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月初一贴春联
二十二字五个人,
大年初一贴上门。
春联本由桃符起,
大家辞旧我迎新。
大年初一,陪着孩子他舅去贴春联。
按照皇甫川的习慢,在除夕之日正午之前,是要在大门上贴好春联和门神的。孩子他舅正好值班,错过了给老屋贴春联的时间。其实春联已准备好了,心里很不得劲。
于是打电话问我,初一还能贴吗?会不会有人笑话?
我说:能!
春联由桃符演变而来。《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门神名。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宋太祖乾德二年,五代尚末结束,后蜀君主孟昶于除夕令学士幸寅逊题桃符志喜,对其所题词语不满意,即挥毫书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样就将桃符由原来驱鬼的桃木牌变为表达某种思想的特殊文体——联语。
这时的春联还是在大年初一贴的。王安石在《元日诗》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里的元日,就是大年初一。
陆游在《除夜雪》中也说: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除夜写好对联,当然是在大年初一贴了。
改在除夕之日贴春联,应该是明代的事情。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为庆贺开国立业,在除夕时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贴春联一幅。第二天清早(大年初一),朱元璋还微服出行,漫步大街小巷,鉴赏春联。当他发现有一屠户人家因没钱买纸所以没贴春联时,他便命人取来纸墨,当下挥毫,为屠户题下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讲完了贴春联的历史,我对孩子他舅说,除夕日贴春联,是辞旧,大年初一贴春联,是迎新。既在工作单位辞旧,现在老家迎新,正好。
于是陪着上孙家坡贴好春联:
开门大吉安康如意万事顺
家添百福和睦兴旺满堂春
贴好了春联,孩子他舅终于松了一口气,满意而归。