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良策频出
——寻觅习近平同志浙江足迹(五)
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各地任职期间,就一直重视调查研究。据此了解地方基层实情,实事求是地直面矛盾和问题,寻求破解矛盾的"钥匙",拿出解决问题的良策。
(一)
块状经济是浙江改革开放的"金名片",
众多块状经济产业基地遍布各地。
何谓"块状经济"?"一县一业,一乡一品",
就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点和优势。
块状经济如何转型升级?
这是习近平到浙江后首先研究的课题。
他到湖州长兴经济开发区调研,
强调的就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他到温州几家企业集团考察,
指出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必须改造升级。
杭州桐庐块状经济发展迅猛,
分水镇的制笔业在全国独树一帜。
习近平充分肯定分水镇的发展路子,
指出要着眼于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做大做强,強化特色,拓展空间,城乡联动。
进一步总结经验,加快发展块状经济。
习近平到绍兴走访了中国轻纺城,
肯定其特色经济优势,块状经济效益。
但也指出其短板:发展层次较低,
叮嘱要居安思危,努力保持其领先地位!
省"两会"召开,习近平与绍兴代表"叙旧":
提醒他们不要自满,要把"武功"一练到底,
始终保持"进京赶考"的姿态,
一路高歌猛进,但还要保持头脑清晰。
杭州、台州、绍兴、诸暨,三天调研,
虽是走马观花,但习近平大受裨益。
他说制造业是浙江经济的一大优势,
应该为此自豪,但无理由自满而应继续!
适应加快提升和发展制造业的要求,
他提出要做到"四个坚持"的努力,(注一)
力争在五年之内初步建立起:
以"三高"为目标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注二)
(三)
调研时习近平看到成绩也注意不足,
种种"成长的烦恼"已为大家熟知。
对于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习近平一到浙江就有思想准备。
他坦言:此行就如上华山爬险道,
只能向上攀登不能停滞,更不能后退!
建设经济强省关键是加快提升制造业,
把浙江建设成制造业的稳固基地。
为此他召开浙江首次工业大会,
全面部署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使浙江制造业融入世界现代制造业体系!
正是在习近平的战略思想指导下,
浙江的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
他的名言:“干在实处还须干在难处”,
鼓起了所有探路者直面荆棘的勇气!
注一:"四个坚持"是: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国际竞争力导向,坚持内外资经济互动融合;坚持从浙江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构筑竞争优势。
注二:"三高"是: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特色产业为支柱,高度国际化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维我中华2024年2月月11日晨命笔,敬祈教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