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乡吉林市
文/房家昌
我的祖籍是辽宁省铁岭市,但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且在这生活了40多年。这里有我从孩提时代到少年时代、再到青年时代及如今中年时代的全部记忆,也承载了我几乎全部的感情,同时我也熟悉这里的每条大街小巷、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所以,说吉林市是我的故乡或说我是纯粹的本地人,完全没问题。
作为一个本地人,现在我就简要介绍一下吉林市。
吉林市,是全国唯一一个省市同名的城市、也是唯一一个以雾凇闻名遐迩的城市。
吉林市,是满语“吉林乌喇”音译。在满语中,“吉林”谓沿,“乌喇”谓江,“吉林乌喇”即“沿江”。所以,和武汉市一样,吉林市也被称为“江城”,而且是名副其实的江城,因为她坐落在源自长白山天池的“三江”之一的松花江畔。
吉林市,有前朱雀(朱雀山)、后玄武(北山)、左青龙(龙潭山)、右白虎(小白山)四座山环绕,再加上穿城而过的松花江,可以说,这确实是个拥有青山绿水的地方。都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可吉林市的山不算高、也没仙,而吉林市的水也不算深、更没龙,那么吉林市究竟有什么特色呢?
先说说吉林市的景色和饮食吧,毕竟,一个城市是否吸引人,其景色和饮食占据重要地位。

春天时来吉林市,可以去山上踏青、旅游,感受北国之春的勃勃生机,也可以去松花江边尝尝“开江鱼”的鲜美滋味。尤其庙会时节去北山,可以看到人头攒动、善男信女纷纷捻香拜谒的庄严又热闹的场景。

夏天时来吉林市,可以去松花湖纳凉、划船、游泳,体验湖光山色的同时、品尝这里独有的“三花一岛”的全鱼宴,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丰满水电站开闸放水时水花四溅、水流欢快奔腾而下的壮观景象。
秋天时来吉林市,既可以去蛟河的红叶谷,看看那里的红叶飘舞,感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意境;也可以去参加各城区的采摘节,体验亲手采摘果蔬的乐趣、尽享丰收的喜悦。

冬天时来吉林市,既可以去滑雪场,坐上雪橇或踏上滑雪板,体验在寒风呼啸中疾驰而下的爽快;也可以去松花江边,在飘渺氤氲的水雾中欣赏雾凇的妖娆,同时堆雪人、打雪仗,尽情嬉戏;还可以看到冬泳爱好者在严寒中下水,劈波斩浪、逆流而上的英姿。

玩累了,就找个地方歇歇,先尝尝朝鲜族风味小吃、再甩开腮帮子撸串。这里可不止烤肉串,而是无所不烤:茄子、韭菜、洋葱、蒜台……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这不能烤的!对了,撸串时哪能没有啤酒助兴呢?先来瓶本地产的“雪花”涮涮胃,再来瓶本地产的“勇闯天涯”开开心,要是赶上市里举办的“啤酒节”,那更是可以敞开了肚子喝——既然来了东北边陲、到了吉林市,喝了这里的“雪花”,才算是真正“勇闯天涯”了嘛!
说完了四季景色和饮食,再说说吉林市的历史。
吉林地区是人类在东北较早栖息和开发的重要地区之一,这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2万年前;到了明朝,在吉林市设置造船基地,这也是吉林市有“船厂”之称的由来;清朝在吉林市设置吉林将军驻地,多位清朝帝王曾巡游至此,在北山、龙潭山等景点都留下了他们的题诗或题字;近代,这里成为抗击侵略者的前沿阵地,在记录下侵略者残忍兽行的同时,更书写了包括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在内的许多可歌可泣的斗争事迹;建国后,吉林市成为重要的化工基地之一,为新中国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各种化工原料和成品。所以说,吉林市也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城。
接着,再说说吉林市的文化底蕴。
可能在有些人眼里,东北属于塞外苦寒之地,而吉林市又位于松花江边,常受水患侵扰,这里的人一年到头不是忙活着防寒取暖、就是奔走于救灾抢险,哪有心思读书作文、吟诗绘画,更没什么文化底蕴可言了吧?但别忘了,越是处于逆境中,人们才越要顽强地生存下去、也越会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更会感激和赞颂自己熬过的那些艰难困苦,这也就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人们用传说、诗歌、戏曲等形式,记录苦难的岁月、讴歌百折不挠的先辈、颂扬新社会和新时代的美好,进而期冀未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奇迹。也正因如此,这些年来,吉林市涌现出不少在全国都颇有名气的作家、诗人和艺术家,他们用血汗和智慧,培育、浇灌着根植于这片土地上的文化之花,使之更加绚烂多彩地展示于世人面前。比如二人转,虽然据说它的曲调、唱腔都来源于京剧,但它却是这里的代表戏曲;再如书法,吉林市有“中国书法城”的美誉,这里有不少书法名家,他们为吉林市书法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来吉林市旅游,应该走遍这里的大街小巷,了解这座古老船厂的历史背景、感受蕴含其中的文化气息;来吉林市旅游,应该走遍这里的山山水水,了解这座北国边城的前世今生,感受这里的人们激流勇进、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
2023的车轮已然驶过,2024悄然而至。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吉林市这座源自船厂的古城、这座倚江而立的江城、这座曾以化工业为主的化工城,能够沐浴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春风,重拾信心、昂首前行,迎接新的辉煌,也希望天南海北的人们,能够亲自来我的家乡吉林市走走、看看。相信,这里的青山绿水,一定能让您有“不虚此行”之感!
作者简介
房家昌,祖籍辽宁省铁岭市,出生、现居吉林省吉林市,46周岁。吉林省残疾人作协会员,吉林市作协会员,吉林市残疾人作协秘书长。曾有《夜骑》《热爱生活的人会永葆青春》等多篇散文、通讯报道刊登在吉林市的《江城晚报》,《墨镜》等文章刊登在网络平台,小品脚本《老同学》被吉林市群众艺术馆采纳。

图片来自网络
文学顾问:吉振宇、金巍
采风顾问:沈凤祥、王国发
国学顾问:沈洪友、侯玉田
艺术顾问:张桂芝、赵昕、王桂芬、耿明
评论顾问:姚宗希、傅宝魁、王凤岐
总顾问:李明军
总编辑:张晓彦
执行总编:沈树立、谷国宏、周昌龙
主编:吴玉梅、吴垚、王国琦、王迪
副主编:徐丽、杨晓梅、柴丽岩 、贾春晖
主办单位:
松嫩流域文学社
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

协办单位:
松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松原市文艺志愿者协会
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
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
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
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油田文联、体协
金秋俱乐部
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
吉林油田消防支队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
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读书会
东镇广播剧社
吉林龙华传记文化工作室
松原文昌社传统文化志愿者
查干湖散曲社
投稿邮箱:Limj967@163.com
本期编辑 张晓彦

本期编审 王国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