到了一个空屋里,抓紧审问,连小英子都成了陪审员。王秀峨问他:“你到底是哪里的,叫什么?”
这个壮汉还有点儿不服气,问道:“要杀就杀,要砍就砍,不必客气。要我招供,门也没有?”
作者简介

韩济生,笔名:沃土、沃土456、 沃土789。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国际诗词协会会员、山东省青年作协会员、济南周三读书会成员。《都市头条•济南头条》签约作家、17K签约作家、奇迹作品签约作家、喜马拉雅人气作家。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